《济阴纲目》调经种子特色探析

2012-03-30 09:08王天霞张曾玲
当代医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血虚四物汤月经

王天霞 张曾玲

我国明代医家武之望编撰的《济阴纲目》一书,集百家之精华,汇诸书之奥义,在我国众多的中医妇产科学专著中很有影响力,该书分为5卷14门,是一部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而且是较有系统的妇科专著。《济阴纲目》征引丰富,编撰得当,方论结合,实用性强,既是对我国明代以前中医妇产科学术经验的系统总结,也是中医妇产科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成果。《济阴纲目》是学习、研究和从事中医妇产科者必读的中医学古籍之一,学习研究《济阴纲目》,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学习、继承、发扬历代先贤的学术思想,开发新一代中医治疗技术和药品,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其重脾胃及求子先调经的调经种子论治特点探讨如下。

1 调经

1.1 重视脾胃

在理论方面[1-3],“脾主运化、脾胃后天之本”,由于脾和胃同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赖于脾和胃的生理功能,集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而脾胃的功能失调,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包括妇科疾病在内的各种疾病就会发生。“调经门”指出:心脾为经血主统,认为脾为生化之源,心统诸经之血。在女性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脾胃功能失调则血液不能循其常道而行,气血生化不足则不能养先天之肾气,与女子的月经产生和种子妊娠过程的正常与否关系极为密切。心脾平和,血脉畅行,则经候如常。否则七情六淫、饮食失节,均可导致脾胃虚损,心火妄动而月经不调。“为子嗣计者,莫如养血顺气调经为本,而兼以甘温养脾,辛温开郁,斯为至当”。故治疗月经胎产病着重脾胃是武氏的重要学术特点。

在证治方面,在择方选药方面时时注意顾护胃气。“调经门”言虽心主血,肝藏血,亦皆统摄于脾,补脾和胃,血自生矣。云补脾为调经之要义。月经“先期而至”,有因脾经血燥者,宜加味道遥散;有因脾经郁滞者,宜归脾汤。“过期而至”有因脾经血虚者,宜人参养荣汤,脾气虚弱者,宜六君子汤。“经水不断(崩漏)用止经汤(四物汤加白术,黄苓、阿胶、炒蒲黄、炒柏叶、香附、砂仁、甘草)以补脾止血。经闭因劳伤者,当大补脾胃,用五补丸(熟地黄、人参、牛膝、白茯苓、地骨皮)及卫生汤(当归、白芍药、黄芪、甘草,虚者加人参)以治脾养血。

1.2 巧用四物汤

四物汤是由《金匮药略》中的胶艾汤减去阿胶、艾叶、甘草而成。所治之证为营血亏虚、血行不畅所致。以心悸头晕、面色无华、色淡、脉细为诊治要点。肝为藏血之脏,血虚则肝失所养,无以上荣,故头目眩晕。心主血,藏神,血虚则无以养心,以致心神不宁,故心悸失眠。营血亏虚,则唇爪失于濡养,故苍白无华。妇人肝血不足,冲任虚损,加之血行不畅,故月经量少,甚者不能应时而下,或前或后,脐腹疼痛。治宜补养营血为主。由于血虚则易滞,故在补血的同时结合和血,既可生新,又能防瘀。本方为营血虚滞之证而设,故以补血调血立方。方中熟地味甘、微温,归经肝肾,滋养肝肾,大补阴血,为君药;当归甘温质润,归经肝心,补血养肝,和血调经,为臣药;白芍酸甘质柔,归经肝脾,盖阴养血,和营柔肝,为血中阴药;川芎辛散温通,归经肝胆,行气开郁,活血止痛,为血中阳药;白芍与川芎并为方中佐药。四药相伍,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血虚者得之可收补血之功,血滞者得之可奏行血之效,实为补血调血之良方。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补血与活血之品并用,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临床尤宜用于血虚滞之证;二为诸药皆归肝,因而本方重在调补肝血。肝为血海,女子以肝为先天,一旦肝血不足,极易出现肝郁血滞之病机,妇科疾患之胎产诸疾及月经不调多肝与肝血虚滞有关。四物汤处方药虽四味,但各有所长,具有补血、和血之功。药效学研究和临床研究显示,该方具有抗缺、免疫调节、抗自由基损伤、血液系统作用及双向调节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原方或其加减方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胎位不正、月经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还可用于内科、皮肤科疾病的治疗,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武之望在《济阴纲目》中,把四物汤作为调经基本方。主治妇人冲任虚损,月水不调,经病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脐腹痛,或腰足中痛,或崩中漏下及胎前产后诸症。常服益荣卫滋气血。若有他病,随症加减。如春倍川芎、夏倍芍药、秋倍地黄、冬倍当归。腹痛六合、气六合、寒六合、风六合、玄胡六合等均为四物汤加减而来。

2 种子

2.1 求子先调经

《济阴纲目》云:“医之上工,因人无子,语男则主于精,语女则主于血。著论立方,男以补肾为要,女以调经为先,求子先调经”。从临床分析,因月经不调即现代医学中属排卵功能障碍一类的疾病引起的不孕占女性不孕因素的40%左右。治法:血虚者:四物;气虚者,四物加参芪;滞者,香附、缩砂、木香、槟榔、桃仁、玄胡;滞久而沉痼者,吐之、下之;脉症热者,四物加芩连;脉症寒者,四物加桂附,及紫石英之类是也。直至积去滞行虚回,然后气血和平,能孕子也。

2.2 求子贵养精血

“今妇人之无子者,率由血少不足以摄精也”。“然欲得子者,必须调补阴血,使无亏欠,乃可推其有余,以成胎孕”女子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血盛则怀胎。处处以照顾精血为其思想核心,着重扶正毓麟,如百子建中汤,大五补丸、加味养荣丸均体现了作者重视养精血求子的学术思想。与现代医学调月经促排卵思想一致。此外求子脉需和平且必知氤氲之时与现代治疗不孕症监测排卵,于排卵期指导同房观点一致。

2.3 求子禁用热剂

妇人无子,多由血少不能摄精,但禁用热剂。若是肥盛妇人,禀受甚厚,恣于酒食之人,经水不调,不能成胎,治宜行湿燥痰。若是瘦怯性急之人,经水不调,不能成胎,治宜凉血降火,或四物汤加养血养阴等药。

2.4 从脾胃论治不孕

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运化水湿和生化气血,若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阻胞宫、冲任气机不畅,经行推后或停闭;痰阻冲任,脂膜壅塞,遮隔子宫,不能摄精成孕而致不孕;亦可因痰阻气机,气滞则血瘀,痰瘀互结于冲任、胞宫,不能萌发启动氤氲乐育之气而致不孕。武氏极为重视调理脾胃之气在女子受孕过程中的作用。刚柔相济,消补兼施,培补元气,调中健脾除痰湿之源种子。在遣方用药方面重用白术、陈皮、半夏、香附的化痰行气之品。如消脂膜导痰汤主治痰多肥盛而致不孕。

2.5 从肝论治不孕

肝主疏泄和藏血,肝气条达则情志舒畅,气血调和,女子排卵和月经来潮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人体五脏六腑相互协调制约协调平衡才能使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武氏从肝论治不孕主要着眼于调理人体五脏的生克制化关系,从整体的动态平衡入手运用养肝舒肝的方法,从而能协调肝脾心肾等五脏六腑间及与冲任督带等各经脉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从而使气血旺、经脉畅,月经按期而来,则易于摄精受孕,如治抑郁不孕的煮附丸。

总之,武氏调经种子之法独具特色,极为重视脾胃及五脏间的生克制化关系,因病用药按脉切里,不拘于方之内,为我们今天研究治疗月经病和不孕症积累了宝贵的学术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现代中医妇科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1]蔡莲香.调经种子81例 [J].中国医药学报,1995,10(4):27.

[2]洪文旭.《济阴济阳纲目》脾胃学说初探[J].陕西中医,1996,18(6):279.

[3]苏礼.《济阴纲目》导读[J].中医文献杂志,2006(3):46-48.

猜你喜欢
血虚四物汤月经
基于基因表达谱相似性的四物汤重定位及抗乳腺癌有效成分群辨识
血虚体质人群日常调理很重要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血虚≠贫血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血虚≠贫血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芪归金蝉方治疗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