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护理

2012-03-30 07:04贡玉勤
当代医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黄染光疗脑病

贡玉勤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病症之一,就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升高而出现皮肤、粘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新生儿黄疸多以游离胆红素增高,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果观察治疗不及时,血中过高的游离间接胆红素可通过新生儿未成熟的血脑屏障渗入脑组织沉着在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1]。因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58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资料,探讨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58例,其中男33例,女25例,日龄2~20d,平均日龄(8±4)d。出生时体重≥2500g,Apgar评分7~10分者为53例,平均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227.6±8.0)μmoL/L;胎龄不足(37±1)周,体重<2500g,Apgar评分7分以下者为5例。生理性黄疸44例,平均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87.2±3.0)μmoL/L;病理黄疸14例,平均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260.1±4.0)μmoL/L。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黄染进行性加重,有3例出现嗜睡、吸吮反射和肌张力减退、无四肢抽搐或角弓反张现象。

1.2 结果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占83.6%,病理性黄疸占26.4%。经护理治疗后,43例在1周内肉眼观察皮肤黄染消退,血清胆红素平均下降至(43.1±2.0)μmoL/L以下,15例2周内均痊愈;未发生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情况。58例患儿住院时间5~14d,平均住院(6.6±1.0)d。

2 护理

2.1 详细记录患儿的一般情况 包括胎龄分娩方式,母婴血型、体重、喂养情况、体温变化、大便及尿液颜色。密切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及黄疸色泽进退情况。区分生理性及病理性黄疸。观察患儿的精神、意识状态、哺乳量及哺乳次数、大小便的量、颜色及性状。

2.2 光疗护理 蓝光治疗是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新生儿黄疸的首选治疗方法[2]。对胆红素在205μmoL/L以上者即可进行蓝光治疗。但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现黄疸早并进展快者可尽早进行治疗。注意控制箱内温度和湿度,定期消毒。清洁光疗箱,检查光疗箱的完整性。清除灯管灰尘,以免影响照射效果[3]。光疗中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窒息。注意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广泛照射,眼及生殖器部位分别用眼罩和黑布遮挡,双手戴手套以防抓伤,特别是男婴要保护好会阴。光疗尽量选择患儿安静的睡眠状态,若有明显的烦燥哭闹,及时报告医生。光疗期间,保证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量在箱内完成,每2h测体温一次,注意为患儿勤喂温开水,光疗结束时,切断电源,检查皮肤有无破损,炎性反应或皮疹,消毒脐部、清洁皮肤、穿衣包裹。光疗结束后,及时测量胆红素记录黄疸指数,记录蓝光灯管使用时间,超过300h应更换灯管,以免影响疗效。

2.3 注意患儿的保暖、喂养,保证患儿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供给,特别是光疗时,保持输液通畅,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缺氧状态,并认真观察用药后新生儿反应。

2.4 预防感染 新生儿免疫功能较差,易遭细菌等侵袭。严格无菌操作,尤其是要防止交叉感染,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各种治疗护理集中操作,防止皮肤破损细菌侵入而引起感染。

2.5 抚触护理 每日护理人员采用标准抚触法,对患儿皮肤进行科学、温和的刺激[4]。从患儿头面部、胸部、再到腹部、四肢、背部进行有序抚触,每个动作重复2~3次,每日上下午各进行一次,10~15min/次。如患儿烦躁哭闹则停止抚触,找合适时间再抚触。将抚触护理教会患儿母亲和亲属,出院后可继续进行。

2.6 健康教育 向家长宣传预防新生儿黄疸的知识,让家长了解患儿黄疸情况及程度,以取得家长的配合,积极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儿住院护理质量和出院后家庭护理质量。在重视患儿病情的同时,要关注母亲的心情,全面考虑父母、家庭、社会三方面因素对患儿成长的影响,注重人的社会性。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液中游离胆红素较正常新生儿增高,而过高的游离胆红素可通过新生儿未成熟的血脑屏障渗入脑组织沉着于基底神经核、丘脑、丘脑下核、顶核、脑室核、尾状核,以及小脑、大脑等部位,抑制脑组织对氧的吸收,导致脑损伤,即为胆红素脑病[5]。胆红素脑病可造成神经系统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观察,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贫血程度及全身症状,以便对黄疸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较重的患儿包括早产儿,低体重儿,要及时采用换血、光疗、输注白蛋白等措施,尽快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并要采取综合治疗护理措施,如保暖、纠正酸中毒、营养供给等。细菌毒素可加速红细胞的破坏并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动,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因此要注意保护患儿的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本文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及时与医生、家长沟通,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充分体现整体护理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也是为预防新生儿黄疸患儿并发胆红素脑病,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奠定基础。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新生儿黄疸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及各种病情变化,并采取各种有效护理措施能够预防或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并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

[1]杨青丽.盘云.郭晓艳,等.184例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8):56-57.

[2]王淑清,王艳杰.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光疗的特护[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57-59.

[3]张军营.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6):130.

[4]万正敏.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2):206-207.

[5]李凤芹.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7):1160-1161.

猜你喜欢
黄染光疗脑病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探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强化光疗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证1例
识别宝宝生病信号
可擦碘降低手术室地面黄染的应用研究
Bhutani曲线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
不同消毒液对手术室塑胶地板黄染的影响
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