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与东盟FTA谈判新动向及中国对策

2012-03-30 05:44张汉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贸实务 2012年6期
关键词:双边经济体进程

■ 徐 凡 张汉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欧盟是世界上经济一体化程度最深、覆盖范围最广的区域,是区域经济整合的典范。东盟是当今世界上积极推进一体化的重要经济体。二者之间进行FTA谈判,将会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是一种全新的区域整合模式,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欧盟与东盟整体进行FTA谈判中断后,开始调整谈判策略,以新加坡为突破口,与东盟成员逐个进行谈判。希望能够带来示范效应,助推与东盟整体的FTA谈判。欧盟与东盟FTA谈判的意图是奉行开放的区域经贸合作政策,抵消贸易转移效应,增强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中国应该密切跟踪研究欧盟介入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新动向。必要时可以主动提出与欧盟进行FTA谈判。使区域一体化进程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遏制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一、欧盟与东盟FTA谈判最新进展

(一)欧盟与东盟FTA谈判进展缓慢,曾经一度中断

2007年6月欧盟与东盟(ASEAN)开始进行FTA谈判,欧盟委员会采取的谈判策略是与东盟所有成员进行整体谈判。但是,由于东盟成员内部对欧盟经济的依赖程度存在差异,无法在谈判节奏上取得一致,导致谈判进程十分缓慢。欧盟与东盟谈判的最初争论在于缅甸,欧盟成员表示不愿意与军管政府进行谈判。考虑到东盟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欧盟也不想与东盟内部最不发达的国家老挝和柬埔寨进行FTA谈判。但是,东盟成员却坚持以整体对整体进行谈判。由此导致2008年12月谈判中止,中止时间长达一年之久。

(二)欧盟调整谈判策略,以新加坡为突破口,与东盟成员逐个进行谈判

1.改变激进策略,逐步推进FTA谈判进程。在与东盟进行整体FTA谈判中止后,欧盟调整谈判策略,改变以往介入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激进策略。开始评估与新加坡、泰国和越南进行单独谈判的可能性,进而采取与那些对欧盟市场感兴趣的东盟主要成员逐个进行双边FTA谈判的策略。对于欧盟谈判策略的转变,东盟认为这是欧盟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企图分裂东盟,谋取经济利益。不过,欧盟仍然坚持认为在可能的情况下,欧盟愿意与东盟达成区域性框架协议。2009年12月22日欧盟宣布准备与东盟(ASEAN)部分成员重启FTA谈判。

2.希望与新加坡的谈判能够带来示范效应,助推与东盟整体的FTA谈判。2010年3月8日至12日在新加坡举行了首轮谈判。2010年3月开始与新加坡进行双边FTA谈判(越南也同意尽快启动双边谈判)。欧盟希望与新加坡的成功谈判能够带来“多米诺效应”(domino effect),说服其他东盟成员与欧盟进行FTA谈判。欧盟的最终目的与ASEAN签署一个完整的自由贸易协议。与东盟部分成员进行双边FTA谈判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新加坡在东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其人均GDP与欧盟相当。新加坡与欧盟进行FTA谈判,能够从金融服务业开放中获得重大利益,而欧盟的服务行业也将从整体上获益。二者进行双边FTA谈判,还能够提升其在多边场合的利益协调能力,能够在从人权到气候变化等多边议题上进行合作。新加坡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和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港口,这对欧盟来说非常重要,欧盟在东盟60%的FDI和2/3的服务贸易发生在新加坡,双边外汇流动每年高达550亿欧元,可以说新加坡是欧盟进入东南亚的门户。在产业尤其是农业方面,新加坡与欧盟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新加坡不生产汽车,而且没有农业。谈判的困难在于原产地规则的界定问题,因为,新加坡是港口城市,转口贸易占很大一部分,很多相邻经济体的货物是通过新加坡再转口到其他国家的。

(三)东盟成员对与欧盟FTA谈判的态度不同,谈判的不确定性增强

1.欧盟与东盟FTA谈判对相关各方的影响差异较大,利益分享不均衡。如果双方达成有限的FTA,将货物贸易关税消减90%,服务贸易关税消减25%,那么整体来看,能够给东盟带来相当大的有利影响(GDP,工资收入、贸易和就业提升),对欧盟的影响相对较小。对东盟其他成员(老挝、柬埔寨、缅甸和文莱)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见表1)。

2.东盟部分成员参与FTA谈判的政治意愿不强,增强了谈判的不确定性。经济利益的损失可以通过利益平衡机制解决,例如,欧盟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扩大援助等其他的优惠条件吸引一些成员参与谈判。越南、菲律宾和文莱是比较容易与欧盟达成FTA协议的东盟成员。但是,东盟其他成员在与欧盟的FTA谈判中比较消极。泰国政局相对不稳定,政府暂时不想与欧盟进行FTA谈判。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两国政府不愿意接受欧盟的贸易自由化要求,尤其是在政府采购领域,彼此之间的分歧较大。

表1 欧盟与东盟达成FTA协议的经济影响评估

二、欧盟与东盟FTA谈判的意图

(一)奉行开放的区域经贸合作政策

欧盟曾经认为欧盟曾经认为区域内贸易能够带来利益,区域外其他国家的贸易是以中潜在的威胁,尤其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廉价产品,使得欧盟内部产业受到了很大威胁,国内就业岗位大量流失。封闭的区域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明显。实际上,在过去20年,欧盟失去的每一个就业岗位已经在其他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上得到补偿,这主要得益于欧盟内部和区域外的贸易发展。因此,自2006年开始,欧盟开始反思其对待全球化的态度,对区域内的贸易悲观主义和保护主义倾向进行调整。在欧盟内部营造更加可信、符合现实的有利于开放的政治氛围。欧盟贸易政策开始改变,由专注于区域内贸易,转变为面向全球市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与区域外主要经济体进行双边FTA谈判。以便为欧盟企业和产品打开更多的国际市场,并且以贸易为手段推行欧盟的全球价值观。

(二)抵消贸易转移效应

双边贸易优惠协定(bilateral preferences)能够产生贸易转移效益,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积极进行双边优惠贸易协定谈判,对欧盟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这些经济体本来是从欧盟进口货物,现在开始从签署双边贸易协定的贸易伙伴进口。为了抵消贸易转移效应,欧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双边贸易优惠协定谈判,与南非、墨西哥、智利、美国、加拿大和新西兰进行包括FTA在内的双边优惠贸易协定谈判。与南方共同体和东盟这两个区域集团进行FTA谈判,抵消贸易转移效应。

欧盟与中美洲、安第斯共同体和东盟进行FTA谈判的目的是在未来10年内能够消除与这些经济体的双边进口关税。对一些敏感产品设立特殊条款,但是必须将影响限定在最小范围,并且接受重新评估。对于农产品将设立双边保障措施条款,如果农产品大量进口对国内产业造成了损害,可以对原有关税进行微调,以便抵消这种影响。任何与GATT一般例外规定不符合的非关税壁垒均应被禁止。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增加贸易创造效应,减少贸易转移效应。

(三)全面介入亚洲区域一体化进程

1.在内部经济利益保护与开拓亚洲新兴市场之间进行权衡。欧盟积极推动与东盟的FTA谈判,实际上是在保护区域内利用和获得亚洲市场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欧盟对亚洲经济体频繁采取贸易救济措施,以便维护区域内企业和产业利益。欧盟经济的缓慢增长不仅是进口减少,而且助长了欧盟的保护主义,在多边和区域贸易谈判中,欧盟表现出了很强的防守甚至是保护主义倾向。利用贸易救济措施,和其他非关税壁垒抵消来自亚洲经济体的竞争,这样一来,反而对欧盟内部消费者带来损害,进一步弱化了经济增长动力,形成恶性循环。改善与亚洲经济体的关系能够打破这一恶性循环,为欧盟经济提供新的增长机遇。

2.通过与东盟FTA谈判增强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摒弃区域内保护主义,积极的向区域外其他经济体开放市场。将注意力由削减关税,转向清除更隐蔽的贸易壁垒。增强与主要经济体尤其是亚洲主要经济体的经贸联系,欧盟认为亚洲是21世纪增长潜力巨大的区域,而欧盟与该区域的经贸关系提升的余地很大。目前,欧盟是东盟的第一大投资来源地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东盟是欧盟的第5大贸易伙伴。欧盟出口到东盟的主要商品是化工产品、机械和运输设备;从东盟进口的商品主要是机械和运输设备、农产品、纺织品和服装。东盟是欧盟重要新能源市场。尤其是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对新能源和高端能源技术的需求很大,这些技术的运用能够降低初级能源需求、减少对电力和其他传统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减少初级能源进口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能源系统生产成本。欧盟要强化与亚太区域主要经济体的经贸关系,试图通过与东盟等经济体签署FTA协议,追赶美国在该区域的经济影响力。

三、中国对策

(一)密切跟踪研究欧盟介入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新动向

亚洲是全球最后一个没有形成统一的区域经济集团的大洲。在全球其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基本成熟的情况下,亚洲区域经济的整合成为最近几年全球关注的焦点。考虑到历史和经济现实的原因,亚洲区域经济整合进程比较缓慢。

全球大国对该区域的介入,也使得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更加复杂和多变。当前,欧盟正在加紧与东亚主要经济体进行区域贸易协议谈判进程,中国对此应该密切关注。这涉及到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和经济利益。

具体到欧盟与东盟FTA来看,东盟从FTA中所获得的利益相对较小,这些利益主要是集中在服务部门。在货物贸易方面,东盟将更加集中于初级产品生产,工业品生产将下滑。欧盟将获得FTA中70%的利益。东盟国家将获得相当大的经济损失。东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能够获得部分利益,但是棕榈油、皮革制品、纺织品、电子工业、渔业、林业、农业和旅游业领域将会带来降到的负面环境影响。根据欧盟授权,知识产权也被包含在谈判协议中,还涉及到环境产品、服务和技术贸易和投资便利措施,这些都很难被东盟接受。因此,可以说欧盟介入亚洲一个化的进程将会是缓慢和曲折的。不过,欧盟的政策和战略调整能力较强,为了政治和战略利益,欧盟可能会通过建立双边利益协调与补偿机制来解决与东盟成员的分析,从而加快区域经济整合进程,对于这一动向,中国应该密切关注。

(二)对开放的区域主义表示谨慎支持

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推进,东盟获得了新的整合动力,非洲联盟以及上海合作组织也在加速整合。这些区域组织很难达到欧盟的区域一体化水平,主权、政府管理和法律法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法律地位的不确定性是这些区域进行经济整合的重要障碍。开放的区域主义是实现地区安全和繁荣的重要保证。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其他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加快,欧盟区域一体化战略开始发生重大转变,具体表现在由原来的关注与区域内部整合,转化为关注并积极参与世界其他区域的经贸一体化进程。认为相互开展贸易和投资是繁荣的基础,承诺抛弃原有的贸易保护主义。这种变化对中国来讲有积极的一面,可以暂时缓和欧盟内部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为中国产品进入欧盟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国对于欧盟的策略转变可以表示谨慎支持。

(三)中国可以主动提出与欧盟进行FTA谈判

欧盟奉行开放的区域主义以后,积极与东盟、印度、韩国(已签署)、日本进行FTA谈判,对中国已经造成了贸易转移效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在亚洲的经济影响力。使得亚洲区域经济整合的进程更加艰难和复杂。在当前的区域格局下,中国很难阻挡欧盟对亚洲区域经济整合进程的参与,应该顺应这一趋势,积极参与FTA谈判中。

FTA谈判是一项复杂的国际谈判。国际谈判主要分为协议续约谈判(extension agreements)、标准化协议谈判 (normalization agreements)、重新整合协议谈判(redistribution agreements)、创新协议谈判 (innovation agreements)和“意不在此”的协议谈判。其中,重新整合的协议通常最为困难,因为该类型谈判往往要求打破原有格局,为自己处于更为有利的局面。中国与欧盟的FTA是世界上两个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谈判,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国与欧盟进行FTA谈判,对东盟也会起到警示作用,将会促使东盟重新评估区域经济整合战略,有效破解东盟拉拢美欧抵消中日韩影响力的策略。

欧盟的政治家和媒体经常宣传的一个观点是全球化是一种零和博弈,国内就业岗位流失到其他国家,福利水平被外来到廉价劳动所抵消。经济自由化的政治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点:经济转变的收益是全局的,但带来的成本确是由局部承担。也就是说国家整体上从经济自由中获益,但是,转变成本却有某些行业和个别劳动者承担。这是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重要原因,通过与欧盟进行FTA谈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有利于中国外贸发展。

猜你喜欢
双边经济体进程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电子产品回收供应链的双边匹配策略
新型自适应稳健双边滤波图像分割
双边同步驱动焊接夹具设计
中厚板双边剪模拟剪切的研究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与反思
Linux僵死进程的产生与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