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礼貌原则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2012-03-31 17:02
关键词:中庸礼貌准则

李 霞

(中北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从礼貌原则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李 霞

(中北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礼貌原则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称呼语、自谦尊人、中庸原则与赞同准则等方面,从中可折射出中西方文化由于产生背景、民族心理特点以及思维方式等不同,而在自我观、世界观、道德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产生的明显差异。

礼貌原则;中西方;文化差异;民族文化

一、中西方的礼貌原则

(一)以汉文化为代表的中国的礼貌原则

中国的礼貌原则主要可以概括为:第一,尊称原则,指在交往过程中恰当地称呼对方。这种原则是汉文化“上下有异,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的观念长期发展而导致的。第二,自谦原则,指贬低自身或者是与自身相关的事物,并对他人或者是与他人相关的事物予以高度赞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矣”的说法。第三,使用雅言的原则,指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尽量使用高雅的而非粗糙的言语。第四,德言行原则,指尽量减少他人由于自己的行为而付出的代价,体现的是“尚德”的精髓。第五,中庸原则,指在交往的过程中,双方都尽量避免过大的分歧,体现了汉文化“尚同”的内涵。

(二)以英美文化为代表的西方礼貌原则

在以英美文化为代表的西方礼貌原则方面,英国语言学家Leech早就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归纳。Leech将西方礼貌原则归纳为6个基本的方面:其一,策略准则。在交往的过程中尽量减少他人为此而付出的代价,同时尽量增加他人可能获得的利益(Minimize cost to others &maximize the benefit to others),这一点和汉文化当中的德言行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其二,慷慨准则。在交往的过程中尽量减少自己所得的利益,而尽量增加自己付出的代价。其三,赞扬准则。在交往的过程中尽量多用赞扬语言,少用批评用语,这样可以创造一个融洽的交际环境。其四,谦虚准则。在交往的过程中减少对自己的标榜,可通过夸大自身的不足或自我批评(Minimize praise of self &maximize dispraise of self)来达到这种效果。其五,赞同准则。在交往的过程中尽可能缩小与他人在观点和意见方面的不同,尽量放大与他人意见相同的部分(Minimize disagreement between self and others &maximize agreement between self and others)。这一点与汉文化当中的中庸原则存在共同点。其六,同情准则。交往时尽可能地缩小对他人的厌恶感,而增加对他人行为的理解与同情程度(Minimize antipathy between self and others &maximize sympathy between self and others)。

二、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及其体现出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上的差异

1.称呼语方面的差异

在交际中使用的称谓是交际用语的关键,最能够体现出各国语言中存在的差别和本质。

在中国使用的称呼语主要有:其一,姓名,主要包括全名、小名、学名以及在姓前加上大/小等字眼,如李高坡、欢欢、老牛、小刘等。其二,亲属、长辈,如阿姨、叔叔、爷爷、奶奶等。其三,通用性的称呼语,这些称呼语适用于社会普通成员之间的交流,如先生、女士、同志、小姐等。其四,职业/职位,这主要是根据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或在各个行业中的职衔等来称呼的,如老师、医生、连长、处长等,这些称呼语之前也可加上姓氏,如张连长、王医生等。其五,无称呼,这种形式包括诸如“喂”、“麻烦”、“劳驾”等日常交际用语。

相对于中国人使用的称呼语,西方文化中对姓名的称呼比较单一:“名”或“称谓词+姓”;对亲属的称呼往往不分长幼,也不太讲究辈分高低;至于职业或职位,则不用作称呼语。

2.在自谦尊人方面的差异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交际过程中汉文化形成了一套自谦尊人的词语。自称“晚生”、“鄙人”、“小弟”和“不才”;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子”、“犬子”;称自己家为“寒舍”、“鄙室”、“陋室”;称自己的作品为“愚作”、“拙作”。而尊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为“您”、“阁下”、“您老”;“令郎”、“令嫒”;“府上”、“杰作”、“佳作”等。

西方文化虽尊人,但不卑己,并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自谦尊人的用词。第一人称用“I”、“my”、“mine”;第二人称用“you”、“your”、“yours”,简单、直接。

此外,在中西方文化中,人们对对方的赞美做出的回应也不同。在汉文化中,人们听到对自己的赞美之后往往会通过贬低自己来传达自己谦逊的信息,比如,“这次是运气而已”、“哪里,哪里”等。而在英美文化中,如果对对方的赞美采用这种说辞,则会被看作是虚伪的表现,或者是缺少自信心的表现,对方就会认为自己的观点被否定了,因此,这样做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英美文化中,在交际过程中被对方赞美时,应该表示感谢,而如果要表示谦逊,则可以采用转移话题,或者是降低对方的赞美值等方式,而不是完全地予以否定。

3.中庸原则与赞同准则的差异

汉文化中的中庸原则与英美文化中的赞同准则具有相似性。这两种礼貌原则在本质上都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了交际中对方的“面子”,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对方。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西方人在表达不同意见之前,往往先说“对不起”,或部分肯定对方的观点。在中庸原则下,中国人在交际中虽然会尽量避免大的分歧,但与对方观点不一致的时候,常常直接表示反对,而不会像西方人那样,先对对方的观点表示肯定,然后提出异议。

(二)礼貌原则所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礼貌原则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中西方文化由于产生背景、民族心理特点以及思维方式等不同,在自我观、世界观、道德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到语言上就表现为礼貌原则的不同——英语民族认为礼貌的用语,汉语民族不一定认为是礼貌的,反之亦然。在文化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正视这样的差异。

以热情程度为例。中国人通常都是十分注重“人情味”的。因此,热情是交往过程中汉民族常用的礼貌表达方式。例如,在宴请对方时有劝食的行为,在送礼时存在强行要求对方收下的现象。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都还存在很多所谓的“中国式关切”。例如,一位美国教授应邀到中国讲学,在讲完一节课之后,中方的接待人员出于关切而对教授讲:“You look rather tired.You’d better have a rest.”这位教授将之视为对自己讲课的不认同,为此而感到非常不快。从这点来看,在交际的过程中,双方都应该从对方的文化角度出发,去理解对方,这样才能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1]王国平.从礼貌准则看中英文化的异同[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李利芳.从委婉语的使用看中西文化差异[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6).

[3]茅琳,李爱萍.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与文化差异[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

H030

A

1673-1395(2012)03-0167-02

2012-01-08

李霞(1976-),女,山西寿阳人,讲师,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猜你喜欢
中庸礼貌准则
中庸自明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礼貌举止大家学!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学学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