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身体文化观的比较

2012-03-31 17:02
关键词:裸体古希腊身体

陈 宁

(武汉纺织大学 体育课部,湖北 武汉 430073)

东西方身体文化观的比较

陈 宁

(武汉纺织大学 体育课部,湖北 武汉 430073)

东西方身体文化包括不同的身体价值观、身体文化审美观、文艺观以及身体教育观。东西方身体文化价值观念在相互的碰撞中日益融合,互相影响,可以促进体育文化的多元发展。

东西方;身体文化;比较

“身体文化”(physical culture),有时也被译为“体育文化”,它的含义如今已经不仅仅只停留在单纯的体育教育概念上,而是成为人类通过身体活动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这就是“身体文化”所带来的价值。身体文化的概念是为了保护生命、锻炼和提高身体技能,以身体活动为基础的并以身体作为媒介所形成的文化。它是一种以人体自身为对象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舞蹈、杂技等表演艺术,身体、心理、社会方面健康的科学和体育运动、瑜伽、养生气功等运动文化体系的生命科学。对于有着不同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和历史背景的东方和西方,身体文化各个部分的内容自然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为此,笔者对东西方身体文化观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东西方不同的身体文化观

(一)不同的身体价值取向

第一,东方的身体价值观。东方的身体价值观讲究内修外炼,正所谓“修身养性”,追求内外合一、身心合一。无论是中国的武术还是印度的瑜伽,都是通过锻炼身体这一手段来培养道德情操从而达到心灵的升华。人们从事体育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锻炼,更重要的是养性,是为了“寿”,为了“道”,是一种“以心为本”的体育,崇尚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与肉体的统一,并且在以“练”求“养”的过程中尤为关注的是民族文化中的传统伦理道德,弘扬的是一种对生命的保养和爱护[1]。中国的《内经》中就有很多有关养生之道的方法和思想的记载。所以,在中国的文化观念中,也只有像太极宗师杨露蝉那样内外兼修、仙风道骨的大师,才可以得到世人的拥戴,被奉为高人。

第二,西方的身体价值观。西方的身体价值观特别强调个体与自我表现,突出个性,向体能的极限挑战,向自己的意志挑战,永不停息,永不满足,崇尚竞争,这也是与奥林匹克运动所追求的“更高、更快、更强”相呼应的。他们通过体育运动来增强自己身体的能力,有时甚至不惜以伤害自己的身体为代价,为的就是在与别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在竞争的胜利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体育竞技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因此,西方体育是一种“以身为本”的体育,竞争和超越是它的主导,惊险、刺激甚至功利成为它的主要特征。在古代的雅典、斯巴达等城邦里,田径场上的优胜者,被人们当作英雄来崇拜。而因爱情采取武力决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也成为西方社会文化中独有的内容之一。这一点,在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充分的展现。

(二)不同的身体文化审美观

在西方社会,西方人通过对身体艺术的孜孜追求来展现自己深厚而独特的身体文化价值观,着重强调身体外在的“健”与“美”。古希腊时期,是一个视肉体为健、力、美的审美时代。人们崇拜人体的健美,认为在竞赛中显示的体能的高低是对人评价的标准。体能高强、肌肉发达者才是最美的。古奥运会就采用的是最天然的运动服——裸体。赤身裸体,有健、力、美的雄壮身躯,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目标。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竞技场上的主要项目都属于角力、跳越、拳击、赛跑和掷铁饼等力量型的运动,正是这样的项目才能充分体现健美的形体。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在战车、角力、赛跑、拳击还是射箭、格斗等比赛竞技中,人们都毫不吝啬地尽情展现自己强壮的肌肉。人们以裸体为自然,绝对看不到,也感觉不到有什么不正当的地方,由此,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便衍生出了西方独具特色的现代文明。

到了近现代,这种对身体文化的美学观念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著名诗人玛雅可夫斯基也在他的诗中写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衣衫/能比健康的皮肤/和发达的肌肉/更美丽”。因此,颇受大众欢迎的健美运动源于西方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在德文里有个名词叫FKK(Freikorperkultur),字面意思是“自由身体文化”,其实指的是让身体挣脱衣服的牢笼,重享自由,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裸体文化。在德国,裸体日光浴一直很盛行。早在20世纪初,就成立了“自由身体文化运动”组织。而最盛的,要数慕尼黑中央公园的“英格兰花园”。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到夏天,这里每天聚集了大约14000裸体日光浴爱好者,约占公园参观人数的十分之一。而在英国,议会也对现行的《性犯罪法案》进行了重新修订,英国的裸身主义者不会因进行裸身活动而被捕。美国也有自己的裸体俱乐部、法国有裸体村,等等。如今西方人的“裸体主义”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所有这些,都与色情无关,而是一种西方人对身体本我的展现和追求。

而这种西方人身体文化观念中的“美”到了东方,则是“大不敬”和“有失体统”。东方的身体文化价值中更加注重深刻的精神内涵,追求的是虚实的诗情画意,充满了含蓄的、朦胧的象征气息,善于从人体的本身与自然界的统一上审美。例如在武术中太极拳的舒缓、柔和、轻灵、圆滑、连绵不绝似行云流水,套路动作动静起伏、点线飞动也别有韵味;而蛇拳、猴拳等象形拳和“大鹏展翅”、“白鹤亮翅”等象形动作更是惟妙惟肖,体现了人对生命与自然的崇尚,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追求,对人的自身生命力的讴歌[2]。这些,就是东方身体文化中永恒的美。

(三)不同的文艺观

不同的身体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观的差异,必然带来不同的艺术理念和艺术创作。这一点,在作为体育的孪生姐妹——舞蹈上体现得较为鲜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这样一个论断,“最优秀的舞蹈者也就是最优秀的战士!”这同样是源于西方崇尚武力与肉体的训练。古代斯巴达人从五岁开始就从事一种被认为是真正的严肃的战前准备的兵器舞蹈。而继承希腊文明的“古罗马的舞蹈史也只是聊胜于无”。而在东方,不管是古代印度还是中国都一度把舞蹈作为国家的一种礼仪,供奉神明和祖先,实现社会道德理想的最高理性的高度体现,出现了很多以赞扬先贤崇高道德、人格和宣扬教化文明的乐舞。不仅是舞蹈,雕塑、书法、绘画,甚至建筑、音乐等各种文艺形式中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东西方各自明显不同的身体文化价值观念的烙印;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掷铁饼者》是大家所熟悉的。雕塑取材于古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它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包含的生命力,让人从作品中感受到生命力爆发的强烈震撼。还有米开朗琪罗的《大卫》等许多裸体雕塑,都成为古希腊时期最能体现身体文化的代表作[2]。19世纪法国艺术理论家泰纳曾指出,酷爱裸体田径竞技运动是造成古希腊人对人体审美和雕塑艺术繁荣的主要原因。作为一种准身体文化——古希腊登峰造极的人体雕塑,在对裸体竞技优胜者的歌颂中,生动地描绘了肉体的一切。而东方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则充分展现了人们所追求的韵律、气势、动静、阴阳、虚实等意蕴深刻的精神。

(四)不同的身体教育观

西周时期的中国教育以培养文武兼备、和谐发展、知能兼求的人才为出发点。其主要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项技能。其中礼、书、数是伦理、道德、文化教育;乐是带有美育意味的综合性艺术教育;射和御,实际上就是身体教育的内容:射是射箭传习,御是驾驭战车的训练[3]。而不同的是,在古希腊体育则作为专门的教育进行,主要是指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古希腊人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明确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张,在由此形成的教育体制中,体育占据重要地位,因而较之东方教育体制中的体育活动更具有独立性。而古希腊医学上的胆汁论和解剖学上的成果,都使古希腊体育在体育生理、病理理论上与东方大相径庭。

二、不同身体文化观产生的原因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和存在都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在东西方不同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产生了东西两种不同的身体文化观。东方哲学以中国为代表,而中国哲学渊源于先秦时代,西方哲学则滥觞于古希腊。两者对宇宙的本源存在不同的认识。中国哲学认为“气”是万物的基石。庄子在他的《知北游》中说道:“人之生,气之聚也散,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通天下一气耳。”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气”为主导的各种体育项目便应运而生了。人们通过“气”在体内各经络的运行,比如气功的练习,使体内器官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而以希腊文化传统为正宗的西方人的传统哲学则认为宇宙的本源是“水”、“火”甚至“原子”等,这些物质构成的有序的生命体的原动力是一种外力,强调绝对的运动,而肌体则是一种客观物质,可以用剧烈的运动使其越练越强壮。所以,追求大运动量成为西方传统身体文化的重要内容。

三、东西方身体文化观的融合

作为一种全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世界上没有绝对封闭的文化。随着东西方体育文化活动交流的日益频繁,两种身体文化价值观念也在相互的碰撞中相融合,并互相影响。西方体育中的“平等、公正”的竞技观念和“重在参与”等大众化意识已经广泛被东方社会所认同和吸收,不少东方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中都引入了竞争机制,使本民族的体育文化在世界大范围内得到更加长久的繁荣和流传,例如中国的武术[4]。与此同时,很多东方身体文化的观念也得到西方社会的广泛接受和认可。现在,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崇尚东方的养生之道,他们不远千里来到中国专习太极拳,在柔和舒缓的动作中强身健体;西方人开始对东方身体文化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研习中国气功中的“气”和韩国跆拳道中的“道”,在强身健体之余开始关注身体内在的修炼。此外,在对健康科学的崇尚和良好生活方式的探索方面,中西方已经形成统一。曾被西方抒情诗人爱比尔毛斯称为人生幸福四大要素之一的健康,在当代东方也被认为是其他人生幸福要素(比如美丽、富有、青春、名誉、地位等)诸多“0”前面那至关重要的“1”。像亚里士多德所赞扬的“锻炼身体是一种美德”的认识,如今也成为全球广泛认可的观点,锻炼身体已经成为不少现代人每天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生活内容了。而体育与舞蹈与音乐联姻,也产生出了像艺术体操、花样滑冰、花样游泳等新的运动形式,在这些运动中,东西方在保持和发扬各自文化传统的同时开始互相借鉴和学习。东西方身体文化观念的相互融合,将有助于促进体育文化的多元发展。

[1]邱丕相.试谈现代武术的美学特征[J].山东体育科技,1985(1).

[2]颜绍泸,周西宽.体育运动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肖焕禹,李长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基础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J].上海体育科研,2003(4).

[4]张英建.中西方体育文化特征及发展趋势之比较[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3).

G02

A

1673-1395(2012)03-0169-03

2012-01-10

陈宁(1981-),男,山东菏泽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体育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猜你喜欢
裸体古希腊身体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古希腊人办事,基本靠神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我de身体
裸体写生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今夏,来瑞典祼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