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改后工科基础化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及应对

2012-03-31 22:54刘金库王书玉卢怡张敏
大学化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工科高中化学基础

刘金库 王书玉 卢怡 张敏

(1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 上海 200237;2 华东师大一附中 上海 200086)

1 背景

在高中课程改革环境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都有了新的要求,全国各地区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及培养模式[1]对大学工科基础化学教学提出了挑战,需要任课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应对。对于综合性高校来说,工科基础化学往往要面向全校几十个专业开设,学生人数有时可达千人以上。由于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且各省市高中教学大纲及教学方法、理念各不相同,学生的化学基础差异很大,不同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对授课内容、难度、进度、知识范围、列举实例的难易度等有不同的要求。在此情况下,为了让学生能够圆满完成课业,授课教师的压力之大前所未有。问题不仅表现在平时授课过程中,还出现在拟定期末试题的时候。以往教师出试题主要是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基本能够控制考试的平均分数及不同分数段的人数分布,但在现今高中课改情况下,考试成绩容易出现个别学生接近满分,而极少一部分学生的成绩不足总分10%的情况。对于工科基础化学的授课教师来说,课程本来就存在众口难调的问题,在现今高中课改环境下,面临的困惑和挑战更多、更为紧迫,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和困惑,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引起各方的足够重视。

2 存在的困惑

笔者有多年的工科基础化学教学经验,对于每个章节的内容、知识脉络及重点、难点等都很清楚,但随着近年来各省市高中化学教学计划及培养方式的不断改变,面对新入学的学生却常感到棘手,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讨来寻找应对办法。我们采用的教材是朱裕贞教授等主编的《现代基础化学》[2],从近几年的授课情况分析,前一学期授课遇到的问题最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结构不同。 各省、市高中教学计划的不同,使学生对化学各章节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最为明显的是,发达地区的高中对实验比较重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强;而相对不发达地区的高中几乎不做化学实验或做得很少,很多学生对理论知识清楚,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却往往感到茫然。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实验课堂上。再如,浙江、江苏等地的部分高中,对电子排布等知识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而上海地区的学生大多只有电子层的概念。由于这种知识结构的差异,导致教师在讲授原子轨道理论时,难以恰当地把握教学进度。

(2) 知识深度不同。 参照全国化学考试大纲,对于工科基础化学第一部分内容,大部分地区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各个章节的授课深度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化学反应速率部分,东北三省及山东等地的高中拓展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并接触到了化学反应级数的概念;而西北部分省市的学生,仅仅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及简单计算。

(3) 选修科目不同。 除上海外的其他省市,基本都采用“3+综合”的高考模式,在理科综合课程中,化学是必须学习的科目;而上海地区采用的是“3+1”模式,如果“1”选修的不是化学,这部分学生往往会在分科前就有了侧重科目,虽然也要参加统一会考或结业考,但由于考试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要求都相对较低,有些不选修化学的学生就不重视化学的学习,以至对很多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导致学习大学化学时非常吃力,甚至有极少数学生以高中选修的不是化学为借口,逃避化学课的学习。这部分学生如果不调整好心态,树立学好化学的决心,学习效果会很不理想。在以往不及格的学生中,这类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4) 学习习惯和区域的差异。虽然教育改革强调要注重素质教育,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各地区培养学生的方式、方法差异很大。有些地区强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出的学生注重知识的层次性,能够理清课堂的要点;而有些地区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题海战术,片面强调考试成绩,这类学生在入学初期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总是希望教师多布置练习,对课后的习题一道不落地讲解,并且还期望再提供一些习题供训练用。另外,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成长经历不同,接触的环境、事物也很不同。在授课过程中,有时为了加深理解,需要列举一些实例,此时就需要考虑学生的背景差异了。

(5) 领悟能力的差异。大学授课模式与高中完全不同,一节课往往要讲解十几页教材的内容。虽然高中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式学习[3-4],但各地区落实情况的差异却很大;很多本该是学生课后拓展的内容,却被教师拿到课堂上详细讲解,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不适应大学的授课方式。这部分学生虽然已经成为大学生,但学习习惯还停留在高中阶段,希望教师能够放慢课程进度。对于培养后备人才的大学来说,不可能继续采用高中的授课模式,因为这样做一方面完不成教学任务,无法实现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也不符合大学培养专业后备人才的理念。

(6) 竞赛学生的培养。有些高中会针对各类化学竞赛,培养一部分学生专攻化学,甚至将大学化学的四大基础化学都学习一遍,这部分学生在学习基础化学时会感到很轻松,常向我们反映进度太慢、内容已经学过。由于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化学功底过于自信,往往不重视课后复习,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如何引导这部分学生,提升他们的化学水平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3 应对措施

在全国各地高中都在进行课改的大环境下,每一位授课教师都必须面对上述困惑和挑战。但认真备课、授课,是教师的职责。作为任课教师,我们坚持做到课前充分准备,强化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在授课形式上注重实效,力争做到语言生动形象,实例通俗易懂;不被书本所束缚,不局限于理论的传授,而是在提炼浓缩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现今高中课改环境下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应对措施:

(1) 端正态度,树立信心。基础化学是很多工科专业非常重要的必修课,包含了专业课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所以,我们在授课时提醒学生一定要端正态度,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同样的文凭,就应该达到同样的要求,具备同样的含金量,大学培养人才时不应该也不会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而要求不同。不管高中的化学基础如何薄弱,都必须迎难而上。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他们的坚强后盾,在遇到困难时会尽力帮助他们。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鼓励那些学习化学有困难的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2) 分步看齐,重点突破。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引导他们采取分步看齐的学习策略,即,不在开学初制定过高的目标,而是先注重基础,培养学习信心,在期中阶段达到中等水平后,再制定后半学期的赶超计划。对于那些化学基础不好,但已基本掌握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学生,只要多加复习,完全能够取得与其他学生相近的成绩。我们建议学生要充分利用课后答疑时间,逐一弥补落下的知识点。在大学化学教学中,需要以高中知识作为直接铺垫的章节并不多。我们每学期至少安排40次答疑时间,学生只要参与一半,每次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以解决20个左右的知识难点,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因高中基础差异带来的问题。另外,对于因区域不同导致的知识面差异,我们采用了个别沟通、课后交流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缩小差距。

(3) 优势引导,以点带面。每个教学班级都有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这部分学生的带头作用。这里所讲的带头作用不仅包括学习成绩方面的影响,也包括学习态度对周围同学潜移默化的熏陶。在一个教学班级中,如果有一部分学生能够经常在课间、课后讨论一些化学问题,介绍自己学习化学的乐趣,就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笔者在教学中,会在每章结束时请学生做口头总结,并请其他学生做补充,参与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特殊问题,特殊解决。有个别学生是高中学习文科的学生,化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这部分学生要重点抓基础,待基础知识补上以后再力争向成绩优秀的学生看齐。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曾经碰到过一些情况很特殊的学生,他们对学习化学似乎天生“不入门”,有些教师或许并不认同这种特例,但从教育学和生理学的角度看,确实有这种情况[5]。对于这种情况,授课教师不应该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应该特别情况特别对待。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抓住重点,夯实基础,针对关键知识点反复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另外,针对少数高中化学竞赛生,只要适当关注,恰当引导,其化学成绩会更加优异。为了鼓励学生学好化学,学院每年都面向全校举行化学大奖赛,为学生提供展示化学功底的舞台。这一做法深受学生的欢迎。

(5) 创造条件,分流培养。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对本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6-7]。工科基础化学的目的是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强调的是最基本的内容。课堂教学已不是教学的唯一形式,应提倡因材施教,课堂内外相辅相成,适当减少课堂讲授,辅以讨论、讲座等课外活动。针对现行高中教学大纲区域性差异造成的学生化学基础的差异,可以根据学生高中化学的基础情况,进行分流培养。对基础较好的大部分学生,依然采取与以往相同的教学模式;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则适当调配师资,尝试单独组班,增加课后辅导;而对于基础扎实、成绩突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课外学习活动,如听讲座、参加课外创新实验、参与教师课题组的科学研究等。在分流培养过程中,对化学功底优异的学生进行指导比较容易实行,效果也较好;但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单独开班,由于师资有限,目前执行起来还有一定难度,需要进一步创造条件。

4 总结与展望

上述诸多措施并用,基本能够应对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带来的种种困惑和问题。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大学教学不断改进提高的同时,高中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我们不能被动地以不变应万变,而是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通过网络调研、与学生交流等多种渠道,及时了解各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化学基础情况,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分类汇总,进行研究讨论,寻求最佳应对措施。同时,建议高校进一步扩大自主招生的规模,引导学生各学科均衡全面发展;建议有关部门在进行课改的同时,注意人才培养链条中的高中与大学衔接问题,确保不出现知识脱节,推进贯通教育,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相信,只要不断探索创新,积累经验,克服高中课改带来的困惑和挑战,就一定能够开设好工科基础化学课。

[1] 刘成坤.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4):8

[2] 朱裕贞,顾达,黑恩成.现代基础化学.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 乔中云.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12):13

[4] 文庆城,高誉.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5):10

[5] 傅安球.心理咨询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 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大学化学,2005,20(6):30

[7] 蒋玲,陈秀菊,李占才,等.河南化工,2011(1):62

猜你喜欢
工科高中化学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工科概率统计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讨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