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思考

2012-03-31 22:5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34期
关键词:生命体育评价

王 芳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江苏 无锡 214000)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思考

王 芳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江苏 无锡 214000)

在了解国内外生命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生命教育的理论和观点,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及分析,根据大学体育课程对人的发展应有的价值的思索及生命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生命呼唤,阐述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展现生命教育的一些现实性思考,从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4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能为生命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落实提供参考。

高校体育教学;生命教育;人才培养

1 生命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内在关联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一词的提及是近几年的事,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偏重在家庭教育(Family Education)、毒品防制(Drug-free Life Education);国内的生命教育则缘起于自杀防治。生命教育希望透过教育的机制去认识生命的意义及价值,以求学生能够发展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的生命修养,并培养整合知、情、意、行与发展多元智慧的能力。

生命化体育教学是指体育教学以促进人生命的发展与完善为最终目标,以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及体质锻炼等作为生命发展与完善的手段[1]。生命化教学在实现生命化这一过程中,教学内容与组织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都要围绕生命的发展与完善而展开,追求人的生命的完整性,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和谐统一。

2 高校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

为了全面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观以及高校对于生命教育的实施情况,笔者在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共7所高校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每个学校随机选取50人左右,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41份,回收率97.43%,有效问卷330份,有效率96.77%。调查的7所大学的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因此,对无锡市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1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调查

恰当的认识自我,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是人格完善和自我调节的基础。当前,有些大学生人生目标模糊、生活态度不积极从根本上说源自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因而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大学生走出迷茫,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自我概念,确定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位置,并对自己的角色产生认同感。对于“你是否了解自己”这一问题回答中,36.36%的学生认为很了解自己,57.58%的学生认为对自己了解一般,6.06%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当问及“你觉得你的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时,只有42.42%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好。

2.2生命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的调查

在调查中,42.32%的学生认为父母对于自己的教育是功利教育,认为学习成绩至上。但是从“在家庭或学校教育中,死亡观是否经常提及”看,经常会讨论到的比例很少,只有9.10%,从来不会提起的占15.15%。

人的肉体死亡是必然的,这一必然性的结果无法忽视或回避。合理地理解死亡可以为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找准人生方向奠定基础。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死亡教育都存在不足。

2.3大学生生命行为与生命教育的调查

在“若你处于生与死的选择时候”选项中,84.80%的学生选择了“生命最重要”,15.20%的学生选择了“死要死的有价值”。从“你认为现在高校生命教育体系是否有影响或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看,9.09%的学生认为“根本没有”,认为“见效甚微”和“起到一定作用”的各占39.39%,而12.12%的学生认为“能够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但是从“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是否有接触到具体关于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等方面的教育”看,可喜的是有12.12%的学生认为“有,而且开展的课程比较多”,同时,有9.09%的学生认为“根本没有开展”。

3 生命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的现实思考

3.1教学目标

1)健康生命的科学思考 “活着”是实现人生意义、享受美好生活的自然前提。体育作为人的身体的直接表达方式之一,体质、健康、体格、体能、精神状态等概念都表明了生命的存在状态,并通过体育维系着和发展着生命的积极存在。

2)体育课程“健康第一”与促进生命健康 体育这一社会文化现象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是与它自身具有的功能和价值分不开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作为一种逐渐丰富的社会动态文化现象,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体育的功能和价值正不断凸现,为社会所认可。因此体育的功能正逐步分化升级,体育理论界的学者们也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来研究体育课程的功能,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挖掘和利用体育的功能,以求体育功能与价值的实现。

然而,“健康第一”不是体育课程独有的。严格意义上讲,健康与疾病作为生命存在2种状态(当然也有人研究亚健康问题),健康与疾病即是医学研究范畴,又是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研究范畴。体育课程也研究健康问题,但最为重要的是研究如何促进健康,提高体育与健康功效问题。

3)社会生命的和谐发展 完整的生命不仅仅在于健康的身体、有道德、有智慧、有丰富情感需要和审美情趣,而且还应具备适应社会生活和为人类创造财富的本领与责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明确提出了教育的“4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培养“社会的我”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就是谋求人“何以为生”的知识、技能和本领。体育课程作为培养人如何“活得更好”的教育活动,就要教会人如何谋得身心健康、懂得社会规范,体育课程应该在各种模拟环境中,利用各种竞赛规则来规范学生,尤其是在集体性体育项目中培养人的“合群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深深地意识到个体生命只有融和于社会之中,生命才会有意义,生活才会更精彩。

3.2教学内容

1)运动技术规范化和简约化 规范性是运动项目的核心价值体现,体育的价值是指对技术动作规范要求中的行为规范之教育。简约化实质就是降低运动技术难度和标准。难度和标准的降低并不等于对运动项目规范教化价值的忽视,相反运动技术的适应性选择会有利于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内在价值认知。如近些年有“竞技运动教材化”研究成果中的“小”与“软”的处理方式中,如小篮球、小足球、小场地、软式排球、软式棒球等课程内容研究就是一个鲜明的佐证。

2)审美化 “身体美是人的最根本的生命”[2]。体育运动是塑造身体美、展露身体美、欣赏身体美的主要手段。体育审美作为一种人类认识事物的特殊角度,无论是自然生命的本能,还是精神生命的崇高和社会生命的永久,体育一直从美的角度对人的生命加以宣扬,因此审美活动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需要,是体育活动发生的动力机制。

3)休闲化 休闲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内容、追求的目标。人类通过智慧和劳动把自己从动物中提升出来以后就有了休闲活动。体育运动是实现娱乐最理想的活动方式,对人们休闲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人类社会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体育经历了从原始体育、古代体育、近代体育到现代体育的发展历程。无论是何种阶段的体育,休闲与体育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4)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就是强调体育课程与生活的互动关系。体育课程作为“劳动”课程的变形,是劳动变成运动的结果,是一种人为的、身体的自我训练的结果。一方面生活是体育课程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另一方面体育课程内容是对日常生活规格化和规则化的结果,是对生活活动动作的体验与提炼。

3.3教学组织

1)追求独特的生命情感体验 体育课程要给生命带来别样的体验与表达,充分体现运动技术在体育课程中"生命力",创设生命化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各种身体磨难与挫折、甚至是绝望中超越自我,在探险和挑战的体验中激励人生,从而改变人生的态度;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体验到了乐趣、挑战、激情、超越,感受到人与人、自然、社会的和谐与竞争、失败与成功、成长与衰败等生命感受,因此体育可以起到挑动生命的激情,激发生命的灵感,感受生命的乐趣的功效,体验是体育运动的第一性。

2)与生活紧密联系 在社会生活中,成功与失败的考验是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中完成的。但参与体育运动,每时每刻都面对着成功与失败的考验,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面对体育运动中不可避免的成功和失败、赞美与批评,使参与者通过体育活动逐步学会调控情绪,以平常心对待之,逐步学会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体育运动这种人为设置“困境”,会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对手、环境)困难的过程中,克服生理负担和心理障碍,控制情绪、自我管理、超越自我。

3)尊重学生生命个性的发展 每个生命都有其不同的天赋、兴趣、气质、冲动等,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他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都有权利和义务去发展自己。教育的成功是让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而不是大家的平均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实现方式。

3.4教学评价

生命视角中的体育学习评价就是通过评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生命发展潜能,促进学生生命主体意识和个性素质的不断生成,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改善教学的进程。

1)学习评价内容的整体性 把体能、知识与技能、合作精神、学习态度、锻炼能力、心理素质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学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从学生自评、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再到教师评价。

3)学习评价类型的多样化 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应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开展过程性评价[3]。过程性评价是通过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经常对体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评定,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尽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不断进步。

4 结 语

体育教学作为人的一种直观感性活动,其丰富的、赋予变化的内涵给人提供了一种体验生命的方式。不断变化的运动体验使生命主体和对象融合为一体。在运动过程中能体验到乐趣、挑战、激情、超越,感受到人与人、自然、社会的和谐与竞争、失败与成功、成长与衰败等生命感受。因此,体育可以起到挑动生命的激情,激发生命的灵感,感受生命的乐趣的功效。体育与生命是紧密与和谐联系的。

[1]王芳,樊启学.生命视野下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研究[J].运动,2012(45):94.

[2]封孝伦.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77.

[3]陈玉琨.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8.

[编辑] 洪云飞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12.056

G80-05

A

1673-1409(2012)12-N167-03

猜你喜欢
生命体育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