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水头互助基金会社会创业资源初探

2012-03-31 08:31□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12期
关键词:小额水头信贷

□文/ 周 琳 孙 露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引言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社会创业活动不断兴起,可能它们并不冠以“社会创业”这一名词,但是社会创业现象此起彼伏。它实现了非营利机构创业活动和营利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结合,市场的“失灵”和导致的社会问题可以通过非营利组织来解决。因此,本文试图借鉴商业创业的理论即Timmons(1999)的创业管理理论模型,从其中三大要素之一的创业资源的角度,结合Guclu、Dees 和Anderson(2002)的社会创业机会发展二阶段模型、Sharir 和Lerner(2006)的社会创业过程影响因素模型以及焦豪和邬爱其(2008)整理的社会创业过程整合模型中共同提炼出的影响因素作为创业资源来分析社会创业的资源要素的研究内容。

一、社会创业的基本概念

(一)社会创业的概念与特点。社会创业在内容和方法上的不同,“社会创业”尚未有明确统一的定义。根据Heidi Neck、Candida Brush 和Elaine Allen(2009)总结,有以社会创业形成过程为依据的定义,如Dees(1998)认为它是非营利组织的创新方式,Austin 等(2006)则认为是创造社会价值的活动;也有以社会创业者为核心的定义,如Ashoka 将社会创业者定义为拥有解决社会最有压力的社会问题的创新方法的个人,The Skoll Foundation则认为社会创业者是社会变革的驱动者,是为人类造福的创造先锋,等等。因此,社会创业的终极目的是创造社会价值,Leadbeater(1997)、Bornstein(1998)和Schuyler(1998)均指出社会创业的盈利是投资于企业本身或社会,盈利只是实现最终目的的一个手段和途径,即社会企业的商业运作实现社会价值。

Peredo 和McLean(2006)等学者总结社会创业包含社会性和创业性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社会性,即社会创业体现和强调的是履行和加强社会责任;第二,创业性,即从创业的角度,社会创业采用商业化方式进行创业,是创造经济价值、实现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方式。

社会创业为社会提供服务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特点决定了社会创业的主要活动领域集中于个人关心和社会关注的教育事业、慈善事业、宗教事业、学术事业和环保事业的行业领域,而更体现创业性和创新性的活动项目则是在金融方面的社会创业。金融项目的开发更需要创新的思维与政府的支持,这也正是社会创业的社会性和创业性(经济性)相结合,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最好的体现。这一领域的典型代表就是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及其创办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又名格莱珉银行)。

本文探讨分析的我国的非政府小额贷款组织龙水头基金正是金融项目的社会创业,正类似于小额信贷的首创和代表的孟加拉乡村银行的社会创业。

(二)社会创业的影响因素与社会创业资源。社会创业作为创业的一种新型的形式,也适用于Timmons 的创业管理理论框架。即开始于一个富有社会价值的创业机会,在能为顾客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市场机会下,由社会创业核心人物社会创业者带领创业团队,结合创业资源和条件,进行人力、财力等资源的整合和管理,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其中,创业资源按其对企业成长的作用可以分为要素资源,即那些直接参与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资源,具体包括基础设施、资金、人才、管理和科学技术;环境资源是指那些未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的资源,在宏观层面对企业的有效运营提供了强大的后备和辅助的资源,具体包括国家政策、信息、文化知识和品牌资源。

Guclu、Dees 和Anderson(2002)指出从有成功希望的创意到有吸引力的机会需要一定资源的支撑的社会创业二阶段模型。Sharir 和Lerner(2006)的社会创业过程影响因素模型和焦豪、邬爱其(2008)整理的社会创业过程整合模型均认为社会创业者个人、组织、环境和流程是影响创业过程的重要因素。以上社会创业过程模型的社会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均指出了环境和流程等资源对社会创业具有重要影响。(图1)因此,本文结合社会创业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创业资源要素的角度来进一步深入探究社会创业中创业资源要素的重要性。

二、龙水头基金会的社会创业过程

(一)背景介绍。在国外,小额信贷在解决贫困问题上正展现出惊人的效果,特别是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实践结果显示,小额信贷这种信贷模式可以将资金以一定的、少量的、持续的方式送达到贫困人群。于是,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开展的“扶贫经济合作社”(简称“扶贫社”)小额贷款扶贫项目,第一次将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制度借鉴到中国。

我国的小额信贷发展历经四个阶段:1993~1996年由社会团体或非政府组织(NGO)开展的公益性的小额信贷组织试验初期阶段;1996~2000年增加了由政府和指定银行(农发行/农行)开展的扶贫项目扩展阶段;2000~2005年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开始全面介入并实现制度化建设阶段;2005年至今,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活动阶段。中国的小额信贷市场空间巨大,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多种小额信贷模式并存的多元化格局。其中,社会团体和非政府(NGO)组织的小额信贷是比较规范,效率高、效果好,因此,自1993年我国开始引进小额信贷项目以来,国内陆续建立了300 多家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

首先“扶贫≠救济”,将扶贫转化成一种生产力,不仅仅是消耗,要让利润持续地滚动起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于是小额信贷组织需要非营利组织更多的转向在资金和运营上能够自给自足。因此,将小额信贷商业化和市场化是具有长远性的体现,这也正是与孟加拉乡村银行社会创业性的重要体现之一。

(二)龙水头基金会的创业过程。龙水头互助基金会成立于1993年山西省临县龙水头村,开始于基金会创始人——我国当前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对龙水头村一个贫穷孩子的资助。

坐落在山西省临县湍水头镇的龙水头村是一个只有45 户农民、200 多人口的贫困山村。龙水头村位于崇山峻岭之中,交通不便,土地贫瘠,严重缺水。因为贫穷,村里的每个孩子并不是都能在这个村里唯一的简陋小学里读书。

茅于轼了解到这个村庄的农民贫困是由于他们虽然有劳动和生产的能力却没有生产和运作的资本。于是,茅于轼设想成立一个民间的互助基金会,正逢马里拉亚洲开发银行会议,在与经济学家汤敏交流想法后,不久一个小额贷款基金会就设立了。这也是中国第一批社会民间成立的公益性的小额信贷组织。

龙水头基金会的创业机会来自于龙水头村的贫困状况和一次与小额信贷有关经济学家的意识的交流,更重要的是社会创业者茅于轼的社会使命感和出于道义上的社会责任感。(表1)

表1 龙水头基金会主要基金情况

龙水头基金会初期,龙水头基金会专门服务于贫困人群,不针对中小企业;龙水头基金主要分为两种:扶贫基金和付息基金。“扶贫基金”是专用于治病、治伤和求学的基金,贷款年限为1年,不收取利息,期满只需归还本金;“付息基金”是专用于生产的基金,如买化肥、农药、工具、仔猪、出门打工、经商等,借款期限为6 个月,按高于同期国有银行借款利率收取利息。这是龙水头基金会社会创业的社会性和创业性结合的体现。

龙水头基金会的小额贷款与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小额信贷相似,以贫困或中低收入阶层为特定目标客户,特别提出在同等条件下妇女们有优先权;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只需通过茅于轼委托的村民3 人小组(由龙水头村的雒玉鳌、韩育锋、韩育青组成)中的2 人以上同意即可借得款;采用无担保、无抵押的方式;以小额度、持续的、时间短、分期还款的方式;要求贷款利率一般高于普通商业借款。截至2003年8月31日,该项目已经滚动服务当地村民1,415 次,累计利用扶贫基金125.9万元,村民的还款情况也非常良好,还贷率高达95%。投资者将钱借给龙水头村民,每年能得到6%的利息回报,高于同期的国有银行存款利率,这正是小额信贷经济性的体现,也是小额信贷组织——龙水头基金会实现正常有序运营的保证,龙水头基金会才能实现自身财务独立和持续发展。

三、龙水头基金会的创业资源要素分析

创业资源分为包括基础设施、资金、人才、管理、科学技术资源在内的要素资源和包括国家政策、信息、文化知识和品牌资源的环境资源。龙水头基金会在创业过程中最多的体现了社会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指出的环境和流程资源对社会创业具有的重要影响。

首先,在互助基金管理方面,茅于轼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流程:即基金会暂时不使用的基金须存入银行,以保证基金的增值和保全;基金管理人员不得挪用基金,不得收受借款人的馈赠;借款到期后,由基金会管理小组成员提前一周通知借款村民及时归回借款,以保证基金的正常循环利用;每季度由负责人员向基金会成员和全体村民张榜公布基金使用情况,以保证基金使用的公开透明和有效使用;基金会管理小组须严格遵守“三公”和“三不”原则,以保证基金会管理的有效秩序,等等。

虽然龙水头基金会在流程和运营上是有效的,但扶贫公益性质的基金会将大部分基金都用于扶贫和少量的生产,而这些借款大部分在5年内还没还清,一定程度上,这已经影响到了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于是考虑实现基金会的商业化,将救济和小额贷款进一步的区分开来是迫在眉睫的。于是,流程资源影响了整个基金会创业的方向。

另一方面,因为1999年的中国人民银行在相关文件中,指出“一切个人或单位未经批准经营小额信贷都属非法”,因此中国人民银行临县支行立刻下发文件,宣布该基金会“违法集资”,予以取缔。因此,龙水头基金会的合法地位问题迫在眉睫。1999年度,龙水头基金会的社会创业者茅于轼写信给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咨询,然后又与中华慈善总会、统战部联系,终于在将互助基金挂在了“龙水头扶贫协会”之下,自此,龙水头互助基金会终于有了一个名分。

其次,国际小额信贷组织能够成功运营必须要依靠国际扶贫机构和国际小额信贷组织的协助,但因受限于中国的金融政策,基金会一直没能接受国际扶贫机构的投资。残酷的现实也让茅于轼和互助基金的管理人员意识到,基金要持续运营,吸收农村存款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救济需要慈善,但小额贷款的经济性和创业性需要商业化。于是,2002年龙水头基金会改为商业贷款,将救济和小额贷款区别开来,开始在当地吸收存款,基金规模一下子扩大了4 倍。但直到200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同年,中央人民银行批准在山西、陕西、贵州、四川和内蒙古5 省(区)进行由民间资本筹集建立的只贷不存的商业性小额贷款组织试点。这虽解决了民间小额信贷组织的合法化问题,是国家和政府对小额信贷社会创业支持的体现,但只贷不存的国家政策规定始终制约了小额信贷组织的持续经营,也是我国对小额信贷社会创业的一种制约。

因此,从以上两方面的创业资源要素可以看出,流程资源和环境资源,特别是国家政策对于龙水头基金会的进一步稳定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龙水头基金会的流程资源组织和建立是本来是理想的,但是现实实践出现了混乱整个流程的活动,于是社会企业龙水头互助基金会需要作出一定改动,考虑实现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便要实现基金会的商业化;同时,国家政策对于龙水头基金会在中国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更是对于龙水头基金会的合法存在和运营的肯定和支持。而国家政策虽然承认了小额信贷组织的合法性,但仍在金融政策的吸收存款方面存在着制约,这也就阻碍了龙水头小额信贷互助基金会的基金筹集,对基金会的持续发展是一种不利的外部环境资源。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龙水头小额信贷互助基金会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小额信贷对于中国贫困问题的重大作用和社会性和创业性特点,这也是基金会在社会服务过程中,要求实现商业化来解决资金来源的内在要求。进而重点分析了社会创业的资源要素方面的社会创业影响因素的流程资源和环境资源方面的国家政策,可以明显地体会出组织流程的设计和国家政策对社会项目活动的支持和肯定与否,对于社会创业组织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邬爱其,焦豪.国外社会创业研究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30.1.

[2]焦豪,邬爱其.国外经典社会创业过程模型评价与创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30.3.

[3]Heidi Neck,Candida Brush,Elaine Allen.The landscape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J].Business Horizons,2009.52.

[4]Leadbeater,C.The rise of the social entrepreneur[M].London:Demos,1997.

[5]Maria Peredo et al.Social entrepreneurship: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concept [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6.41.

[6]王坤,杨敏,汤福柏.社会创业的含义及主要构成:一个4P 框架[J].出国与就业,2010.

[7]严中华,杜海东,孙柳苑.社会创业与商业创业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探索,2007.3.

猜你喜欢
小额水头信贷
玉龙水电站机组额定水头选择设计
微信上小额借款 请务必通话确认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泵房排水工程中剩余水头的分析探讨
基于高速公路ETC卡的小额支付平台应用
赣通卡小额支付平台设计方案
警惕小额会费传销骗局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溪洛渡水电站机组运行水头处理
溪洛渡电厂水头采集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