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专业实践与理论教学新体系的建立
——以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为例

2012-04-01 09:42鲁大丽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石油资源系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油田石油理论

鲁大丽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石油资源系,湖北 荆州 434023)

石油工程专业实践与理论教学新体系的建立
——以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为例

鲁大丽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石油资源系,湖北 荆州 434023)

在石油工程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2个重要而不可分割的部分。但近几年来,在石油类专业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逐渐降低,实践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变得尤为突出。以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石油资源系石油工程专业为例,提出建立以理论教学引导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教学的新型教学体系。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互动式、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为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兴趣为原动力,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最终目的的高效率课堂教学。

石油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新型教学体系

曾几何时,石油工程专业一直是人们心中的就业神话,学了石油工程专业就意味着捧了一个金饭碗。然而,这个时代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逐渐结束。2008年开始,三大石油公司相继开始实行裁员政策,而裁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减少招聘人数。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原来大四才开始考虑自己前途的学生们现在从大三就已经开始焦虑就业问题了,甚至有的从大二就开始担忧自己将来该何去何从。学校的人才培养必须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及企业的需求,尤其是作为三本院校,没有“名校光芒”的照耀,能够在就业竞争中拼的就只剩“硬功夫”了。过硬的现场动手能力、熟练的油田实用软件操作能力和扎实广泛的专业课理论知识等“硬功夫”的修炼才是学生们不仅是在油田能够生存,更是能够走多远的根本出路。因此,建立起新型的实践与理论教学体系已经势在必行。

1 新型实践与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1.1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安排时机

石油工程实践教学包括石油工程实训、野外地质实习、油田生产实习,各种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石油工程理论教学包括基础地质课程,以及围绕着油气生产中油气在地下的渗流、油气在井筒中的流动以及油气的地面集输3个方面的课程。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安排时机应该是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完成理论教学以后,再让学生带着所学的理论知识去检验实践过程。

1)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 工程技术学院石油工程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有钻井设备,测录井设备和油气集输相关设备。所以在《油气集输》和《钻井工程》这些理论教学课程开设前1~2周由任课教师带队去认知实习,在实习工程中对学生提出问题,以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后来的理论学习中找寻答案。又如荆州采油厂的认知实习,可以在《采油工程》、《油藏工程》、《油气集输》等课程开设前安排实习。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阶段安排的实习时间不宜过长,在相关课程开设前1~2周即可。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先做笔记,让学生实习过程中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实习成绩的评测以实习日记的写作和问题的解决情况给予评定。

2)让学生带着所学的理论知识检验实践过程 完成理论教学之后,并不能作为教学的结束点。学生虽然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却不了解这些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实用情况是如何的。所以本阶段的实践教学安排在相关理论教学之后。例如将油田钻井现场实习安排在《钻井工程》、《钻井液与完井液》等课程结束之后,让学生现场了解钻井的过程,钻井工具和钻井作业,并搞清楚现场使用钻井液的配制、钻井液循环系统,检验钻井液在钻井过程中的作用是否发挥。江汉油田的生产实习和河南油田的生产实习安排在《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基础》、《油气集输》等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理论知识来绘制实习油田的油气集输流程,并分析其流程的优缺点;用油藏工程所学知识对实习油田进行动态分析,判断其发展潜力等。理论知识重新回到实践当中得以应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对专业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会进一步得到加强。此阶段实习时间要适当延长,可以在1~3个月之间。由相关理论教学教师带队,在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检验课堂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实习成绩的评测以实习日记的写作,相关图件的绘制及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给予评定。

1.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时间安排

在实践教学和专业理论教学的时间安排要建立在大学数学、物理、物理化学等基础专业课程以及地质学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之上,学生在大一这一年的时间里进行这些基础知识的储备,大二和大三是进行专业实践和理论教学的最佳时间。但笔者在近5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把大量的实习安排在大三尤其是大三下学期,实习的效果会变差。因为这段时间准备考研的学生已经开始报读考研补习班,一些油田公司的招聘会也会陆续召开,近两三年考研的人数将近占了班级总人数的40%~50%。所以把主要时间安排在大二和大三上学期较为理想。同样的道理,大四上学期不宜安排过于繁重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大四下学期,学生们工作和考研压力减小,加之签了单位的学生也马上需要“真刀真枪”的上“战场”,学生的凝聚力和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了大量的专业课知识也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可以进行专题课程大作业设计,如注水开发、油藏井组动态分析、钻井井身结构设计等。加之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的毕业论文设计,更是从综合上锻炼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独立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过程管理

传统的教学过程,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分的比较开,两者存在脱节的现象。尤其是野外实习,带队的教师不是相关教授理论课程的教师。学生有问题时就很难圆满解决。询问实习单位工作人员时,有时会因为文化水平不够等原因不能够解决学生疑问。同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或者缺乏油田实际的工作生活经验,在讲解时不能联系油田的实际生产或实例,导致课堂死板乏味,学生不爱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受挫,2方面的积极性都受到打击。

为了改变上述现象,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进行转变,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同等重要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过程。而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够进行理论的创新,所以,不仅教师需要转变观念,而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一起转变观念。

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进行换位思考。在备课过程中假设自己是学生,自己是否会对自己所讲授内容感兴趣。做到这些最关键的还是教师肚子里要有“货”。参加油田的科学研究项目、利用假期时间到油田单位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参加学术研讨会等都是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途径。

此外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探索。这得益于一次实验教学的启示,在《钻井液与完井液》的实验课“钻井液的水侵量的测定”的课堂上,笔者并没有先给学生讲解原理,而是先让他们自己摸索静失水仪的使用方法,没有使用说明书,也没有了教师的讲解,学生开始有些手足无措,但是过了一会他们开始翻书找原理,并且很多学生开始举手提问了。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很多也都是失败了好几次才做成功。还弄的满脸都是泥浆,但是问他们的时候,他们都表示从来没有这样做过实验课,很有意思,很有成就感。学生并不是没有好奇心,也不是能力不够,只是教师代替的过多,长期的依赖心理造成学生懒得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对新型实践与理论教学体系的分析和思考

在2007年的工作计划中工程技术学院明确提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2个适应”,即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教学必须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压缩总教学学时量、压缩理论教学学时量;加强实践技能培养,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1]。并为此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如班主任+素质导师制度的建立,让专业教师担任班级的班主任,从而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以情动人,以情促教。但是要建立起真正的实践和理论教学的新体系仍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以工程技术学院石油工程专业为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本专业课程兴趣不浓。教师自我思想转变不彻底,“为了教而教”,讲课方式老套,学生听着很枯燥,自己讲授很痛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时间安排有待微调,很多课程大作业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等。总之,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实践与理论教学体系必然朝着符合时代进步的方向,朝着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的方向不断改革和发展。

[1]孙首臣. 诚信办学服务社会,特色发展硕果累累[N].中国教育报,2011-06-24.

[编辑] 洪云飞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4.054

N4

A

1673-1409(2012)04-N151-02

2011-11-01

鲁大丽(1985-),女,2007年大学毕业,助教,现主要从事石油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油田石油理论
石油石化展会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碳中和油田的未来之路
我国海上全新“绿色油田”建成投产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我国海上油田新发现
奇妙的石油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