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卓著的西南地区开国将帅(上篇)

2012-04-02 07:28欧阳青
党史博览 2012年6期
关键词:勋章战役荣获

■ 欧阳青

1945年,彭德怀、朱德、叶剑英、聂荣臻、陈毅 (从左至右)在延安合影。

地处大西南的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新中国成立后,在1955年至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的十年间,大西南这片神奇的红色沃土,共涌现出开国将帅109人。金光闪闪的军衔,标明了将帅的资历、级别和责任;熠熠生辉的勋章,显示着将帅的卓著功勋。

数字统计,西南地区将星闪耀,川籍将领人数最多

西南地区开国将帅名录:

元帅4人: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

大将1人:罗瑞卿。

上将4人:杨至成、张爱萍、陈伯钧、傅钟。

中将7人:毕占云、吴瑞林、赵镕、贺诚、曾泽生、朵噶·彭措饶杰、阿沛·阿旺晋美。

1955年授予的少将51人:王文模、王良太、王明坤、邓仕俊、叶明、任荣、向守志、刘新权、安东、安志敏、严政、李勃、李开湘、李中权、李布德、李泛山、杨大易、吴忠、何以祥、何正文、何克希、何敬之、汪易、宋献璋、张开基、陈沂、陈钦、陈宗坤、陈挽澜、罗野岗、胡华居、胡炳云、赵兰田、胥光义、贾若瑜、徐斌、徐文烈、唐青山、唐健伯、黄正清、蒋克诚、傅崇碧、曾旭清、谢云晖、蔡长元、谭右铭、黎光、樊学文、魏传统、桑颇·才旺仁增、凯墨·索南旺堆。

1961年晋升的少将18人:王定烈、冯丕成、朱士焕、任思忠、孙继争、李永悌、杨世荣、杨国宇、张显扬、陈彬、陈其通、赵承丰、侯正果、姜钟、董启强、程登志、蒲大义、颜伏。

1964年晋升的少将24人:王海廷、王银山、冉泽、白崇友、朱兆林、朱家璧、伍国仲、刘自双、阳自碧、杜海林、李明、李宏茂、吴肃、吴仕宏、何云峰、宋烈、张世盖、张荣森、张德贵、陈福章、莫春和、徐文礼、梁天喜、瞿道文。

西南地区开国将帅授勋情况:

元帅至中将授勋情况: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10人: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罗瑞卿、张爱萍、陈伯钧、傅钟、毕占云、赵镕。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1人:杨至成。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1人:吴瑞林。

荣获一级解放勋章的2人:曾泽生、阿沛·阿旺晋美。

未授勋章的2人:贺诚、朵噶·彭措饶杰。

1955年授予的少将授勋情况: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1人:唐健伯。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2人:李中权、何以祥。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13人:王文模、叶明、李泛山、何敬之、陈挽澜、胡炳云、赵兰田、胥光义、贾若瑜、徐文烈、傅崇碧、曾旭清、魏传统。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12人:王良太、邓仕俊、任荣、刘新权、严政、李勃、李开湘、何正文、宋献璋、张开基、陈宗坤、蒋克诚。

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1人:何克希。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3人:陈沂、谢云晖、谭右铭。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的5人:王明坤、杨大易、陈钦、唐青山、樊学文。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的9人:向守志、安东、李布德、吴忠、汪易、胡华居、徐斌、蔡长元、黎光。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的1人:安志敏。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的1人:罗野岗。

未授勋章的3人:黄正清、凯墨·索南旺堆、桑颇·才旺仁增。

1961年晋升的少将授勋情况: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2人:杨国宇、李永悌。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的7人:冯丕成、朱士焕、任思忠、孙继争、陈其通、侯正果、程登志。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的6人:王定烈、杨世荣、陈彬、赵承丰、姜钟、蒲大义。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的1人:张显扬。

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的1人:董启强。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的1人:颜伏。

1964年晋升的少将授勋情况: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1人:吴肃。

荣获一级解放勋章的1人:朱家璧。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的2人:王海廷、杜海林。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的13人:王银山、朱兆林、伍国仲、刘自双、阳自碧、李明、李宏茂、吴仕宏、张世盖、陈福章、莫春和、梁天喜、瞿道文。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的6人:冉泽、白崇友、何云峰、张荣森、张德贵、徐文礼。

未授勋章的1人:宋烈。

西南地区开国将帅在1952年全军干部评级时的级别:

军委副主席级1人:朱德。

大军区司令员级3人:刘伯承、陈毅、聂荣臻。

军委委员级1人:罗瑞卿。

正兵团级1人:傅钟。

副兵团级3人:杨至成、张爱萍、陈伯钧。

准兵团级1人:毕占云。

正军级3人:吴瑞林、赵镕、曾泽生。

无军队级别3人:贺诚、朵噶·彭措饶杰、阿沛·阿旺晋美。

1955年授予的少将:

准兵团级1人:陈沂。

正军级7人:何以祥、何克希、何敬之、胡炳云、徐文烈、傅崇碧、魏传统。

副军级7人:叶明、刘新权、李中权、贾若瑜、唐健伯、谢云晖、谭右铭。

准军级23人:王文模、王良太、王明坤、邓仕俊、任荣、向守志、安东、严政、李勃、李开湘、李泛山、杨大易、何正文、宋献璋、张开基、陈钦、陈宗坤、陈挽澜、赵兰田、胥光义、徐斌、蒋克诚、曾旭清。

正师级10人:安志敏、李布德、吴忠、汪易、罗野岗、胡华居、唐青山、蔡长元、黎光、樊学文。

无军队级别3人:黄正清、桑颇·才旺仁增、凯墨·索南旺堆。

1961年晋升的少将:

准军级3人:李永悌、杨世荣、杨国宇。

正师级15人:王定烈、冯丕成、朱士焕、任思忠、孙继争、张显扬、陈彬、陈其通、赵承丰、侯正果、姜钟、董启强、程登志、蒲大义、颜伏。

1964年晋升的少将:

准军级2人:朱家璧、吴肃。

正师级12人:王海廷、冉泽、白崇友、朱兆林、阳自碧、吴仕宏、张世盖、张荣森、陈福章、莫春和、梁天喜、瞿道文。

副师级9人:王银山、伍国仲、刘自双、杜海林、李明、李宏茂、何云峰、张德贵、徐文礼。

无军队级别1人:宋烈。

西南地区开国将帅的籍贯:

四川籍90人,其中:

元帅2人:朱德(仪陇县)、陈毅(乐至县)。

大将1人:罗瑞卿(南充市)。

上将3人:张爱萍(达县)、陈伯钧(达县)、傅钟(叙永县)。

中将3人:毕占云(广安县)、吴瑞林(巴中市)、贺诚(三台县)。

1955年授予的少将45人:王文模(达县)、刘新权(达县)、严政(达县)、李中权(达县)、胡华居(达县)、徐斌(达县)、魏传统(达县)、向守志(宣汉县)、陈挽澜(宣汉县)、曾旭清(宣汉县)、蔡长元(宣汉县)、张开基(万源市)、胡炳云(南充市)、安东(阆中市)、安志敏(阆中市)、汪易(阆中市)、宋献璋(阆中市)、蒋克诚(阆中市)、李布德(营山县)、黎光(仪陇县)、陈钦(南部县)、唐青山(蓬安县)、何以祥(西充县)、王良太(巴中市)、王明坤(巴中市)、李勃(平昌县)、赵兰田(平昌县)、胥光义(平昌县)、邓仕俊(通江县)、何正文(通江县)、傅崇碧(通江县)、吴忠(南江县)、任荣(苍溪县)、李开湘(苍溪县)、杨大易(苍溪县)、樊学文(苍溪县)、陈宗坤(旺苍县)、叶明(成都市)、罗野岗(成都市)、唐健伯(金堂县)、贾若瑜(合江县)、谢云晖(冕宁县)、李泛山(蓬溪县)、何克希(峨眉山市)、黄正清(理塘县)。

1961年晋升的少将16人:冯丕成(巴中市)、陈其通(巴中市)、程登志(巴中市)、朱士焕(通江县)、张显扬(通江县)、陈彬(通江县)、姜钟(平昌县)、蒲大义(平昌县)、杨世荣(营山县)、杨国宇(仪陇县)、王定烈(宣汉县)、李永悌(宣汉县)、孙继争(宣汉县)、任思忠(达县)、侯正果(达县)、赵承丰(苍溪县)。

1964年晋升的少将20人:刘自双(巴中市)、阳自碧(巴中市)、张世盖(巴中市)、张德贵(巴中市)、吴仕宏(通江县)、张荣森(通江县)、陈福章(通江县)、朱兆林(平昌县)、何云峰(平昌县)、白崇友(阆中市)、宋烈(阆中市)、莫春和(阆中市)、梁天喜(阆中市)、伍国仲(苍溪县)、李明(苍溪县)、杜海林(旺苍县)、瞿道文(达县)、王海廷(宣汉县)、王银山(江油市)、吴肃(遂宁市)。

重庆籍8人,其中:

元帅2人:刘伯承(开县)、聂荣臻(江津区)。

1955年授予的少将2人:何敬之(万州区)、谭右铭(云阳县)。

1961年晋升的少将2人:董启强(巴南区)、颜伏(梁平县)。

1964年晋升的少将2人:冉泽(江北区)、李宏茂(开县)。

云南籍5人,其中:

中将2人:赵镕(宾川县)、曾泽生(永善县)。

1955年授予的少将1人:徐文烈(宣威市)。

1964年晋升的少将2人:朱家璧(龙陵县)、徐文礼(宣威市)。

西藏籍4人,其中:

中将2人:朵噶·彭措饶杰(拉萨市)、阿沛·阿旺晋美(拉萨市)。

1955年授予的少将2人:桑颇·才旺仁增(拉萨市)、凯墨·索南旺堆(拉萨市)。

1945年,陈毅、刘伯承、聂荣臻 (从左至右)在延安合影。

贵州籍2人,其中:

上将1人:杨至成(三穗县)。

1955年授予的少将1人:陈沂(遵义县)。

西南地区元帅最多,他们资历深厚,功勋卓著

解放军十大元帅中,西南地区就占了4位,他们是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这4位元帅在解放军创建时期都参加了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八一南昌起义。在此后革命战争的大风大浪中,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从而成为解放军各个时期重要的领导者和重大战役的指挥者,为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卓著功勋。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朱德和毛泽东一起领导了井冈山会师,指挥了中央苏区的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和周恩来一起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并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红军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陈毅率部参加了井冈山斗争和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红一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参加了第四至第五次反“围剿”。

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总指挥的朱德运筹帷幄,进行战略决策。担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的刘伯承指挥长生口、香城固战斗,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因重建新四军而声名鹊起。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以指挥击毙日军将领阿部规秀而饮誉华北。

在解放战争时期,朱德任解放军总司令。1946年6月,他与毛泽东一起领导东北、西北、中原、华北、华东地区的战略行动,坚决反击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经过一年的战争博弈,敌我力量趋于均势,毛泽东和朱德果断作出向国民党统治区发起战略进攻的决策,解放军在各个战场都转入外线作战。至1948年秋,解放军的战略力量空前强大,朱德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被解放军消灭殆尽。1949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联名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指挥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和华北军区数百万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毛泽东和朱德麾下可谓雄师百万,猛将如云。

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指挥所辖部队,在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之前进行了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保卫了抗战的胜利果实。在战略进攻阶段,刘伯承和邓小平又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多次打破敌重兵围攻。1948年5月起,刘伯承、陈毅和邓小平领导新组建的中原野战军先后进行了宛西、宛东、豫东、襄樊、郑州等战役,粉碎了中原敌人的防御体系。接着参与指挥淮海战役的战略决战,指挥第二、第三野战军参加渡江战役,解放了皖南及闽浙赣边广大地区,协同第四野战军进军华南,又在第四野战军一部配合下,解放了整个西南地区。

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在华东地区指挥山东与华中部队分头作战,向日伪军进行大反攻,并坚决回击国民党军的进犯,巩固和发展了华中与山东解放区。至1947年2月,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苏中、宿北、鲁南等战役,还进行了朝阳集、涟水等战役,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对华东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之后,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统一指挥新组建的华东野战军,在粟裕配合下,取得了莱芜、泰蒙、孟良崮等大战、恶战的胜利。在战略进攻阶段,华东野战军分为外线和内线作战:外线兵团发起沙土集战役,进军豫皖苏,尔后破击陇海路,配合刘邓大军恢复并扩大了中原解放区;内线兵团进行了胶东保卫战。在敌后坚持斗争的苏北部队先后进行了李堡栟茶战役、盐城南战役。1948年初,华东野战军将所属部队编成4个兵团,各自进行了洛阳、周村张店、潍县、益林等战役。同年初夏,陈毅到中原局工作,由粟裕全权指挥华东野战军。战略决战时,陈毅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后又指挥第三野战军参加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上海两座大城市和浙江、福建两省及其沿海大部分岛屿。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指挥所部发起平绥战役,进行热河保卫战,迟滞了国民党军向东北地区的增援。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晋察冀军区先后进行了大同集宁战役、张家口保卫战、平汉路北段攻势、易县满城和保定南战役。1947年初夏的正太战役,对扭转华北战局起了重要作用。1947年秋的清风店战役和石家庄战役,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战略区完全连成一片。1948年春夏,华北军区组建,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治委员。他们指挥所部进行了临汾、晋中、察绥、太原战役,与第四野战军联合进行了平津战役,解放了华北大部分地区。1949年秋,聂荣臻和薄一波指挥部队促使绥远国民党军和平起义。

12位高级将领经历丰富,各领风骚

通常,人们把中将以上将领称为高级将领。在开国将帅中,西南地区有12人被授予大将至中将军衔。这12位高级将领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各个时期,尽管经历不同,但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各领风骚,大展宏图。

罗瑞卿在十位大将中虽然年龄较小,资历也浅,但由于他在参加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在党的保卫战线和国家的公安战线上,立场坚定,成绩优异,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第二次反“围剿”战役的抢占观音崖隘口战斗中,时任红四军第十一师政治委员的罗瑞卿左颊负重伤,在后方医院做了左颊动脉血管吻合和颞颌关节复位手术。抗日战争头三年,罗瑞卿在抗日军政大学担负主要责任,为我党我军培养和储备了大量军政人才。解放战争时期,罗瑞卿担任晋察冀野战军政治委员,参与指挥华北地区一系列著名的战役,并取得了辉煌战绩。新中国成立后,罗瑞卿任公安部部长,又开始指挥新的战斗。

傅钟的党内资历在1614位开国将帅中是最深的,1921年冬赴法勤工俭学时入党。他先后在法国和苏联工作、生活了9年,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担任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1930年初回国到上海,在中央军委做人事和兵运工作。1931年夏被派到红四方面军,从政治部秘书长做到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长征期间,他曾抵制过张国焘“左”的错误和分裂活动,拒绝在张国焘自立的“中央”担任职务。抗战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等职。1946年后任中央军委政治部副主任。他著述颇丰,在红军时期,翻译了《苏联红军政治工作条例》;同刘伯承、聂荣臻一起,完成了由周恩来主持的《苏联红军步兵战斗条令》、《游击队怎样动作》等译文的定稿工作。这些著作在中央苏区出版发行后,对加强主力红军建设起到了借鉴和指导作用。在红四方面军编写了《红军须知》、《连队指导员手册》等,并授课。抗日战争时期,傅钟起草和撰写的《八路军抗战中政治工作的经验》、《论革命军队建设问题》等,对部队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政治工作,起了重要作用。1945年,他在中共七大上作了《增强党的团结,反对山头主义》的发言,受到毛泽东等与会同志的称赞。解放战争期间,傅钟参与制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党的委员会条例(草案)》、《革命军人委员会条例》、《新式整军初步总结》等重要文件。

1938年,罗瑞卿、李涛、张爱萍 (自上而下)在武汉合影。

张爱萍军政全能、文武双全,擅长诗词、书法和音乐,被誉为“军中才子”、“马背诗人”。长征时,在夺取娄山关、攻克遵义城、坚守老鸦山等战斗中,时任红十一团政治委员的张爱萍指挥部队不是担任前卫,就是负责主攻。1935年11月,任中革军委骑兵团政治委员。1941年任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旅长。1942年冬任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旅长。1944年夏,张爱萍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1949年4月23日,在渡江战役取得重大胜利之时,中央军委任命张爱萍为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为海军的最初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1955年1月,浙东前线陆海空三军将士在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的指挥下,发起了一江山岛战役。这是解放军唯一一次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此役一举消灭了盘踞在以一江山岛为中心岛屿的浙东沿海大陈列岛的国民党军队。至此,浙江全境获得解放。

吴瑞林是第四十二军的第二任军长。1949年4月,在第四野战军南下时进行的安阳战役中,吴瑞林率第四十二军采取清扫外围,炸开外壕,总攻连续爆破,炸塌城墙,攻入城内,全歼守军,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在大西南战役的鄂西之战中,第四十二军第一二四师的9名勇士乘渔船,强渡长江三峡一举成功。随后,第一二四师乘胜解放了有“楚西厄塞”之称的巴东县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第四十二军在第一至第四次战役中攻守自如,表现突出。第一次战役中,单独与美军战斗力最强的陆战第一师在东线战场的黄草岭地区展开较量,涌现出了两个英雄守备连。第二次战役中,与第三十八军密切配合,打开了西线战场的战役缺口,为战役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次战役中,担负突击、穿插重任,尤其是军主力第一二四师成为整个志愿军中向南出击最远的部队,受到总部通令嘉奖。第四次战役中,先是在横城大捷中勇立战功,接着在砥平里战斗中与兄弟部队联手痛击美军第二师,后又在机动防御作战中作为左翼殿后的部队单独与美、英军三个王牌师、旅展开浴血搏杀。1951年夏秋防御战中,在中部战线的铁原一带构筑志愿军最初的防御阵地,英勇抗击美军第三师和第二十五师等部。第四十二军因作战勇敢,能攻善守,进步很快,战绩突出,成为志愿军的后起之秀和著名王牌军。

猜你喜欢
勋章战役荣获
共和国勋章
我刊2020年荣获3项奖励
意外的勋章
我刊2020年荣获3项奖励
勋章闪亮映初心
我刊2020年荣获3项奖励
战役中的你
AECOM荣获第十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奖
备而不发,功不可没——评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
抢占三所里 阻敌建奇功——忆抗美援朝二次战役穿插作战中的先遣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