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和合思想与爱国统一战线研究

2012-04-02 04:40杜玉娟马巧丽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2期
关键词:传统思想文化

杜玉娟,马巧丽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传统和合思想与爱国统一战线研究

杜玉娟,马巧丽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在中国哲学史上,传统和合思想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精神和理念精髓。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新阶段执政兴国重要法宝的爱国统一战线,既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汲取传统和合思想精华的结果。传统和合思想对于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爱国统一战线是对传统和合思想的继承改造。弘扬传统和合思想,丰富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理论,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更具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

传统和合思想;爱国统一战线;关系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先进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国家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2]。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在中国哲学史上,传统和合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精神和理念精髓,曾经勃发奔涌出璀璨的光辉,并挥就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新阶段执政兴国重要法宝的爱国统一战线,既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汲取传统和合思想精华的结果。

政党是近代政治文明的产物、民主政治的标志和保证。作为国家政治制度内容之一的政党制度,涉及的是政党如何实现自身运转,关系行使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活动规则,是政党在对国家政权支配时形成的一种权力和地位划分的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形成是中国现代历史发展和政治演进的逻辑结果[3]。它植根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深厚土壤,产生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奋斗的风雨征程,发展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本文力图在坚持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视阈维度下,将弘扬传统和合思想与丰富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理论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探析论述。

一 传统和合思想与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涵

(一)传统和合思想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共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4]。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生命和世界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沉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5]。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融各民族各地域文化于一体的有机构成体系。在中国哲学史上,传统和合思想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精神和理念精髓,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哲学词汇、文化理念、政治理论和社会理想。

和,即多样性的统一,多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指联合、结合、融合、合作等。“和合”联用,突出强调的是协调、团结、融通和凝聚。是指多种并存的、矛盾的、甚至是对立事物的协调与结合、统一与发展,进而达到平衡协调的一种理想状态和高深境界。这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国语·郑语》里最早使用了“和合”一词: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和合”并用,我们称之为“和合思想”、“和合精神”或者“和合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讲“和合”,主要是用以处理人际关系、民族关系、国家关系及其他社会关系,强调要使这些关系保持和谐一致,形成合力。和合思想的内涵,曾被诸子百家、各方学派出于维护各自不同的阶级阶层、拥护自己所处的时代乃至迎合政治的需要予以解释和附会。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认同是:“和为贵”理念是传统和合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即以和为贵,达到天人和合、社会和合、家庭和合、身心和合乃至天下和合[6]。笔者以为,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和平共处等人文精神,构成了和合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基本模式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孕育、生存、发展,之所以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中国社会特有的传统和合思想无疑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涵

本文试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与爱国统一战线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

先从广义上分析。统一战线是指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结成联盟,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交战双方的同盟国和协约国,当今世界的各种国际组织等,数不胜数。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悠悠华夏史,上下五千年。各式各样的统一战线更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统一战线的产生就是不同利益集团利益趋同的结果,它是一个包括不同阶级、阶层、党派、个人的广泛联盟。作为一个矛盾统一体,统一战线中所交织的各种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是在共同的利益需求大于不同的利益矛盾条件下所组成的一个联盟。从文化精神的层面上说,统一战线是结成联盟各方的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从文化统战乃至整个统一战线看,统战思想实质上就是民族精神的一种坚持和发展”[7]。

从狭义上探究。在中国,统一战线工作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新阶段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新世纪新阶段的统一战线,已经发展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联盟。与此同时,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呈现出如下特点:在政党关系上,坚持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在政权运作方式上,坚持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在协调利益关系上,坚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照顾同盟者的具体利益;在民主形式上,坚持充分协商、广泛参与[8]。统一战线具有团结、沟通、协调、自我教育的功能[9]。利用爱国统一战线,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维护国家统一服务。

二 传统和合思想与爱国统一战线的相互关系

传统和合思想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生命的最完善的体现形式。传统和合思想对于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爱国统一战线是对传统和合思想的坚持继承和改造升华,堪称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典型范例[10]。笔者试从理论渊源和实践意义两个层面,探讨传统和合思想与爱国统一战线的相互关系。

(一)理论渊源维度

首先,厚德载物是传统和合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厚德”才能“载物”,德就是道德、品行。《周易·坤卦》指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品德高尚的人应该效法大地,具有宽厚包容的品格和胸怀。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若强调“礼致用,和为贵”。中华民族向来以仁爱宽容为美德,崇尚“太上有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的人格风范。厚德载物,就是要求有道德的人能兼容不同的事物,善待持不同政见的人,讲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1]。它是统一战线赖以产生的土壤条件。

其次,和而不同贯穿传统和合思想发展的全过程,积淀于各家各派的思想文化中。“和”,是众多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同”,是简单的同一。西周末年,史伯最早提出“和同”理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春秋末年,孔子进一步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思指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孟子认为:夫物之不齐,物之性也。和而不同就是允许、认可、尊重自身以外的他者具有不同于自己的看法、观点、意志、行为方式、生活习俗等,其基点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江泽民同志曾说:“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13]而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处理好同与异的关系。就爱国统一战线而言,在政党关系上,合作是和,多党是不同;在阶层关系上,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利益上的差异是不同。和而不同是统一战线得以存在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已将其改造运用为“求同存异”的重要指导原则。

第三,和平共处,首先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乃至国家之间和睦相处,不争斗。其次,还可作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的注解。《左传》云: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尚书·尧典》道:百姓昭苏,协和万邦。孟子曰:四海之内皆兄弟。殊途同归,这实际上蕴涵着人与自然之间、人际之间、民族之间等要和谐相处的精神。首先,人与自然要做到“天地与我齐生,而万物与我合一”;其次,在人际关系上,要做到“有序”、“有信”、“言必信,行必果”。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和平共处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操守,流淌在中华民族每一分子的血液中,从而升华成一种心理特质和接人待物智慧。和平共处契合了爱国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是爱国统一战线永续发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传统和合思想为爱国统一战线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营养,是其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珍贵资源。爱国统一战线是对传统和合思想的坚持继承和改造升华。

(二)实践意义层面

第一,传统和合思想有助于正确处理异同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各政党利益趋向同一性,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和合思想主要有3个要旨:和,指异质因素的和谐共处;合,指异质因素的互补互济、吸纳融合;和合,指异质因素由此而产生合力,共同创造出和谐统一的新局面[14]。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格局等。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等也明显增强。多层次、多党派、多民族、多宗教的格局将继续存在,其内部状况和关系也有新的变化。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表达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显著增多,这客观上迫切要求统一战线汲取和合思想的智慧,进而予以融突和合。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它能够处理好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整合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异”与“同”得到有效协调。和合思想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的积极性,赋予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得天独厚优势[15]。各政党被和合思想聚集在一起,和谐一致而不千篇一律,彼此独立而又不相互冲突,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其利益逐渐趋向同一性。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传承传统和合思想的合理成分、增加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重大的创新。

第二,传统和合思想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促使各政党目标趋于同一性,为维护国家统一服务。传统和合思想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精神财富。弘扬传统和合思想,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传统和合思想自创立延续至今,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如,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大一统观念。《吕氏春秋》云:一则治,二则乱。董仲舒强调: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大一统是统一战线遵循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和衷共济价值取向的充分体现。“在统一战线视野里,我们从中华文化推演到民族凝聚力,从民族凝聚力推演到统一战线,再到海外统战,层层递进,从而赋予了中华文化以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在这里,中华文化体现了统战的特性。”[16]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力量。在统一祖国和振兴中华的宏伟事业中,传统和合思想与爱国统一战线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相结合,促使各政党、各阶层、各方面力量为实现同一目标而合作,以此带动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联合。

胡锦涛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呼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7]。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建国六十多年以来,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18]。我们要继续深入挖掘、提炼、改造和超越传统和合思想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将弘扬传统和合思想和丰富统一战线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温家宝.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0-03-18(1).

[3]郭亚丁.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分析[J].唯实,2005(7).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1).

[5]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2006-04-22(1).

[6]王 扬.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和合精神与统一战线[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6).

[7]林卓才.爱国统一战线基础理论体系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

[8]贾庆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J].求是,2009(21).

[9]宋庆贵,张淑娣.中国统一战线的文化探源[J].理论探讨,2003(1).

[10]杨雪雁.试析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三大基石[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4).

[11]齐 芳,齐虎田.传统和合文化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3).

[12]陈伟群.论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对新时期统战工作的现实价值[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3).

[1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刘亮红.论统一战线中的“和而不同”与“求同存异”[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

[15]宋云高.中华和合文化与爱国统一战线[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

[16]李道湘,于铭松.中华文化与民族凝聚力[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17]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09-21(1).

[1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09-09-19(1).

G05

A

1674-5884(2012)02-0159-03

2012-01-06

杜玉娟(1984-),女,山东淄博人,硕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责任编校 谢宜辰)

猜你喜欢
传统思想文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