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汉诗对中国典故的借鉴

2012-04-02 09:03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典故成语韩国

刘 倩

(曲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在古代,中国不仅是一个政治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更是一个文化高度繁荣的国家,她以其独具特色的“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1]征服和吸引着世界,尤其是周边国家。诗歌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奇葩,堪称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的最高峰,它的遗风不仅影响深远,而且其范围之广也令人瞠目。

得益于其政治经济上对中国的臣服,文化上对汉字的纳用以及人员交流中对中国的学习,韩国能够更好地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诗歌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很快传到了与中国毗邻的韩国,这就给韩国汉诗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韩国一度以掌握汉诗作诗技巧为荣耀,作诗水平甚至被看作是身份的象征,在韩国曾形成了风靡一时的汉诗热。在这一时代潮流中,韩国的许多优秀诗人开始学习和创作汉诗,他们较早地运用了“黄庭坚所主张的‘夺胎换骨’、‘点石成金’的用典原则”[2]。其中,许多韩国诗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借鉴中国古人古事、或成语、或典籍、或神话传说,恰到好处地做到了“中为朝用”[3]。

一、对中国古人古事类典故的借鉴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不乏妇孺皆知的古人古事类典故,它们历来为喜好摆弄笔墨的骚人墨客所青睐,这在受到中国全方位影响的韩国诗人那里也不例外。韩国诗人熟知并能够自由运用中国古典文化,在其创作过程中,中国古人古事的典故是可以信手拈来,为其所用的。

在韩国,能够较典型地借鉴中国古人古事的诗人当属高敬命。如《次一元兄韵兼述己意》:

自抚凌云志,西游赋上林。虞卿仍白璧,季子复黄金。歧路多年别,江湖一片心。僧窗坐拥褐,中夜动孤云。

“西游赋上林”用的是西汉司马相如著描写上林苑和天子游猎场景的《上林赋》之事;“虞卿仍白璧”指的是受到赵孝成王赐黄金、白璧,封赵上卿的虞卿;“季子复黄金”则是指“名林六国黄金印,贤人才子内相助”的季子。这三句提及中国古代的司马相如、虞卿和季子,借他们的官场得意和受人重用,来反衬自己眼前的失意和怀才不遇。

又如其《前韵寄怀》曰:

醉诵将军竞酒诗,鸣弓几欲落盘鸱。傍人莫笑书生腐,豪气犹堪斩郅支。

前句用著有《华光殿侍宴赋竞病韵》的中国南朝梁朝曹景宗的典故,后句用矫诏进兵,诛杀匈奴单于郅支的陈汤的事典。诗歌借曹景宗的文武双全和陈汤的英雄事迹,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境。诗歌也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虽然官场上不太如意,但是报国之心从未泯灭。

另外,其他诗人借鉴中国古人古事典故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李舜臣的《无题六韵》云:

萧萧风雨夜,耿耿不眠时。怀痛如摧胆,伤心似割肌。山河犹带惨,鱼鸟亦吟悲。国有苍黄势,人无任转危。恢复思诸葛,长驱慕子仪。经年防备策,今作圣君欺。

第五句中,“恢复思诸葛”借对三国时期料事如神的军师诸葛亮的思念,表达了对当政者的无能以及朝中“无人”的愤慨;“长驱慕子仪”借对戎马一生、屡建奇功的中唐名将郭子仪的羡慕,抒发了作者对国防薄弱、祖国备受欺凌,却无将可用的担忧。

许筠的《平壤送五子鱼大人还天朝》:

公子中州彦,缅邈青云姿。诗情敌谢朓,赋笔凌左思。

诗中提及擅长将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谢朓,以及因其赋而洛阳纸贵的左思,来衬托出友人五子鱼大人的文采超人、才华横溢。

李齐贤的《咏史》曰:

强秦若虎翼,赵氏真首鼠。特会非同盟,安危在此举。相如胆如斗,仗剑立左右。叱咤生风雷,万乘自击缶。桓桓百万兵,一言有重轻。廉颇伏高义,犬子慕其名。驾言池上游,去我今几秋。余威起毛发,树木寒飕飕。

这首诗用的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故事。“强秦若虎翼,赵氏真首鼠”指出秦强赵弱,秦欲以其强势欺压赵国的局势;“相如胆如斗,仗剑立左右”称赞完璧归赵的蔺相如之胆识过人;“廉颇伏高义”讲的是对蔺相如怀有成见的廉颇,被蔺相如的高风亮节所感动,负荆请罪,成就将相和之佳话的古事,这里用老臣廉颇的钦佩衬托出了蔺相如的“高义”。诗人作此诗是借古人古事来说今人今事,当时诗人陪韩国退位君主客居中国,他所处的环境以及所担当的重任与当年的蔺相如极为相似。

韩国诗人在诗中大量运用众所周知的中国古人古事,借古说今、借古事来达今意,使诗歌内容更具形象性,易于人们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另外,在诗中加入人物和事例,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诗歌的创作不再单单依靠整合语言文字来完成,增加了诗歌的吸引力,使其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二、对中国成语类典故的借鉴

诗句的组成历来讲究用词经济,要尽可能减少语辞的繁累。鉴于字数的限制,中国成语以其简单明了、词少意达的优势频频出现于古今许多中国诗人的诗作中。而这种情况在韩国诗人那里也不例外,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贯彻不亚于中国人”[4],在创作汉诗的过程中也大量借鉴中国的成语典故。这些借鉴大多数情况是在不改变成语原来意思的基础上对其形式稍作变化,将其化用到诗中的。

在韩国汉诗中,李仁老的《和归去来辞》对中国成语的借鉴较为典型。其中曰:

得隍鹿而何喜,失塞马而奚悲?蛾赴烛而不悟,驹过隙而莫追。

前一句中“失塞马”典出“塞翁失马”,正是对福祸相依之意的运用,《淮南子·人间训》曰: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第二句中“蛾赴烛”来自于“飞蛾扑火”一词,在这里用来表明诗人对自己所追求东西的执着和固执;“驹过隙”则是借鉴了成语“白驹过隙”,《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这里亦是用来表明时光的流逝之快,极言其不可追悔。在接下来的几句中:

蜗舍虽窄,蚁阵争奔,蛛丝网扉,雀罗设门。

“蜗舍”借鉴了成语“蜗舍荆扉”,道出居所的简陋;“雀罗设门”典出《史记·汲郑列传》“门可罗雀”。这里以窄小的蜗舍和宽敞的蛛丝作比,它们分别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生活境界。在诗人看来,窄小的桃源居舍有“蚁阵争奔”,而宽敞的官场府邸却“雀罗设门”,这也指明了作者对这两种生活的态度。

臧谷俱亡,荆凡孰存?

“臧谷俱亡”是对《庄子·骈拇》“臧谷亡羊”的借鉴,用臧和谷不同的行为导致丢羊这一相同的结果,来说明人生最终的结局是相差无几的,也表明了作者对世间功利漠然的态度。

信解牛之悟惠,知斫轮之对桓。

“解牛”典出《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诗中以解牛之道喻养生之道;“斫轮”出自《庄子·天道》“轮扁斫轮”,这里以轮扁的技艺之道为治学之道。

化蝶翅而犹悦,续凫足则可忧。

“化蝶翅”是对《庄子·齐物论》“庄周梦蝶”的借鉴,以此来表现物我两忘的境界,也道出了诗人悠然世外的愉悦之情。

幻知捕影,痴谢刻舟。

“捕影”出自《汉书·郊祀志》“捕风捉影”,“刻舟”则语出《吕氏春秋·察今》的“刻舟求剑”。这句诗指出追求虚幻的东西会像刻舟求剑那样无果而终,表达了作者对习武人追求功名的不屑。

风斤思郢质,流水忆钟期。

“风斤”典出《庄子·徐无鬼》“运斤成风”一词,而“流水”则出自《列子·汤问》“高山流水”。这里以郢质与石的巧妙配合和钟子期与伯牙的心有灵犀,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感慨,也坚定了作者飘然世外的决心。

在一些韩国较短的汉诗中也有借鉴中国成语的情况出现,虽然其作品没有李仁老《和归去来辞》那样宏大的篇幅,但是其通篇对中国成语的借鉴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如崔瀣的《乙酉作》,全诗仅仅两句,却有三处借鉴了中国的成语典故。诗云:

塞翁难失马,茫叟讵知鱼。倚伏人如问,须当质子虚。

第一句中“失塞马”显而易见是对“塞翁失马”这一成语化用;“茫叟讵知鱼”典出“得鱼忘筌”,《庄子·外物》曰:“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这句诗意在用塞翁失马复得马,来说明祸福相依;茫叟得鱼后却疏忽失筌,说明了福祸互化。第二句中“子虚”典出“子虚乌有”,《子虚赋》云:“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诗人认为福祸都是些虚无的东西,无需因祸而伤,也不必因福而喜。这也道出了诗人超尘脱俗、与世无争的心境。

中国大部分成语的形成都是有典故的,简单的四个字却包含着一定的深意。韩国汉诗借鉴这些成语,正好迎合了诗歌力求简练的要求。这就简化了韩国汉诗的结构,言简意赅。

三、对中国典籍类典故的借鉴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由此可见,典故并不局限于古人古事和带有典故色彩的成语,对典籍或典籍中名句的运用也是一种常用的用典方式。

韩国诗人在作品中直接引用中国典籍,并不是为了迎合统治阶级的要求或是彰显其学识才华,而是为了更好地抒发自己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感情。例如郑澈的《金沙寺》云:

十日金沙寺,三秋故国心。夜湖分爽气,归雁有哀音。虏在频看剑,人亡欲段琴。平生《出师表》,临难更长吟。

这是诗人在日本侵略朝鲜王朝的“壬辰战争”时所作,诗中提及的典籍《出师表》,是中国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所作。诸葛亮在表中表达了自己对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诗中作者借《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一片忠诚。

又如金时习的《水落庵》曰:

遥山伐木响丁丁,云逐闲禽下晚汀。棋罢溪翁归去后,绿荫移案读黄庭。

其中“黄庭”就是指王羲之所写的道经《黄庭经》。诗人借《黄庭经》来表达自己不被凡事所扰,心静如止水的生活状态。

另外,僧宏演的《遊紫清宫》中有一句“天女或携绿玉杖,山人自读黄庭经”也提及《黄庭经》,借此来说明山人的寄情山水之间、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再有朴志安的《闻老妓弹琴》:

七宝房中歌舞时,那堪寂寞老荒陲。无金可买相如赋,有恨空歌班女诗。珠泪几点吴练袖,熏香犹拂越罗衣。夜深窗明弦声急,只恨生平无子期。

其中“相如赋”是指司马相如所作《长门赋》,这是失宠皇后陈阿娇为重新获宠千金纵买之赋,汉武帝被此赋所深深感动。这里借阿娇复得宠幸之典,与自己的“无金可买”作比,来抒发自己没有能力赢回昔日恩宠的苦恼之情。而“班女诗”是指班昭所著的《七戒》,它被称为女子行为准则。“空歌班女诗”说明自己熟知女子道德,沦入烟花之地也并非是因为自己不懂事理,而是有苦衷、不得已而为之的。

还有一些博览中国典籍的韩国诗人喜欢借鉴中国典籍中的名句,或在诗中大量化用中国诗人的诗句,这就使一些韩国汉诗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如金笠《无题青山倒水来》曰:

四脚松盘粥一器,天光云影共徘徊。主人莫道无颜色,吾爱青山倒水来。

其中“天光云影共徘徊”就是直接引自朱熹《观书有感》,其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权进的《咏金刚山》曰:

雪立亭亭千万峰,海云开出玉芙蓉。神光荡漾沧溟近,淑气蜿蜒造化钟。突兀岗峦临鸟道,清幽洞壑秘仙踪。东游便欲凌高顶,俯视鸿蒙一荡胸。

诗中“东游便欲凌高顶,俯视鸿蒙一荡胸”正是对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荡胸生层云”的化用。

李齐贤的《太常引暮行》曰:

楼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坰。灯山小于萤,人不见苔扉半扃。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厅。今夜候明星,又何处长亭短亭?

其中“今夜侯明星,又何处长亭短亭”一句是对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中“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化用。

在一度以掌握中国文化为荣的韩国,作品中大量提及中国古作,这不仅是诗人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学识渊博的一种表现,而且是将中国文化学以致用的一种方式。此外,对中国典籍及其名句的借鉴,更能增加韩国汉诗的文化内涵,使得韩国汉诗更具文学性和说服力。

四、对中国神话传说类典故的借鉴

中国的神话和传说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整个世界文学的发展史上也占据一席之地。因此,在中韩两国文学交流的过程中,神话和传奇作为重要的文学形式,也不可避免地传入并影响了韩国的文学创作。

韩国诗人对中国文化了如指掌,他们在诗中借鉴中国的神话并不会让人感到意外。如郑枢的《宿清心楼》:

夜入黄鹂县,舟人欲卧时。渚行风作暴,楼宿月如期。天远长江阔,沙明杂树奇。三更发清啸,更觉舞冯夷。

“冯夷”是中国古代河神名,作者夜宿清心楼,由河景风作暴联想到了河神冯夷。

李榖的《七夕》:

平生踪迹等云浮,万里相逢信有由。天上风流牛女夕,人间佳丽帝王州。笑谈款款尊如海,帘幕深深雨送秋。乞巧曝衣非我事,且凭诗句遣闲愁。

题目《七夕》就是由中国古代神话而来的节日名,诗中“牛女”指的就是一年一见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而“乞巧”则是七夕当晚女子穿针的风俗。诗人借牛郎织女的相会,来说明人生不定,人与人之间的相逢是有一定的缘由的。

又如许兰雪的《游仙曲》:

瑞风吹破翠霞裙,手把天花倚五云。云外玉童鞭白虎,碧城邀取小茅君。

诗中“碧城”相传是神仙所居之所,“茅君”是道教中的神仙。诗歌以“碧城”、“茅君”这两个似乎具体的形象,赋予作者游仙之景以真实感。

另外,韩国汉诗中还有一些对中国传说的借鉴,尤其是对古代名人传说故事的运用。如李原的《漫题》曰:

短檐临野渡,斜径出荆榛。七里当年钓,三闾今日醒。烟笼寒水白,山透小帘青。地僻经过少,莓苔自满庭。

“七里当年钓”用的是后汉隐士严光在七里滩垂钓的传说,他以此来等待能够知人善任、重用自己的伯乐。“三闾”即屈原,这里是想借屈原的“世人皆醉我独醒”,来表达自己在浑浊的尘世中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这里借中国的两个传说,看似在表明自己既想被重用,又不甘与浊世同流合污的内心矛盾,实际上还是表达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恨。

再如郑梦周的《使日本》云:

使节偏惊物候新,异乡踪迹任浮沉。张骞槎上天连海,徐福祠前草自春。眼为感时垂泪易,身缘徐国远遊频。故园几树垂杨柳,应向东风待主人。

诗中包含了两个传说故事,其一是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故事,其二是徐福奉秦始皇之命求仙未归的传说。诗人借此来表明使节在异乡生活的漂泊不定。神话和传说一向富有神秘色彩,在被大量运用到诗中以后,不仅自身色彩不减,而且还感染了汉诗,使其具有一定的神秘性。神秘的东西总是能吊起人们的好奇心,这就增强了汉诗的趣味性,也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汉诗的传阅范围。

大量借鉴中国的典故,对丰富韩国汉诗的文体、充实诗歌内容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促进了韩国汉诗创作技巧逐渐走向成熟。此外,对中国这四类主要典故的成功借鉴,充分证实了韩国诗人对中国文化的熟悉了解极其熟练运用,同时这也是自古以来中韩之间友好亲密交流的反映。

[参考文献]

[1]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序言[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

[2] 曹春茹.高丽李齐贤诗歌中的中国名人典故[J].许昌学院学报,2009(1):68-71.

[3] 张光军.朝鲜的汉诗[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0(1):9-14.

[4] 张增香.浅谈古代中国对朝鲜的影响[J].东疆学刊,2004(3):87-91.

猜你喜欢
典故成语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在韩国走马观花
拼成语
闻鸡起舞
猜成语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