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陶的产生与发展前瞻

2012-04-02 09:03鄂玉梅李方海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黑陶大庆精神

鄂玉梅,李方海

( 大庆师范学院 艺术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一、大庆油陶产生过程概述

陶器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个改变原材料性质的产品。它是先民们在一次山火之后,不经意间发现泥巴经过烧烤,可以变成存储食物的器具,于是,陶器便产生了。陶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意义重大。在我国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陶文化遗存较多,而以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最为著名。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的代表器物都是彩陶,而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则是黑陶。与彩陶不同的是,黑陶是在类似彩陶的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向窑里*水,使烧陶用的木炭熄灭而产生浓烟,烟中的碳粒渗入坯体的孔隙,从而形成漆黑的效果,因而这种陶被称为黑陶。黑陶不像彩陶采用的是泥条盘筑法或慢轮技术制胎,它完全是采用快速轮盘旋转技术制胎,因而器壁能够薄如蛋壳,如最著名的考古发现——黑陶蛋壳杯,就是最好的证明。

1928年,在清华大学国学院攻读人类学专业的吴金鼎,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中最早发现了黑陶,黑陶因以发掘遗址所在地而被称为龙山文化。黑陶的诞生距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它主要出现在公元前29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的黄河中游,这个时期是连接彩陶和青铜器的重要历史时期。

黑陶具有“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硬如瓷” 等特点,与彩陶相比,其制作工艺大大进步。由于其制作工艺复杂,技术先进,烧结度难以掌握,因而失传了四千多年。近现代以来,从吴金鼎先生发现黑陶残片以后,不同地域的制陶研究者通过不懈努力和研究,不同程度地将黑陶的制作工艺——“熏烟渗碳”,诠释破译,并在传统黑陶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展和创新,从而使黑陶这一远古的艺术获得辉煌的新生。像秦源黑陶、龙山黑陶、馆陶黑陶、日照黑陶、绥棱黑陶等,都是后来发展起来的较有代表性的黑色陶种。

目前,传统黑陶在黑龙江省最先形成工艺与制作规模的当属绥棱现代黑陶。其创始人寇化林(1901—1984年),13岁与他的长辈寇喜在绥棱建立了第一家民间土窑坊——上集寇家窑,并潜心钻研成功攻破“熏烟渗碳”技术,将传统黑陶技艺延续下来。绥棱黑陶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绥棱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黑陶工艺品之乡”。目前,它的制作工艺常常被其他产地的黑陶所采纳。

我省在传统黑陶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大庆的油陶当属黑陶界的一支新秀。大庆油陶的产生源于黑陶。据考证,黑龙江省大庆林甸瓦盆窑烧制的陶器即属于传统黑陶的一种,它是民间匠人完全出于实用目的而建造的,产品包括烟囱、花盆、盛物用的瓦盆等。但它的制作工艺与烧制过程比较粗粝,其硬度与抗压数值低,器物颜色呈黑灰色 ,其美观度无法与现在的黑陶工艺品相比。由于其制作在民间一直承袭仿制,类似原始的家庭作坊,规模小、产量低,因而难以形成行业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其需求量逐渐降低,致该窑于1982年停产。大庆油陶的研发者李方海,想方设法找到了林甸瓦盆窑年逾八旬的烧陶老艺人,经过求证,得出了在大庆也能烧出上等黑陶的结论。同时,李老师多次去绥棱实地考察学习,完全掌握了黑陶的烧制方法,其与大庆地方特色结合起来,经历无数次的实验,终于研发出了大庆油陶。

油陶是结合传统黑陶技术手段,以大庆地区所特有的水、黄黏土经过除碱后,加入石油钻探采集出来的地下岩芯及化工原料,通过传统封窑“熏烟渗碳”的方法烧制而成,其特点是“坚硬如石、黑亮如油”。

油陶无论在器物成分上,还是在造型与内容表现上,都与大庆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它是宣传大庆油城文化的一个全新载体。

油陶在选材上,比传统生产陶器的材料精良,且加入了石油钻探的工业原料,使其硬度和抗压数值大大增加,而且烧制温度由传统黑陶的六七百度,提高到了千度以上,既增添了科技含量,又提高了艺术价值。传统的陶器是黑灰色的、质地粗糙易碎,而经过优化材料、高温烧制出来的油陶则是材质坚硬如石,且质地细腻,陶器表面黑中透着油亮,色泽如同凝固的石油,具有传统陶器无法比拟的优点。油陶是活性炭、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铁等成分的有机结合,器表的大部分镂空使其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有毒物质,还具有一定的环保功用。

油陶的诞生,实现了传统黑陶这一民间工艺的再现与创新,是传统黑陶工艺的进一步发展。

二、大庆油陶的现状与发展前瞻

(一)本土文化中的诉求方式所形成的油陶文化是油陶发展的灵魂

油陶作为比较独特的陶艺类型,在造型与器表内容表现上,都切入了大庆精神这个主题。在陶艺发展过程中,油陶能够以大庆地域为背景,以大庆精神内涵为依托,将时代精神上升到高层次艺术表现的一个特殊案例。陶艺创作过程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题,使油陶艺术作品的文化表现切入找到了很好的基点。不论是在器物成分上还是在器形上抑或是在艺术表现上,都展现出对于文化精神这一宏大主题的解读与延伸。在人们都已放弃追思、怀念、讴歌与赞颂等情感表达之时,油陶所表达的正是当前中国美术所倡导的主旋律,是对“塑造国家形象”、“镕铸中国气派”的直观*解[1]。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油陶对于石油主题的讴歌,对于大庆精神的颂扬,对于创作观念的更新,都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果说油陶创作的起步阶段是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题材,以写实为主加以表现,那么,在油陶创作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则是以大庆二次创业为素材,以抽象写意为表现手法进行意向表现,在造型上有重大突破。这源于油陶创作者们对创作主题的深入理解,对语言形式的大量探讨。从现实走向象征,从具象走向寓意,从写实走向写意。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大体经过了这样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将油田的形象,历史记忆,精神载体以阴刻或浮雕或镂刻等形式,刻画在油陶的表面,以平面环绕的形式语言体现创作主题,这种创作表达视觉直观,形象突出,易掀起人们的普遍记忆,从而产生思想共鸣。但油陶创作者们并没有满足这种传统的创作理念和手法,他们以睿智的才能很快把油陶艺术创作推进到第二个阶段,以大庆二次创业为题材,以意向表现的象征形式为主,依照自己对于石油、对于城市、对于人文、对于精神的认识和感受等经验,根据自己的意图和审美趣味,将先前所描绘的石油语言形象,作为形式因素抽取出来,形成符号意味较强的艺术语式,再加以“放大”、“夸张”、“强化”和“集中”,用强化视觉语言的方式来阐发这一艺术主题。这里,我们看到了“一滴油的”陶器造型,看到了钻探与采油过程中那些工具、零部件,如把管钳做成器耳、钻杆接头就是器身……这种意向性的工业造型是对生活形象的艺术提取。在器表内容的表现上,镂空形式表现出来的装饰感极强的、代表湿地景象的卷草纹,衬托着开光处的油田景象,使油陶在陶艺语言层面,浸染了鲜明的表现性与时代性。而那些带有鲜活的手工制陶的痕迹,分离了陶艺的传统技艺,还能让人挖掘出更高层次的审美内涵。

应该说,油陶饱含了绿色石化之都的工业元素,承载了天然百湖之城的文化内涵。它的产生,为宣传大庆石油文化和百湖湿地文化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载体。这种文化诉求是油陶的灵魂,大庆精神的融入使油陶具有了超强的生命力,油陶对于地域文化的承载,城市形象的塑造,精神世界的表现具有很强的独特性。这既是形成油陶文化的根本内容,也是油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油陶作品于2009年6月18日在大庆油田会展中心的第一次亮相展出便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它为宣传大庆精神和油城文化作出了贡献,因此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与鼓励,从这一点来说,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二)“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理念和倾力打造“五个基地”的构想,为油陶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大庆油陶问世以后,得到当地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扶持,我校成立了“大庆油陶研究所”。油陶研究所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研发理念,倾力打造学生的实习基地、人才的输送基地 、学生的就业基地、教师的科研基地、艺术的交流基地的“五个基地”构想,为油陶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产、学、研为一体”是指生产、教学、研究一体化。以油陶的生产结合雕塑教学,将雕塑专业的教学活动纳入到油陶生产与研发过程中。油陶的设计与制作必须充分运用雕塑的理论和方法,油陶上面的纹饰,弦纹、划纹或镂孔、浮雕,都必须运用雕塑的手法来完成。这必须由懂得雕塑的人来具体制作,于是,将雕塑教学纳入到油陶生产过程中便成为必然。雕塑专业的学生通过陶艺制作过程的实习实践,使自己有了专长,毕业时可以被吸纳进油陶生产基地做技术人员,这既使雕塑教学有所依托、使学生学有所用,又使油陶的专业化生产有了保证。

大庆油陶研究所作为一个研发机构,吸纳了多名具有研究潜质的大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的美术教师,成立了五个研究室,即油陶造型研发室、油陶印研发室、油陶彩绘研发室、油陶漆器研发室、油陶釉彩研发室,进行具有专利方向的研究,并*重对外交流与合作。油陶研究所通过与来所参观、访问的业内人士的交流,以及本所教师对国内某些专业基地的出访、考察,业已形成了较完善的艺术交流机制。油陶研究所成为教师科研和对外艺术交流的平台。

“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在于,它既整合了教学与科研的内容,又打通了生产、实践的通道;既创设了学生的实习基地、人才的培养场所,也铺设了学生的就业渠道。从教师角度讲,教师既是教学人员、也是科研人员,教师不是孤立地教学,独立地搞科研。他们将教学与科研整合起来,在研中教、在教中研,教与研再结合生产实践,使科研真正落到了实处。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教中学,在学中做,扎实地完成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掌握与提高。

(三)经济效益的产生为油陶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可能性

陶艺发展到今天已形式众多,异彩纷呈。如果说油陶能引人关*,是因为它的艺术形式深化了本土文化中的精神主题,应该说油陶是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产物。作为大庆精神的一个全新载体,它所诠释的大庆精神是十分恰当、合适的。它虽然也用其他艺术的共同形式来提醒我们惯有的认知和视觉经验,但泥与油的融合对物态文化、城市形象、精神生产的表现具有其很强的独特性,是本土文化中的一种诉求方式,弘扬了大庆石油文化和湿地文化,必然受到政府及有识之士的青睐,而且会带动一个产业链的发展。

现在油陶产品已经被大庆市旅游局定为旅游纪念品,已经开始作为社交礼品、庆典纪念品、艺术收藏品、家庭装饰品被某些单位和个人所订制。这使油陶的研究与生产出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产生又给油陶研究与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可能性,产生了“鸡生蛋、蛋生鸡、鸡又生蛋、蛋又生鸡”的扩大化经济效果,从这个角度讲,油陶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

油陶研究所从筹建之初到现在,已然走过了近四年的风雨历程。研究团队从最初的4人,发展到今天的38人。作为油陶的研发机构,研究所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并倾力打造“五个基地”。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秉承“用大庆精神育人、用铁人精神做事”的原则,正努力做优、做精油陶产品。相信这个绿色石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孕育出的油城之陶,会在各界人士的关怀和支持下,开拓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方海.论油陶的艺术审美与学术价值[J].教书育人,2010(10).

猜你喜欢
黑陶大庆精神
李大庆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简论龙山黑陶
齐河黑陶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黑陶艺术作品欣赏
美哉黑陶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