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地域文化对我校品牌形象塑造的影响

2012-04-02 09:03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铁人品牌形象大庆

陆 津

(大庆师范学院 艺术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品牌是一种名称、标记或符号,是一种精神象征和价值理念,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主要用以识别生产者或销售者的产品与服务。而品牌形象则是在品牌产生之后,消费者在接触品牌信息的过程中,通过主观能动的选择与加工,在大脑中形成有关品牌的印象总和。随着人们对品牌认识的加深,品牌的创建和良好品牌形象的树立将会在商业竞争中表现出更大的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效益方面,还将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商品需要品牌来发展,高等院校则更需要借助品牌来谋求生存与发展。面对教育全球化的趋势和高等教育的结构性调整,中国的高等院校正纷纷走上一条适合自己的品牌发展之路。通过塑造各自的品牌形象和强化自身的特色来应对日益严峻的招生竞争与就业挑战,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同样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1]

高校品牌形象的塑造因素众多,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考虑,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科特色、师资队伍、历史积淀、社会环境和地域文化等,这些因素虽然看似各自独立,但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它们彼此影响、相互作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地域文化无疑是最活跃、最具鲜明特色的。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深入挖掘,可以真正使高校从“千篇一律”的同化倾向中脱颖而出,塑造自我特色品牌形象。

笔者以大庆师范学院为例,结合大庆城市的地域文化建设,浅谈如何利用地域文化来塑造高校的品牌形象,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与学校办学特色定位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喜喷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流为标志,勘测发现了大庆油田。这一重大发现,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由此开始了我国石油工业的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在此后的50余年里,大庆几代石油人凭借着“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的理想、信念、气概和精神,一路高唱凯歌,取得了显著而丰硕的发展成果,使大庆油田成为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的重要基地。在这辉煌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中,有一面鲜艳的红旗始终在引领着石油人的前进方向,这就是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也正是伴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而不断充实完善的。[2]

习近平同志在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铸就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造就了一支敢打硬仗、勇创一流的优秀职工队伍,涌现了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等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先进典型,形成了团结凝聚百万石油人的强大精神动力,集中展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

大庆师范学院是一所土生土长的地方高校,正是大庆这块丰富宝贵的精神沃土孕育了它的成长。多年来,庆师人为谋求发展而不断上下求索。他们始终秉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完善“用铁人精神育人”的特色育人体系,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实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丰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内涵,着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铁人”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紧紧抓住黑龙江省实施“高教强省”战略的历史机遇,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特色办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部分学科专业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具有明显优势的地方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以大庆精神办学,用铁人精神育人的办学理念和定位,为祖国培养大批“铁人”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基础教育,办精教师教育方向;服务油田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走产学研用一体化道路为自身的办学特色定位,并将其写入“十二五”发展规划之中。

建校40余年来,大庆师范学院已向国家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毕业生。这些毕业生有很多已经成为行业中的精英或佼佼者,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弘扬着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证实着庆师是一支能打硬仗、可以攻坚克难的铁人队伍,体现着庆师人钢铁一样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优秀品格,解读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塑造着大庆师范学院的品牌形象。

二、石油符号、元素与学校标志

大庆师范学院作为一所身处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的高等院校,在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上也应从传统的模式中走出来,着力体现石油文化。通过对石油符号、元素的艺术化处理,形成科学合理的图形、文案或实物,并借此传播和表达其特有的高校信息,进一步引发人们的关*与思考,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3]

在大庆师范学院的校园内,可看到和感受到石油符号和石油元素给这所学校带来的生机和魅力。在校园的绿化带上,简而不繁地书写着石油会战时期的小标语;在校园道路两侧的指示牌上,镌刻着铁人王进喜的一些催人奋进的口号;在食堂大厅的支柱上装饰着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题的大庆精神的宣传图片和文字。就是这些校园内有关石油符号、元素的细节设计,使得大庆师范学院彰显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和艺术氛围。

学校标志是高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图形、符号、文字以及色彩将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定位、指导思想、文化特质以及学科专业特点等信息有效地表达出来,对学校外在形象创造和品牌形象树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大庆师范学院的学校标志简洁明快、寓意深刻,既有浓厚石油文化的积淀,又不失简洁明快的现代感。标志整体由一层层翻卷而开的书页图形和抽象概括的抽油机头部图形共同构成,书卷代表文化和教育,抽油机代表工业和石油,两者组合寓意石油工业与教育文化将在大庆师范学院的发展征途上得到很好的结合。标志上侧的书卷、抽油机头部图形与下侧的油层波浪图形是师院的拼音开头字母“SY”的再现,既表明了校名,又体现了学海中拼搏的气势。整体上看大庆师范学院标志的外形似一棵参天大树又像一朵绽放的花朵,表示育人、成才、生命和绽放的深刻寓意。标志的主体色彩为绿色,清新自然,代表着希望;局部有红色与之对应存在,奔放热烈,代表朝气与新生。从形式美上看,学校标志上下曲线呼应、动感十足、韵律协调、对比强烈、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相对于同处一座城市的其他高校标志而言,大庆师范学院的标志在对石油符号和元素的理解与表达上可以说是更为明确、丰富和深刻的,它强烈地表现了这所在大庆土生土长的高等院校对油城的热爱和与石油文化的渊源关联,真正做到了与地域文化的融会贯通,独树一帜,个性鲜明,把自身的品牌定位以及品牌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湿地文化、冰雪文化与学校文化活动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区北部。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特殊的文化类型,比如湿地文化、冰雪文化等,它们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在这块肥沃的黑土地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辉。巧妙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并有效地与大庆师范学院的文化活动相结合,是大庆师范学院树立自己品牌形象的又一把利剑。

大庆师范学院以市政府举办湿地文化节、强力打造湿地文化为发展契机,多次在百湖艺术群落以及学校的图书馆、音乐广场、大学生俱乐部、教学主楼前广场和艺术学院音乐厅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来展示大庆的湿地文化。形式包括专题报告会、校园广场文艺演出、书画作品展、摄影作品展和民间艺术作品展等。这些展演活动的举办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拓展了他们的文化视野;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校外各界人士前来学习、参观和考察。这使学校在发挥其基本的教书育人职能之外,又实现了更为重要的服务地企、服务社会的高校职能。学校在向社会传播艺术文化的过程中,扩展了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树立了自己良好的品牌形象,为学校未来的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大庆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有雪,全年无霜期较短,年平均温度4.2摄氏度。在这样的地域气候条件下,大庆师范学院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冰雪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结合,积极鼓励和支持在艺术学院雕塑专业开展冰雪雕塑研究,强化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就业平台的拓宽。经过多年的历练,大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已经组建了一支优秀的冰雪雕塑创作团队。他们所创作的不同主题、不同风格、不同规模、不同内涵的冰雪雕塑作品在雪花飘飞的浪漫日子里遍布在城市的中心公园、广场、街头、居民小区以及厂矿单位,装扮着城市的风景,美化着人们的生活,缓解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力。每当华灯初上之时,这些跳动的冰雪音符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靓丽,变幻的律动丰富着城市的色彩,为寒冷的冬季带来了一丝丝轻柔的暖意。市民们已经开始喜欢上这种特有的文化载体形式,他们欣赏着、期盼着,用心灵与其碰撞,用自己的情感与冰雪进行交融,冰雪雕塑已经成为他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支年轻而富有激情的队伍也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国家级、国际级重大冰雪雕比赛,并屡获殊荣,为我校争光。这些骄人的成绩和对社会的特殊贡献,不仅使大庆师范学院在省内、全国乃至国际的冰雪雕塑领域赢得广泛赞誉,也深受市民的推崇和爱戴,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认可度,从而为学校的品牌形象树立增添了新的砝码。

在高等院校的发展逐渐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的今天,高校品牌形象树立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高校建设者所认知,他们正在积极地去应对这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发掘自身的潜能,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高等院校品牌形象的树立必须强调自身特色,突出个性差异,通过独具的优势赢得社会的认可与接受。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演变而形成的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和历史遗存等,它恰恰具有“异”的特殊性和优势。因此,它不仅仅对某一地区或城市具有特殊的意义,对高等院校的品牌形象树立同样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可以成为一张名片,一张向社会展示高校品牌的名片,为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何佳讯.品牌形象策划——透视品牌经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 隋琳.关于词语“铁人”的文化阐释[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0(3).

[3] 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铁人品牌形象大庆
李大庆
寻访铁人精神之旅
海上铁人郝振山
以“质量日”为契机提升品牌形象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铁人远去,侠之终结
品牌形象及其构成维度综述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全能三项:你也能够成为铁人
论图书馆品牌形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