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设计性物理实验项目开发与指导方法的探究

2012-04-02 17:31邱淑霞
大学物理实验 2012年6期
关键词:综合性物理测量

江 影,邱淑霞,庞 宁

(中国计量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1 开设综合性设计性物理实验项目的必要性

综合设计性实验,改变了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索和获取。在这一过程,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1,2,3]。这就要求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方案,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来完成实验任务。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很耗时的,也充满挫折的,但是通过这样一个操练过程,学生们的收获是非常明显的,能够逐步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5]。

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在物理思想和教学思想指导下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已具有的实验技能,根据实验任务,自己完成实验课题的剖析,资料的搜集,实验方案的设计,自己完成选配仪器,调试测量,相互协作进行实验,自己分析结果,进行科学评价,独立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综合设计性实验的选题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实验内容和方法较为先进,难度要适中,适合学生作为课题研究[6,7,8]。综合设计性实验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综合设计性物理实验研究开发的思路

综合性物理实验涉及的物理基础理论知识范围较宽,仪器调节更加精细,有助于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9,10]。设计性实验,是一种介于教学实验与科学研究实验之间的物理实验,它具有对科学研究实验过程进行初步训练的特点。设计性实验的内容,需要经过精心细致的挑选,即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又具有探索性的特点。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实验技能、教学时间等条件。根据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开发。

2.1 以实验装置为主线,开设综合性实验

综合实验装置,主要培养学生对仪器的组合设计能力。例如:表头内阻的测量方法有电桥法、半偏法、电位差计法等。将实验所需的有关电学元器件、仪表,组成元器件库,学生自己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其中的元件、仪表,组装成惠斯通电桥、伏安法测量电路、电位差计等。既有利于实验的综合,又有利于实验的设计。

2.2 以应用为目的,开设综合性实验

物理实验设计中最常用和基本的重要实验方法是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当某一物理量无法直接测量或不利于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加工时,就将这一物理量转化为有利于直接测量或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处理的物理量。例如:测量温度,就是利用温度传感器、热电阻传感器、PN结等传感器,将不能直接测量的温度量转换为电信号的实验,通过这一系列实验,扩大了学生的实验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以测量某个物理量为主线,开设综合性实验

在众多的物理实验中,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研发出不同的测量方法对某个物理量的测量。例如,转动惯量的测量、微小长度的测量,虽然这些方法都属于直接测量,但将它们综合起来开出以测量某个物理量的综合性实验,对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进行实验仪器选择能力的培养有显著的帮助。同时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能起到验证性实验无法达到的作用。

2.4 为探索物理规律,开发设计性实验

这类设计性实验,需要提供一定的实验装置,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验要求,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探索和总结物理规律。这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例如:设计碰撞打靶实验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分析碰撞时,计算能量损失的大小,并寻找产生主要原因。根据实验的结果,通过分析,总结出球下落时,相互碰撞,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由于涉及的物理知识内容不深,对低年级开放这样的设计实验,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想,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5 以学会误差分配原则为目的,开发设计性实验

在工程技术和实验技术领域中,经常会遇到,对某一项目进行测量,可供选用的仪器、仪表或量具有很多。它们运用不同的科学原理,采用不同的测量装置和显示形式,并且测试精度不同,价格也相差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实验者能按照测量任务的需要和实际的可能性,进行统筹考虑,对使用的仪器、仪表或量具做出合理的选择。我们开设误差分配和实验仪器的选择这类实验:学生根据误差要求和误差分配原则,对实验仪器做出合理的选择。

2.6 利用已有的工具以判断某种元器件的属性为目的,开发设计性实验

开发此类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必须掌握测量工具的基本用途、功能、结构的基础之上,再作进一步的用途开发。此类设计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非常帮助。例如:黑盒子实验,学生必须先掌握万用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依据电阻等元器件的特性来判断各未知元件的属性;判断由一些未知元件组成的电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逆向思维的方式。

2.7 以教师科研项目为依托,开发设计性实验

这类实验将科研项目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使有能力和有兴趣的学生尽早进入科研状态。同时参加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例如“人工云”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就是教师将自己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提供给学生,学生自行设计制作,解决问题。此项目参加浙江省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竞赛并获得二等奖。

2.8 以测某一物理量为目的而开发设计性实验

以测某一物理量为目的设计性实验,涉及确定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选取仪器设备和制作实验装置。例如:在液体折射率的测量、小颗粒和悬浮体密度的测定实验中,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比较,是针对某个具体测量的物理量,选择和设计实验方案。此类设计性实验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有效内容和途径。

3 综合性、设计性物理实验内容

依据以上探讨的依据,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开出了以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1)表头内阻的测量:实验方法有惠斯通电桥、半偏法、电位差计。

(2)温度的测量:实验方法有热电偶、热敏电阻、PN结。

(3)导体导热系数的测量:涉及用动态法测量良导体的导热系数、用稳态平板法测量真空橡皮板的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用稳态圆球法测量粉末的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等。

(4)小颗粒和悬浮体密度的测定:涉及测定不溶于水的小颗粒的密度、测定不溶于水悬浮体密度、测定溶于水的小颗粒(食盐)的密度。

(5)液体折射率的测量:掠射法测量液体的折射率、分光计测量玻璃容器内液体的折射率、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液体的折射率等。

(6)微小长度的测量:利用衍射法测量微小长度、劈尖测量微小长度、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微小长度。

(7)黑匣子实验:依据电阻、电感、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等元器件的特性来判断各未知元件的属性;判断由一些未知元件组成的电路,画出电路图并标出各元器件的数值。

(8)误差分配和实验仪器的选择:根据误差要求和误差分配原则,对实验仪器做出合理的选择;根据误差分析选定简单测量电路、确定电表的量程、规格和电源输出电压。

(9)“人工云”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通过实验配制最好的泡沫水,这样的泡沫持续时间长不易爆破;制造泡沫机,使其符合实验要求;制造方便易操作的试验模型;测量不同温度下泡沫持续时间;测量装置的保温效果。

(10)碰撞打靶实验:熟悉对碰实验的条件、分析碰触过程中动量和能量的变化、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4 综合性、设计性物理实验指导方法

开设综合性、设计性物理实验,学生即能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又能够接受到严格训练。在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其中,实验能力包括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动手能力在于学生要能熟练使用实验仪器、按设计好的实验步骤顺利完成实验;动脑能力要在设计实验步骤、选取实验条件、分析实验现象、提出改进措施等方面培养学生。因此,在具体评价时可适当加大实验过程(动手)及实验分析、讨论(动脑)两个环节的权重进行评价。

(1)为了更好地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教学,在校园网的教学平台和课程选课系统上,公布物理实验课程所有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对综合性实验项目,学生在网上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对设计性实验项目,组织基本知识和技能实验成绩在优良以上的或积极要求的学生参加,由若干人组成团队,选择实验项目。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重视基本实验的学习,又可以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能够切实有效地进行。

(2)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环节上,因材施教,突显学生个性,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经过系统确认后,即可进行实验项目研究。

(3)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预习—设计—实验—再设计—再实验 ”的循环提高过程,学生自行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总结报告或论文,或开展实验报告交流会。

(4)教师审核学生的设计方案,定期检查实验项目进度,起到启发、释疑、指导、鼓励创新的主导作用。

5 结 论

物理实验是一门对理工科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课程,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创新求知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学上,实行分层次、多样性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开设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实验基础上,设置了部分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建成了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平台。

近三年,实验中心在物理实验课程中开设了综合设计性物理实验20余项目,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实验效比较果理想。开设这类实验,为申报学校开放实验项目提供了优秀的学生资源,同时开放实验项目也为设计性实验提供丰富的项目资源。

[1]沈元华,陆申龙.2003.基础物理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述武.2000.普通物理实验(一)(二)(三)(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江影,叶有祥.2009.新编物理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4]陈均钧.大学物理实验的教改实践[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1999,12(3):52-53.

[5]杨勇兵.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23(3):22-23.

[6]刘桃英,刘映栋,王国余.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J].大学物理实验,2004,17(4):83-86.

[7]杜英磊,赵勇飞,霍剑青,向守平.基础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内容改革的初步尝试[J].物理实验,1997,18(1):3-5.

[8]徐立君,张喜和,赵立竹.物理设计性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1):98-99.

[9]高亚妮,梁海生.物理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3):45-46.

[10]张萍,侯晨霞,宋金璠.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157-159.

猜你喜欢
综合性物理测量
只因是物理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处处留心皆物理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测量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