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西江经济带图书馆信息集群的思考

2012-04-08 15:50黄付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西江经济带集群

黄付艳

(梧州学院 图书馆,广西 梧州 543002)

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上接云贵、纵贯两广,通江达海,把西南地区和珠三角串联起来,被称为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 2008年10月,广西提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大战略,2011年4月广西公布了《广西西江黄金水道规划》,提出到2012年实现内河港口总吞吐能力达到1亿吨以上,在此基础上加快建设形成西江经济带。西江经济带成为大珠三角功能辐射的承接地、大西南开发的先导地区、中国向南开放合作的前沿基地。西江经济带建设,面临着诸多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学术研究和科研攻关,涉及社会管理、经济管理、政府管理、企业管理、航道建设与管理、文化保护、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管理以及区域规划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引进信息集群的理念,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下突破行政分割的限制和“信息孤岛”的局面,通过协议建立信息集群,采用Internet(因特网)打破Intranet(内联网)的技术,达到信息的融合、提升和有机交流,实现专家型的精、准、专、新、深、尖的精确信息共享立体服务[1]。集合西江流域高校系统、公共系统、图情系统等学术机构以及信息研发部门,建立广泛的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交流和知识汇集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无缝连接,既促进图书馆服务社会能力的提高,又推动西江经济带建设持续、深入发展,实现节约经费、资源共享、利益互惠。

一 构建西江经济带图书馆信息集群的意义

信息集群是指基于信息技术的资源和应用聚集成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包括功能交互、信息共享和数据通信三个方面的管理与控制,是对信息资源程序化、共享化、协调化,拓宽集群资源应用领域,挖掘信息价值的管理过程[2]。图书馆信息集群是大量图书馆及信息机构与组织按照一定的信息资源服务优势集中在特定的虚拟地域范围,构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信息群落,运用柔性化的管理和满足个性化的用户信息需求,发挥强劲、持续信息竞争优势的服务网络[3]。图书馆和信息机构在合作、联合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信息联系集中在西江经济带,利用通信、网络技术组织起来,建立完善的集群管理体系,嵌入地方经济文化环境,对实施建设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开创图书馆科学发展新局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一)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提升竞争力

通过区域内图书馆和信息机构集群化整合,借助资源的有效组织、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以及信息服务诸要素之间的互动与联系,处于不同节点上不同属性及规模的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组织及机构彼此间形成信息、人力、技术及用户等资源的互补融合、相互作用,获得质和量的最大效应。从而形成知识服务竞争优势,避免单个图书馆研究开发的盲目性和全社会范围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实现协同效应,形成一种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集群竞争力。

(二)有利于提高知识创新,促进信息增值服务

集群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它的地理集中性[4]。在集群条件下,由于地理接近,各图书馆会受到隐形的竞争压力,迫使各图书馆不断在资源建设、观念、管理、技术、制度和环境等许多方面进行创新。信息集群营造了一种知识信息有效扩散与流动、协同服务与创新的区域环境,使区域内知识的学习与传播速度加快,图书馆及信息服务机构吸纳、消化、产生知识的能力加强,从面提高创新能力[3]。并通过内外部信息的有机融合与平滑流动和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并生成用户所需的有价信息,即知识,促进信息的增值服务。

(三)有利于推进社会化服务,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生产力

信息集群架起了图书馆与信息机构、社会用户之间的桥梁,为图书馆切入社会信息服务市场,更好地满足区域内用户的需求提供了窗口。高校图书馆及科研图书馆通过信息集群,利用区域内的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开展社会服务,扩大优秀文化及专业科技资源的社会传播;社会用户通过信息集群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集群内包括文献信息、人才优势、技术等资源和服务环境,将信息资源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解决其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资源不足、企业培训资源缺乏、技术贸易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实现图书馆等信息机构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地方建设的双赢。

二 构建西江经济带图书馆信息集群的可行性

(一)图书馆积累的信息、人力和技术优势

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挥职能的物质条件,信息资源建设一直是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从西江流域内各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省级公共馆、综合大学馆馆藏都在500万册以上,科研机构馆、专业院校馆藏书总量都在200万册之上,中山图书馆拥有的馆藏甚至高达680多万册之多。图书馆的具备多学科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能力的开拓性、创造性、复合型人才,为建立图书馆信息集群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先进的技术是构建图书馆信息集群的保证。高密度存储、多媒体等现代先进技术在各类图书馆得到广泛应用,使得利用各种先进的自动化设施进行集群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成为可能。

(二)信息资源共享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效果显著

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和信息机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科研和产业提供信息服务的条件和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对科技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以图书馆为信息中心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科技管理智能化、产学研结合、信息发布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上海市信息中心发挥自身在决策咨询方面的特色,在区域范围内探索经济转型、产业布局、体制改革和自主创新等重大问题的解决路径,承担着率先推进经济转型的重要使命[5]。作为南开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主体的“促进产学研结合信息网”,共建区域技术联盟,实现资源信息共享,进一步加强了信息、人才、技术、成果及融投资等方面的协作、互动、对接和交流,支撑和引领区域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6]。这些信息共享平台增强了区域内企业创新能力,也提高了区域内信息机构的服务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图书馆与区域经济双赢发展。

(三)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战略格局已经形成

西江流域涉及云贵、两广 4省(区)水陆交通方便的 28个市(地、州),这些城市之间已经建立起天然的纽带和经济联系,构成了地理位置优越、运输发达的经济带区。2008年11月5日,广东、广西签订《共同加快建设西江黄金水道协议》,按照“开放、合作、协调、高效、生态”的原则,共同加快建设西江黄金水道,标志着两广合作开发建设西江黄金水道的全面启动[7]。 2011年8月9日,《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在广西南宁通过专家验收评审[8]。《规划》要求加强与珠三角、大西南、北部湾和东盟国家的区域与国际合作,建成我国西南地区出海的最便捷通道和商品中转基地,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承载基地,北部湾经济区江海联动的重要区域板块,中国加强与东盟国家合作的门户区。资源整合、专业化分工协作、区域经济优势互补、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西江经济带新格局已经形成。而作为西江经济带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信息集群,将把集群内的资源作为一种社会生产资料来对待,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三 构建西江经济带图书馆信息集群策略

(一)确立明确的信息集群目标

制定信息集群目标是构建图书馆信息集群的首要任务,是集群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信息集群目标包括总体规划和分阶段目标。首先,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确定共同的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从国家级或省(区)级层面整合西江流域高校系统、公共系统、图情系统等信息机构和信息研发部门的资源与服务,以及区域内集群产业之行业系统资源,形成能够为持续发展区域内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集群系统,成为区域内信息、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地区用户能够超越地域界限、超越时间限制,真正享受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无缝链接的全方位服务。其次,平衡各方利益与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可以促进信息集群各成员自身发展的分阶段目标。各成员馆要对自身发展目标和发展状况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与信息集群总体目标协调一致。随着对信息集群认识的不断深入,各成员馆可根据形势的发展,动态调整信息集群目标。信息集群在强调目标一致性的同时,必须正确对待现阶段由于成员馆隶属关系的不同、发展状况不一样而存在的目标差异,求同存异,对一些成员馆感兴趣的项目给予必要的保护。

(二)选择有效运作模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一个良好的信息集群目标仅仅是一种理念,但要将理念变为现实,需要有效运作模式和长效管理机制来驱动。目前,信息集群运作模式主要有同一系统内下级馆(所)与中心馆(所)连接,由中心馆(所)领导开展协作共享的垂直型(纵向)共享模式和一个地区内分属不同系统、不同专业图书馆(所)之间的资源共享的水平型(横向)共享模式[9]。构建西江经济带信息集群应该选择水平型(横向)馆际资源共建共享,可以使各类馆(所)在多方面实现互补,对于合作的各方都是共赢的,更易于实现。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和东莞区域图书馆信息集群是区域信息集群应用水平型(横向)共享模式比较成功的范例,有借鉴作用。同时,建立与集群运作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既能对信息集群内部发挥作用,维护、控制集群的运行,使其向既定目标前进;又能驱动信息集群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按照自己的行为目标运行。因此,应制定信息集群原则,提高成员单位思维和行为的一致性;加强信息集群信息共建共享平台标准化建设,增强集群成员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争取稳定的资金支持,保证信息集群可持续发展;加强数据库建设,学习和应用新技术,为信息集群的建设发展提供资源和技术上的保证;尊重信息集群内的版权,使版权既得到保护又合理使用。这些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以促进信息集群的稳定发展。

(三)加快信息集群服务体系建设

西江经济带信息集群服务体系应该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统一管理集成平台、设备先进的技术集成平台、全面系统的资源集成平台及功能完善的服务集成平台,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经济快捷的服务。应该体现出区域内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信息(情报)机构“三位一体”的横向联合和三个系统的纵向贯通,彻底打破三大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统一规划、共建共享、分布式集成管理的局面。通过整合区域内的文献资料、数据库、多媒体、网络等各种信息资源,运用统一登录、认证、利用、服务等门户网站技术,面向政府、科研、教育、企业、公众等用户,进一步实现区域内共享在线咨询、资源利用、文献传递、文献推送、科技查新、查收查引、学科服务等专业性集成式服务,构成区域内系统开放、合作共赢的信息服务体系。体系的组织框架、资源框架、网络框架、用户框架、服务框架也随之形成,同时形成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的产业链——体系结构-资源-网络-用户-服务-价值链,逐步形成区域性跨越时空限制的资源共建共享“一站式”服务体系。

(四)健全支撑体系,为信息集群壮大增强后劲

西江经济带信息集群目前还处于形成的起步阶段,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引导,发展势必非常缓慢,要实现快速稳定地发展,就必须更多地依靠政府的支持、推动和引导。各级政府部门在规划和设计信息集群的发展方向和规模、环境建设、政策保障、管理维护等方面发挥作用,使孕育成型的信息集群向规模化、高效率、强竞争优势的方向发展。稳定可靠的资金是信息集群持续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不能依靠单一的行政拨款,可以通过开展培训、信息服务等方式吸收社会资本,更要鼓励社会力量捐赠或投资、参与图书情报事业建设。除此之外,必须建立一条畅通有效的信息渠道,信息集群建设的管理部门要对网络化过程中的信息资源建设、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动态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和储存,并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以减少资源建设的盲目性和重复建设。同时,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产业化融合,使信息集群与新兴产业集群共同焕发活力,进一步增强信息集群的发展后劲。

信息集群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它打破现有信息共享的方式和体制,把分散的图书馆与信息组织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集中起来,构建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信息群落,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信息共同联合体,为解决协作问题和创新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以及实现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提供了有效途径,必将成为信息共享的一种最有效手段。西江经济带信息集群将为进一步发挥区域内图书馆的职能作用,增强服务手段,发挥积极作用,还可以加大西江经济带宣传,提升影响力,促进区域合作与交流,提升工作信息化水平,积极推动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1]金中仁.图书馆信息共享与信息集群服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叶宏伟.图书馆信息集群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1):99-101.

[3]成建权,金中仁.图书馆信息集群服务及优势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9,(3):67-70,102.

[4]李雪琴.基于信息竞争力的信息集群架构研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0, (3):12-14,67.

[5]杨群,王硕.长三角加强区域信息共享促经济发展.http://www.js.xinhuanet.com,2010-06/18.

[6]刘雪萍.南开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功能,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N].天津日报,2008-06-05.

[7]陈健民.西江春来千帆涌[N].广西日报,2009-01-03.

[8]杨波,王秋霞.《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N].广西日报, 2011-08-10.

[9]金中仁.图书馆信息共享与信息集群服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猜你喜欢
西江经济带集群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西江华彩路
西江苗寨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大美西江
梦圆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