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可研把住水管单位难以为继的源头

2012-04-10 12:01谢连和邱锦辉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管养源头水管

谢连和,邱锦辉

(1.肇源县水利抗旱服务站,黑龙江肇源166500;2.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90)

1 问题的提出

水利行业近10年推动的改革主要有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改革、水利工程管理(简称水管)体制改革和水价改革。目前最急迫的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10 a来这项改革虽有很大推进,但受制于地方财力所限,使这项改革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在靠财政转移支付的县,存在着文件有说法,但实际操作难以兑现,或是没兑现到人头。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维稳的大环境下,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多出来的人员很难裁减。

那么,这诸多矛盾的源头在哪?为什么要进行水管体制改革呢?

2 问题的由来

从1950年代起,我国为了解决人多地少造成的粮食短缺,一直沿袭用灌溉农业来提高单产的农业思路。为此,全国建了大批水利工程,这些工程为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农业供水价格一直低于成本,造成了水利工程维修经费的短缺,导致了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效益严重衰减,并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至2002年已发展至全国有数千亿水利资产成为不良资产。

为此,国务院于近年发布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开始了我国水管体制改革。

但经过几年后我们看到,原有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难以为继的问题虽正在解决,但新建成投产后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也发生了无法运行的问题。譬如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很多业主为了促使本地区水利项目上马,存在着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夸大防洪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促成项目上马,建成后运行就亏损的问题。

从黑龙江省的情况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地方政府为了完成国家大幅度增产粮食的要求,在有耕地但缺水的情况下,只能大上水源工程。当然,这种建设也使地方政府同时完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指标。在这种上下合力的作用下,可行性研究经常要按照项目必须上的要求去做,因而其中的许多指标只能服从国家缺粮的大背景。

目前,只有少量给城市供水的水管单位因水价较高尚能正常运行,大量给农业供水的水利工程建成后不能达到设计要求、不能正常运转,造成了水管单位难以为继的难题,这是多年来制约水利行业良性发展的主要羁绊。

3 解决的思路

如何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把住水管单位难以为继的源头,我们认为:进一步公开水管单位难以为继的真实信息,用实事求是的可研,扼住违规上项目的冲动。具体的建议有:移民补偿超过总投资40%就别上;发电、养鱼和旅游收入不能维持运行费用就别上;公共财政投资的项目,防洪库容一定要占一半以上。

对于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水利工程,就需要百分之百的资本金或百分之百的拨款,因为运行后没有钱还银行贷款。工程的运行费用就需要由将来的管理单位来承担,建设前就必须拿到有关部门的承诺书。今后除了有些跨流域的骨干工程,谁掏钱就让谁去管理。省里管的工程,在立项的时候,省财政就得作出承诺,每年给这个工程多少运行管理费。没有这个承诺,就不批这个项目。因为批了以后,又成了不良资产。我们必须从源头上解决不良资产的问题。

同时,建设中坚决不准调概,坚决避免低报预算、高报决算。彻底解决虽有很多规定但执行中形同虚设的沉疴。在后评估中建立对可研的编制者、审批者奖励或是问责的机制。

水利工程只有按照以上思路来算帐,这样才能保证将来工程建成后能够正常运行,成为良性资产,而不会是不良资产。如果先天不足,企业的经营就会非常困难。目前某些水利工程,连起码的维修运行经费都得不到保证,这些问题在工程立项时就应该得到解决。

目前,大批水利工程运行后就不能按时开支造成的职工牢骚满腹、怨声载道,还只是水管单位难以为继的一个缩影。现阶段避免此类悲剧的唯一源头,只有靠可研。不让纳税人投入巨资建的大量水利设施因无维修经费而老化失修、积病成险,也只有靠真实的可研了。

4 相应的配套措施

在目前大上水利项目的背景下,仅靠可行性研究在源头上把关,还不足以彻底解决水管单位难以为继的难题。还需抓住国家水管体制改革的契机,努力争得地方财政对水管单位的支持。

目前,黑龙江省辖区内的82市、县(市、区),都已经按照国家水管体制改革文件的要求,完成了“两定”(单位定性、人员定岗)、“两费”(人员基本支出经费、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测算;并已按照水管体制改革规定的程序,先后进行了编制改革方案、政府审批方案、编制部门核定单位性质和落实人员编制,基本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全省完成水管体制改革的水管单位共508个。其中:有245个水库管理单位、89个市、县所属河道管理单位、174个灌涝区、泵站等其它类水管单位基本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任务。省水利厅直属的6个水管单位完成体制改革工作。共核定人员编制1628人,增编894人。

同时,全省各市、县(市、区)已通过编制部门批准完成分类定性的水管单位共508个水管单位,其中:定性为纯公益性单位215个,定性为准公益性单位293个,共批准人员编制11 052人,实际到位13 358人。

据最新调查统计,共落实“两费”42 070万元,占应落实的86%,比去年增加了10%,其中:落实人员基本支出经费26 134万元,占应落实的90%,落实公益性维修养护经费15 936万元,占应落实的81%。省里为减轻基层水管单位维修养护经费严重不足的压力,从2007年开始省级财政增加1950万岁修费,使省财政投入的维修养护经费从过去的每年2 710万元达到了4 660万元。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在全省已恢复征收。

据统计,全省应实行管养分离的水管单位351家,目前已完全实行管养分离的119家,内部实行管养分离的136家,未实行管养分离措施的96家。目前全省真正意义上的将维养工程推向竞争市场很少,主要受到养护资金还不能到位的限制。

我们还应认识到:由于国家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还没有出台明确的改革意见,我省在事业单位改革政策上还没有明确说法,仅靠水利行业内部的推动,无法彻底解决水管单位人员严重超编的问题。因此,确保水管单位能正常运行,还有赖于国家整体改革的大气候。

[1] 赵立峰,赵树久,王岩.对当前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01(04):40-41.

猜你喜欢
管养源头水管
基于BIM的高速公路建管养一体化平台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深化改革创新 强化源头治理
常回源头看看
首席水管工
小赛和水管
顺了——江西省理顺15.6万公里公路管养事权
桥隧管养新理念(隧道篇)
二维码在机电设备管养中的应用
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