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乡村指标评价体系探析

2012-04-11 02:22董魏魏马永俊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碳化指标体系能源

董魏魏,马永俊,毕 蕾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向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1]。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低碳方案中,许多国家开展了以城市为主的低碳建设,但乡村通常是被忽略的领域。对于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国,乡村人口仍然占大多数,城市发展工业化走的是高碳发展之路,要实现其从高碳到低碳的转变很难,而乡村拥有更为广阔的增加碳汇、减少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空间。相比之下,从乡村入手,使其走上低碳发展之路,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更是构建低碳社会的战略举措[2]。

低碳乡村的概念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提出,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国家得到发展;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20世纪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村;至20世纪90年代,低碳农村建设在世界各国有了较大发展[3]。我国低碳乡村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只有少数学者从理论和技术方面对低碳乡村的建设进行了研究,刘加平、成辉[4]从生态乡村聚落的建筑设计方面进行了研究;廖晓义[5]提出通过大规模的乡村节能减排来建设低碳民居、低碳产业、低碳环保、低碳养生的生存模式;方琦、华永新[6]从乡村的沼气能源技术方面来阐述建设低碳乡村;文平[7]提出低碳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战略调整;陈晓春、唐姨军[8]对低碳农村的国内现状及国外模式进行了对比借鉴;徐美、刘春腊[9]提出从乡村经济、消费、生活、社区、旅游等方面研究构建低碳乡村。可以看出国内的学者对低碳乡村的研究,仅从理论和单一的技术层面探讨低碳乡村建设途径,尚未形成一套科学、权威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笔者尝试用复合法来构建低碳乡村的评价体系,以期为低碳乡村研究提供参考。

1 低碳乡村的内涵及特点

1.1 低碳乡村的内涵

低碳乡村代表了未来乡村发展的形态,其实质是生产过程中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问题,目标是通过生产发展过程中依靠技术和政策措施实现大规模节能减排,建立一种民居低碳、产业低碳、养生低碳的生态乡村模式[10]。1991年丹麦的低碳组织—GAIA投资信托基金给出了低碳乡村的概念:“低碳(乡)村是在农村环境中可持续的居住地,他重视及恢复在自然与人类社会中的四种物质的循环系统:土壤、水、火和空气的保护,他们组成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11]。”因此,笔者认为低碳乡村是经济、社会、自然复合低碳系统,他包括经济结构低碳系统、农业生产低碳系统、基础设施低碳系统、能源结构低碳系统、科技发展低碳系统、生活低碳系统以及环境低碳系统,他是一种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发展模式[12]。

1.2 低碳乡村的特点

1.2.1 经济低碳化 经济低碳化是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即经济的高效化和集约化。乡村地区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实现从高污染高碳化的发展模式向低碳集约型转变。

1.2.2 居住环境低碳化 居住环境低碳化是通过对乡村的整体规划,对乡村建筑、道路以及绿化建设进行合理布局,利用科学技术和低碳材料建设绿色乡村,营造一个低碳环保的居住环境。

1.2.3 农业生产低碳化 农业生产低碳化是乡村发展的关键。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农村生产的支柱产业,必须发展立体和高效农业走低碳化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阳光、空气、水,并能拓展生物的生长空间。

1.2.4 能源结构多元化 农村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离不开能源。传统的能源以高碳能源为主,而低碳的能源结构呈现多元性和低碳性特点,多元化主要体现在风力发电、沼气发电、太阳能的利用等,这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较少的污染或无污染。

1.2.5 生活方式低碳化 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对乡村资源的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方式的低碳化是指引导人们改变以往对资源的高消费和浪费的生活方式,积极消费低碳产品,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实现低碳生活。

1.2.6 生态发展良性化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低碳乡村建设的根本目标。发展低碳乡村就是为了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建立良性、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 低碳乡村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低碳乡村指标的构建原则

低碳乡村指标体系是对乡村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客观评价与反映,因此构建低碳乡村指标体系要遵守构建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1)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系统性与独立性相结合;(4)与现有的国家宏观经济和社会政策一致。

2.2 低碳乡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2.1 构建方法 低碳乡村是以生态学和可持续理论为支撑,在乡村生态环境综合平衡制约下的乡村发展模式,涉及了经济、社会和自然三个维度的内容。要构建低碳乡村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结合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系统学和能源学等相关理论。笔者选用复合法来构建低碳乡村评价体系。复合指标法是选用与乡村低碳发展有关的多种指标予以综合分析,来考察乡村的低碳化水平。对于乡村的碳排放不仅涉及了经济发展,还有能源结构、生活方式、基础设施以及消费观念等其他方面。因此,复合指标法具有涉及面广、考虑全面等优点,但只能反映低碳的相对水平,并不能实行量化。

2.2.2 体系构建 在充分吸收和借鉴诸多学者研究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进行分析和专家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指标选取,最终尝试构建了低碳乡村指标体系[13-16]。指标体系主要包涵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目标层为低碳乡村发展水平(A);准则层包括产业结构低碳化(A1)、农业生产低碳化(A2)、能源结构低碳化(A3)、基础设施低碳化(A4)、科技发展低碳化(A5)、生活方式低碳化(A6)、废物处理低碳化(A7)、乡村环境低碳化(A8)等8个方面;指标层在上述8个方面核心要素项下细分若干具体目标来构建低碳乡村指标体系。

(1)产业结构发展低碳化指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乡村低碳经济发展的水平,主要选取了传统农业的低碳改造率、高效农业产业比重、乡村旅游服务业比重3个指标来评价。

(2)农业生产低碳化指标:农业生产的低碳化指标通过农业单位面积碳排放量、土地植被覆盖率、低碳农药化肥使用率及优良品种普及率4个指标来进行评价,也是对农业发展现状的排碳水平的一种监测和指导。

(3)能源结构低碳化指标:能源结构的低碳化是实现低碳乡村建设的关键,笔者主要选取了石化能源占总能源比重、清洁煤占煤能源比重、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占总能源比重等3个指标,其中石化能源占总能源比重能够反映出乡村能源结构现状,而清洁煤占煤能源比重、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占总能源比重2个指标则是针对乡村能源结构现状进行的结构调整。

(4)基础设施低碳化指标:基础设施低碳化指标主要分乡村规划和基础设施改造。乡村规划主要包含规划的合理性、乡村建筑密度和乡村交通通达度3个指标;基础设施改造方面包含节能建筑设计率、建筑节能改造比重、自来水普及率、道路节能灯改造使用率4个指标。

(5)科技发展低碳化指标:低碳技术及循环经济R&D投入比重指标反映了乡村科技投入比重;低碳建筑改造技术、传统能源的改造技术、智能节能技术、生态农产品设计技术等4个指标则反映乡村低碳技术的运用水平。

(6)生活方式低碳化指标:低碳生活方式体现在低碳消费观念、低碳消费结构和低碳消费习惯3个方面。低碳消费观念用乡村居民对低碳知识普及度、节能消费认同度2个指标来评价;低碳消费结构主要体现在教育消费支出比重和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低碳消费习惯选取了节能家用电器普及率、绿色出行人口比例和一次性用品使用率3个指标。

(7)废物处理低碳化指标:主要选取了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乡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秸秆回收利用处理率3个指标,从乡村生活垃圾和农作物垃圾处理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8)乡村环境低碳指标:主要选取了人均绿地面积、乡村草地覆盖率、乡村林地覆盖率、乡村空气环境质量、乡村水环境质量等5个指标来进行评价。

3 总结

笔者根据低碳乡村的内涵及特点,从产业结构低碳化、农业生产低碳化、能源结构低碳化、基础设施低碳化、科技发展低碳化、生活方式低碳化、废物处理低碳化、乡村环境低碳化等8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低碳乡村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目前对低碳乡村评价体系研究还主要集中在低碳理论层面上,关于低碳乡村的评价体系构建及量化的研究处于初步阶段,几乎还没有学者涉猎。因此,笔者尝试对低碳乡村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希望能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低碳乡村评价体系,促进低碳理论发展为现实可行的经济模式,加快低碳乡村建设进程。

[1] 刘文玲,王 灿.低碳城市发展实践与发展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4):17-18.

[2] 严 轲,龙丽民.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框架及路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718-11720,11727.

[3] 孙桂娟,殷晓彦.低碳经济概论 [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版,2010.

[4] 刘加平,成 辉.低碳乡村生态聚落创作研究 [J].建筑科技,2010,(9):38-43.

[5] 廖晓义.把低碳乡村进行到底[J].中国改革,2009,(11):31-33.

[6] 方 琦,华永新.低碳乡村建设中发展沼气技术典型模式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2010,(8):19-22.

[7] 文 平.低碳时代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战略调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1):134-136.

[8] 陈晓春,唐姨军.中国低碳农村建设探析 [J].云南社会科学,2010,(2):107-112.

[9] 徐 美,刘春腊.低碳乡村及其建设构想[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北京:中国地理学会,2009.

[10]柴莎莎,延军平,杨谨菲.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综述[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6):208-210.

[11]孙桂娟,殷晓彦.低碳经济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版,2010.

[12]付 慧.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45-19747,19751.

[13]付 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4-19.

[14]任福兵,吴青芳,郭 强.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与经济,2010,23(134):68-71.

[15]胡大立,丁 帅.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0):160-164.

[16]辛 玲.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参考决策,2011,(7):78-80.

猜你喜欢
碳化指标体系能源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9608聚合物防水防腐涂料在混凝土防碳化处理中的应用
大型筛板碳化塔的研究与应用
一种连续碳化反应装置及应用其制备超细碳酸钙的方法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