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政策研究

2012-04-12 03:53王三芳
关键词:高新技术比重产业结构

王三芳

(河南工程学院经济贸易系,河南郑州451191)

一、河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1980年的40.7∶41.2∶18.1[1]变为2011年的12.9∶58.3∶28.8[2]。从表1可以看到:1980年河南省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0.7%,2011年下降为12.9%;1980年河南省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1.2%,2011年上升为58.3%;1980年河南省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8.1%,2011年上升为28.8%。[1-6]

表1 1980年—2011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的结构状况 单位:%

由此可见,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工业主导地位明显,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11年,六大高成长性产业迅猛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25.3%,高于全省工业增速5.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3%,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6%,成为带动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比重稳步提高,铝材产量同比增长40.2%。四大先导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和优势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3%,高于全省工业增速33.7个百分点。[2]

(二)河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河南省产业结构层次低,升级进展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和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但是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产业内在素质低、产业结构升级缓慢。表2为2011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及部分兄弟省份的比较。[2,7,8,9,10]

从表2可以看到,河南省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其中,第一产业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3个百分点。与兄弟省份比,差距依然明显。河南省第一产业比重比广东省高出7.9个百分点,比江苏省高出6.6个百分点,比山东省高出3.7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河南省则比广东省低16.4个百分点,比江苏省低13.4个百分点,比山东省低7.8个百分点。

表2 2011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与其他省份的比较 单位:%

从第一产业看,传统农业仍占很大比重。种植业仍偏重于传统种植业,蔬菜、水果、园艺作物产值占种植业的比重低。畜牧业虽获得较快发展,但其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较低。从第二产业看,工业技术更新改造和技术进步没有取得很大进展,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低,河南省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源依赖和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占轻工业的比重在70%以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类产业、金属和非金属采选加工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行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在50%以上。[11]这足以体现资源在河南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据统计,河南省每万元GDP用水量和每万元GDP耗能严重超标,其中,每万元耗能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河南省每年由于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概在300亿元左右。[11]这就意味着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抵消了相当一部分经济增长,污染已成为影响河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问题。从第三产业看,2003年以来,河南省第三产业的比重处于稳中有降的状态,整个产业的发展停滞不前(见表1),而且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还处于相当低的层次。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行业所占比重较高,新型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

2.工业主导产业层次相对较低,资源依赖性强,产业带动力弱

2011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38个行业大类中,规模居前10位的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2]2011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7759.83亿元,利润总额4066.13亿元。分行业看,38个行业大类中利润总额居前10位的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11.33亿元,占15.3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80.15亿元,占9.35%;农副食品加工业342.55亿元,占8.4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207.79亿元,占5.1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05.97亿元,占5.07%;通用设备制造业196.92亿元,占4.8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92.33亿元,占4.73%;专用设备制造业190.46亿元,占4.68%;食品制造业165.12亿元,占4.06%;纺织业160.52亿元,占3.95%。[2]利润排在前5名的依然是高耗能、高资源依赖的产业。这足以说明河南省的主导产业产业链条较短,产业联系不紧密,产业带动力较弱。

3.工业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规模结构反映的是行业的集中度。来自河南省统计网的分析表明,2008年河南省增加值排名前十位的行业集中度,只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两个行业的集中度较高,而其余行业的集中度都低于40%,尤其是纺织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集中度还不到10%。[1]

2009年,河南工业企业7751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592家,仅占全部工业企业的2.4%。其中,大企业193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0%。[1]2011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的河南企业只有15家,较上年减少了一家。[12]

虽然河南省通过引进国外技术促进了产业结构级次的优化,但是多数行业集中度不高,多数企业规模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由于技术在运用上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所以企业规模越大,其在技术上的自主创新和对新技术的吸收消化能力就越强,研发能力也越强。另外,河南省工业企业在研发经费总额、研发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等方面与全国发达省份的工业企业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

二、制约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因素分析

(一)资源供给的约束

从资源角度看,未来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会越来越强。河南省有10489万人口,[2]所面临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的压力均大于国际和全国平均水平,一些重要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和水资源,省内供给的压力也较大。河南省人均耕地仅有0.19公顷,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4;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矿产潜在经济价值虽居全国前10位,但人均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优势矿产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已消耗67.1%,天然气已消耗53.4%,煤炭资源储量仅能满足未来10至15年的需求。[11]因此,河南省只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向资源、能源节约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本投入的制约

从固定资产总投资额看,2011年河南省为17766.78亿元,同期全国为311022.00亿元,江苏省为26299.40亿元,山东省为26770.70亿元,广东省为16933.11亿元;从利用外资看,2011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资100.82亿美元,江苏省321.30亿美元,山东省111.60亿美元,广东省217.98亿美元;从信贷资金来看,2011年底,河南省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7506.24亿元,山东省为37521.90亿元,江苏省为 47868.30亿元,广东省58615.27亿元。[2,7,8,9,10]资本投入的不足严重束缚和制约了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生产技术的制约

1.河南省科研开发的人力和经费投入不足

生产技术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约体现在科研开发的人力和经费投入不足上。从研发人员数量上看,2011年河南省研发人员15.16万人,仅为江苏省(84.20万人)的 18.00%,广东省(38.00万人)的39.89%;从研发经费上看,2011年河南省投入研发费用253.00亿元,仅为江苏省(1070.00亿元)的23.64%,广东省(974.46亿元)的25.96%。[2,8,9]

2.高新技术产业化率低

表4是2011年河南省与江苏省、广东省在获得专利授权、签订技术合同与技术合同成交额方面的比较。从表4可以看到,河南省不仅获得的专利授权远远低于广东省和江苏省,而且签订的技术合同数量和技术合同成交金额都远远低于这两个省。从签订技术合同的数量上看,河南省仅为江苏省的20.04%、广东省的25.40%;从合同成交额上看,河南省仅为江苏省的8.37%、广东省的13.52%。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看,2010年,河南省为161.40亿元,而同期江苏省为 1523.62亿元,广东省为2271.61亿元。[2,8,9]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直接影响了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制约了河南省产业结构层次的提升。

表4 2011年河南省与广东省、江苏省获得专利授权、签订技术合同及合同成交额的比较

(四)城镇化进程滞后的制约

2011年,河南省城镇化率达到40.57%,比全国平均水平51.30%低了10.73个百分点。而同一时期山东省城镇化率达50.90%,广东省更是高达66.50%。[2,7,8,9]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与发达省份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城镇化发展滞后,限制了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削弱了第三产业在其结构演进过程中吸收农业劳动力和促进第二产业高级化的能力,影响工业经济聚集优势的发挥和规模效益的提高,阻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三、相关政策建议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河南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河南省实现新一轮发展、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河南省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只有不断优化协调三次产业,才能实现河南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

(一)制定河南省产业结构中长期发展战略

国民经济是一个整体,产业结构问题不是某个行业自身的问题,不能仅从某个行业或某个产业角度去调整,而应从河南省经济的全局出发,考虑各个行业的特点,制定一个中长期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比重,尤其是提高新型服务业比重;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化、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破坏,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落实自主创新扶植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促进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改造。

(二)以科技为依托,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产业结构整体优化

1.以科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农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提高畜牧业和林业的比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种植业中,减少传统种植业的比重,提高优质农产品的比重,培育本土优质名牌农产品。

2.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河南省产业的主体,具有比较优势,在河南省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改造升级的步伐,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工艺技术,优化产品结构,重点改造提升化工、有色、钢铁、纺织服装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时,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做到产业融合,用高新技术装备传统产业,以此提高其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带动传统产业升级;二是通过技术更新,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使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三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传统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使传统产业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

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河南省产业结构层次

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河南省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产业结构的整体层次。

第一,要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动态,制定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即根据河南省省情,规划河南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以便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

第二,加快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的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等六大高成长性行业的发展,积极培育先导产业,将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先导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重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重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的研发,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

第三,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是提高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要手段。为此,应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科研、生产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国内外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发展高新技术、开拓新产业的一项重要措施。河南省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竞争力上都不具有优势,因此,相关部门应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激活高新技术开发区,提高其竞争力。加大对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提高研发费用和自主研发能力;充分利用全省的科研能力,并与省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利用其科研实力进行技术攻关;与发达国家进行合作,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资金。河南省应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不断吸引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结构的层次。

(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应以增强河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原则

目前,河南省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河南省要调整产业结构,就必须转变产业对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破坏,发展资源消耗少、对环境破坏小的产业,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为此,河南省必须提高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人口数量已经过亿,就业人口数量巨大。同时,河南省又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数量巨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巨大。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城市里的大量劳动力也需要再就业。所有这些都增加了就业压力。河南省在调整产业结构时,必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具有耗能低、占用资源少、污染小的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河南省应快速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休闲健身等产业,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自2001年以来,服务业已成为河南省就业的主渠道,而且将继续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

[1]河南省统计局.加快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EB/ OL].(2010-07-16)[2012-03-05].http://www.ha.stats.gov.cn/hntj/tjfw/tjfx/qsfx/ztfx/webinfo/2010/07/ 1271304619032202.htm.

[2]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2-01-29)[2012-03-05].http://www.ha.stats.gov.cn/hntj/tjfw/tjgb/qstjgb/webinfo/2012/02/1330470015621925.htm.

[3]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06-02-23)[2012-03-05].http://www.ha.stats.gov.cn/hntj/tjfw/tjgb/qstjgb/webinfo/2007/03/1223946704403801.htm.

[4]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08-02-26)[2012-03-05].http://www.ha.stats.gov.cn/hntj/tjfw/tjgb/qstjgb/webinfo/2008/02/1223946704409618.htm.

[5]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0-01-22)[2012-03-05].http://www.ha.stats.gov.cn/hntj/tjfw/tjgb/qstjgb/webinfo/2010/01/1262760292148219.htm.

[6]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1-03-21)[2012-03-05].http://www.ha.stats.gov.cn/hntj/tjfw/tjgb/qstjgb/webinfo/2011/02/1298614221015096.htm.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2-02-22)[2012-03-05].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 qgndtjgb/t20120222_402786440.htm.

[8]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2-02-17)[2012-03-05].http://www.gdstats.gov.cn/tjgb/t20120223_89677.htm.

[9]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2-02-24)[2012-03-05].http://www. jssb. gov. cn/tjxxgk/xwyfb/tjgbfb/sjgb/ 201202/t20120224_110758.html.

[10]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2-03-01)[2012-03-05].http://www.stats-sd.gov.cn/disp/tjgb.asp?aa= 1101201200.

[11]胡义芳.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J].河南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4):42-44.

[12]陈清利.2011中国企业500强河南入围15家郑州铁路局下榜[EB/OL].(2011-09-05)[2012-03-05].http://news.dahe.cn/2011/09-05/100835779.html.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比重产业结构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