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中社交称谓文化的和谐互动

2012-04-13 03:32刘丽珍张从益
关键词:红楼梦社交交际

刘丽珍,张从益,李 进

(湖南工程学院a.外国语学院;b.机械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104)

论《红楼梦》中社交称谓文化的和谐互动

刘丽珍a,张从益a,李 进b

(湖南工程学院a.外国语学院;b.机械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104)

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社交称谓人文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浓缩和结晶。考察研究中国社交称谓文化不仅能有助于国外读者嘹望中国社会发展的变迁,而且能有效地促进中英文化的跨文化交际。以《红楼梦》中复杂繁琐的人物社交称谓为例进行探讨。

社交称谓语;《红楼梦》;跨文化交际

人皆有其名。一方面,人名是生命个体的专用符号,是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另一方面,人名包含着历史﹑文化﹑宗教等多重因素,是构成人类文明的基本单位。因此,在人名文化研究中,社交称谓的选用因其紧密联系个人身份的关系凸显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迁而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一 社交称谓文化的研究背景

社会语言学被引入称谓语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1960年,美国哈弗大学教授Roger Brown&Albert Gilman[1]24-29合作发表论文“The Pronouns of Power and Solidarity”,并于次年Roger Brown与Marguerite Ford[2]454-462合作发表论文“Address in American English”,由此拉开了社会语言学对称谓语研究的序幕。1979年,Howard Giles&Philip Smith[3]45-65在Brown和Ford的称谓首选权利的互动发展模式基础上提出了“调节理论”(accommodation theory)。1983年,美国社会语言学家Carol Myers-Scotto同北京大学祝畹谨教授[4]477-494的研究充分展示了不同称谓形式的选用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而后的研究更集中于称谓语与社会、身份以及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对称谓语的研究也非常活跃。首先,以李树新[5]77-82和姚亚平[6]94-99等为代表的大量学者从宏观社会语言学角

度研究称谓语的泛化及其转变特点和原因;其次,以杨永林[7]51-93﹑孙芳琴[8]80-83和方传余[9]28-33为代表的大批学者从微观语用学角度研究具体称谓语词义及其使用的演变和成因。他们往往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切入进行一定的对比研究,通过对比中西称谓语的不同使用来解读其各自不同的文化,从而使其研究价值主要体现为如何消除因为称谓语的误用而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二 社交称谓文化的问题与对策

上述国内外研究多限于修改和完善Brown与Gilman提出的理论框架。这些研究都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到了与称谓有关的社会因素的研究中,而忽视了称谓研究中所涉及的感官认知、交际语境、心理动机等动态因素。为了冲破称谓构建中的理论局限,我们有必要探讨英汉称谓语本质内在的和谐功能,将社交称谓系统这一依附于语言的特殊系统而产生的动态顺应和内外发生因素看成与和谐信念相契合的关联主体,并从这一关联性思考出发,探寻社交称谓的和谐互动构建模式。《红楼梦》因其众多而复杂的人物称谓,被选取为研究社交称谓文化的范例进行探讨。

(一)社交称谓的亲属属性

中国是“称谓大国”,由于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婚姻制度、社会制度的特殊性,使得各类称谓语应运而生,《尔雅·释亲》中就“子孙”一词延伸到了由己而始的第九代:“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可见,汉语亲属称谓名目繁杂而且指称具体,但是,英语称谓语数量稀少、分类简单且指称含糊,英汉两种语言在称谓语方面没有完全的一一对应关系,例如,在汉语中对自己父母兄弟姐妹的孩子的亲属称谓有八个之多,分别是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而英语中对应词只有cousin一个单词,而且cousin一词不区分男女,也不区分族内族外。

中国的人名符号组成形式往往是姓在前,名在后。这与西方社会刚好相反。中国人名文化凸显血缘﹑籍贯和家族。姓大名小,姓上名下,姓前名后,姓重名轻。这些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崇尚共性﹑注重群体的价值观。姓为所传,不能更改,名虽代表个性,但也不能完全脱离群体意志,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字辈谱”。以贾家为例,第三代为“文”字辈,分别是贾敬、贾赦、贾政、贾敏等;第四代是“玉”字辈,分别有贾珍、贾珠、贾琏、贾瑞、贾宝玉、贾环等;第五代是“草”子辈,分别为贾蓉、家芹、贾芸、贾兰等。辈份分明,长幼有序。《红楼梦》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10]用字辈法命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而英语国家中没有这种习惯。另外,由于英语属于拼音书写系统,汉语属于字符书写系统,在汉语人名英译中无论是采取意译法,还是采用音译法,尽管都能具有特定指代功能,但是用这种字辈法命名的血缘文化特色却无法跨越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鸿沟,而在英语语言转化中消磨殆尽,除非使用零翻译方法,否则无法进行有效的文化补偿性翻译。

中国社交称谓的亲属属性还表现在排名称谓中,如《红楼梦》中反复出现的宝二爷、珍大爷、琏二爷、焦大等。例如在《红楼梦》第73回迎春乳母聚众赌博,被贾母查获:

(探春等)遂都起身笑着向贾母讨情说:“这个妈妈素日原不玩的,不知怎么今日也偶尔高兴。求看二姐姐面上,饶他这次罢。”

Daiyu,Baochai and Tanchun sympathizing with her rose to beg the old lady to forgive her nurse.“That nanny never used to gamble,they pleased,“She must have been drawn in accidentally.Do let her off for Cousin Yingchun’s sake.”[10]2198

排行称谓能直接反映人物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关系,但在英语中,人们习惯使用姓氏称谓法,如格林太太、斯密斯先生等等。为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在称谓翻译中,通常将汉语的排行称谓变通性地译为姓氏称谓。和谐互动构建模式的应用方法不仅可以反映社交称谓社会价值与政治价值等的演变与发展,也保证了社交称谓和谐互动模式的逻辑合理性与实际应用价值。

(二)社交称谓的亲疏属性

中国社交称谓不仅讲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也重视内外亲疏。《红楼梦》第3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10]68

王熙凤是贾府当家孙媳妇,是王夫人的内侄女,根正苗红,气魄非凡。一方面,她高度赞扬眼前的这位表妹,但是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在场的三位贾家嫡亲孙女的即时感受。因此,她把黛玉说成是嫡亲孙女。霍译直接把“嫡亲的孙女”翻译为“your own granddaughter”,而杨译翻译为“a Jia”,一个贾姓家庭成员,更能有效地拉近孤苦无依的黛玉此时浓浓的归属感,并及时增强在座所有贾家人的家族荣誉。此处杨译本更加贴切,当然,内外有别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分明的。第98回黛玉过世后:

贾母无奈,只得叫王夫人自去,又说:“你替我告诉他的阴灵:‘并不是我忍心不来送你,只为有个亲疏。你是我的外孙女儿,是亲的了;若与宝玉比起来,可是宝玉比你亲些。倘宝玉有些不好,我怎么见他父亲呢!’”说着,又哭起来。

“Tell her spirit from me,”she instructed,“it’s not because I’m heartless that I’m not coming to see you off,but there’s someone closer here whomI have to see to.As my daughter’s daughter you are dear to me;but Baoyu is closer to me even than you.If any harm comes to him,how am I face to his father?”She wept again.[10]2972

再如第103回儿媳金桂暴亡,薛姨妈打发一老婆子向姐姐贾府王夫人求救未果,老婆子回来抱怨:

婆子叹说道:“人最不要有急难事,什么好亲好眷,看来也不中用。姨太太不但不肯照应我们,倒骂我糊涂。”薛姨妈听了,又气又急道:“姨太太不管,你姑奶奶怎么说了?"婆子道:“姨太太既不管,我们家的姑奶奶自然更不管了。没有去告诉。”薛姨妈啐道:“姨太太是外人,姑娘是我养的,怎么不管!"婆子一时省悟道:“是啊,这么着我还去。”

“It’s no use!”The old woman sighed.“When you’re in a fix,the kindest of kin will do nothing.Her ladyship not only refuses to help us,she swore I was a fool!”

“If she won’t help,”cried Aunt Xue in exasperation,“What did the young mistress say?”

“If Her Ladyship won’t lift a finger,how can her daughter-in-law do anything?I did go to tell her.”

“Her ladyship isn’t one of our family,but how can the daughter whom I brought up ignore me?”demanded Aunt Xue irately.

“Of course.”[10]3080

可见,当血脉亲情与家族利益相冲突时,应首取家族利益。内外有别就是家长意志﹑群体意志的主要表现之一。而这一点与英语国家人人平等,张扬生命个性,体现自由意志是相违背的。因此,在针对英汉传统社交称谓语案例,我们既要进行动态的、基于交际语境的顺应分析,又要跨越社交称谓社会与政治价值之间紧密而复杂的关联效应,进行内外发生的动态顺应翻译。

(三)社交称谓的亲和属性

中国文化中的家族本位主义和由此产生的血缘秩序使得中国文化带有浓厚的“家”“国”色彩。这种“家”“国”观念不仅存在于同宗血亲之间,也存在于同一系统﹑同一环境中生存的人们之间。在这一思想影响下,中国人一向讲究天下一家,讲求通过谦虚礼貌合作来协调出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一亲和观念,在称谓语上的表现主要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不是亲属又并非家人的情况下,说话人为拉近与听话人之间的人际距离,会根据听话人的年龄、身份、性别等套用一种亲属称谓来营造一种和谐友好氛围,以达到更好的交际目的。例如第六回刘姥姥来大观园找凤姐打抽丰后,与介绍人周瑞家的一段对白:

周瑞家的道:“我的娘啊!你见了他怎么倒不会说了?开口就是‘你侄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和软些。蓉大爷才是他的正经侄儿呢,他怎么又跑出这么一个侄儿来了。”刘姥姥笑道:“我的嫂子,我见了他,心眼儿里爱还爱不过来,那里还说的上话来呢。”

“Gracious me!”exclaimed Mrs.Zhou.“What possessed you when you saw her to keep on about‘your nephew’?At the risk of offending you I must say this:Even if he were a real nephew you should have glossed it over.Master Rong,now,he’s her honest-to-goodness nephew where would she get a nephew like Baner?”[10]188

刘姥姥与凤姐及贾府并无亲属关系,但曾有过一段人情来往。这次拜访是因为贫困交加,想通过讨好凤姐获得一些实惠,所以将自己的外孙子板儿说成了“你侄儿”,希望凤姐能有所恻隐。这样的称谓就是一种泛亲属称谓,不存在直接或间接的亲属血缘关系。而刘姥姥称周瑞家的“我的嫂子”不仅使用的是泛亲属称谓,而且还具有一定意义上的谦称和敬称的指示功能。

另一方面是谦称和敬称的指示。

为了交际融洽,中国称谓文化往往要求交际人态度谦恭,讲究卑己尊人。称呼自己的亲属和朋友往往加“家”、“小”、“贱”、“舍”、“犬”等表现谦逊,称呼对方的亲属和朋友以“尊”、“令”、“贵”等表示尊敬。例如第十五回宝玉初见北静王:

水溶见他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蕃郡余祯,果如是言,亦荫生辈之幸矣。”

Your son is truly a dragon’s colt or young phoenix…“My worthless son does not deserve such high praise…”[10]376

北静王对宝玉赞誉有加,对于贾政笑道:“令郎……”而作为父亲的贾政,赔笑谦称自己的孩子为“犬子”。这两种行为均遵循着礼貌原则,是当时交际各人心理世界、社会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认知激活。再以“周瑞家的”为例:

第六回中凤姐称呼她“周姐姐”,而同在第六回中,平儿对她的称呼却是“周大娘”。平儿是凤姐的陪嫁丫鬟,是贾琏的房里人,按理说平儿和凤姐应该属同辈人,但从对周瑞家的的称呼上平儿明显矮于凤姐一辈,也就是这声“周大娘”,让第一次进大观园的刘姥姥意识到平儿并不是主子,而只是“个有些体面的丫头”。只有赋予称谓关联主体一种互动信念,称谓价值的高低才能不再仅仅取决于与社交称谓有关的社会因素,还将取决于所蕴含的心理效应,如此就建立起了心理互动分析与称谓构建的关联性思考,从而在保证称谓构建基础一致性情况下,实现社交称谓和谐互动模式的构建。

三 结 语

和谐社会是和谐社交称谓语构建的社会语境。称谓语说到底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和谐社会里,社会语境是以“和谐互动”的方式制约着称谓语的构建、引领着称谓语构建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社交称谓的语用主体处于交际语境的中心地位。语用主体的基本认知取向决定了语言研究者既要审视促使叙述发生的内部与外部动力环境,又要关注称谓语在交际语境中意义的动态发生所需要的各种话语技巧和手段等。通过分析与界定和谐意义、动态顺应意义和内外发生意义的交际称谓价值内涵,赋予称谓关联主体一种互动信念,从而在保证称谓构建基础一致性情况下,实现社交称谓和谐互动模式的构建。

[1]Roger Brown &Albert Gilman.The pronoun of power and solidarity[J].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60,4.

[2]Roger Brown &Marguerite Ford.Address in American English[J].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61,62.

[3]Giles,Howard &Philip.H.Smith.Accommodation theory Optimal levels of convergence[G]∥In Howard Giles &Robert St.Clair(eds.).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Oxford:Basil Blackwell,1979.

[4]Carol Myers-Scotto &Zhu Wanjin.Tongzhi in China:language change and its conversational consequences[J].Language in Society,1983(12).

[5]李树新.论汉语称谓的两大原则[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5).

[6]姚亚平.现代汉语称谓系统变化的两大基本趋势[J].语言文字应用,1995(3).

[7]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称谓·性别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8]孙芳琴.中西称谓用语的文化差异[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9]方传余.“同志”一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10]Xueqin Cao,E Gao.Xianyi Yang,Cladys Yang.A Dream of Mansions[M].Bei 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9.

On the Social Addressing Terms in Yang Xianyi'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LIU Li-zhena,Z HANG Cong-yia,LI Jinb
(a.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b.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 411104,China)

Social address terms are a typical Chinese culture with its rich humanism connotation and various forms of expression.It is the concentr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Therefore,to do research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social addressing terms can not only help foreign readers to invest Chinese social development,but also promote the English-Chines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We tak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s an example for its abundant and complicated address terms.

social address terms;A Dream of Red Mansion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030

A

1671-1181(2012)02-0036-04

2012-01-10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社交称谓的和谐互动构建模式及其在湖南的实证研究”(09YBB102)。

刘丽珍(1980-),女,湖南涟源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与翻译。

猜你喜欢
红楼梦社交交际
情景交际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交际羊
从《红楼梦》看养生
社交距离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别样解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