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四种病的诊治

2012-04-13 09:10张振玉山东省安丘市兴安街道畜牧兽医管理站2621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2年3期
关键词:绿脓杆菌种蛋熏蒸

张振玉 (山东省安丘市兴安街道畜牧兽医管理站 262100)



雏鸡四种病的诊治

张振玉 (山东省安丘市兴安街道畜牧兽医管理站 262100)

1 雏鸡早期死亡

我国大部分地区一般都在春季育雏,但由于春季气候变化大,而雏鸡初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发育不完善,再加上饲养管理不当,常常造成雏鸡大批死亡,所以,做好以下工作是预防雏鸡早期死亡的关键。

1.1 温度合适 雏鸡对温度比较敏感,出壳后1~3周内保持35~32℃,随日龄增加,以后每周降低2~3℃。

1.2 饮水及时 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的雏鸡,一定要及时饮水,否则会造成脱水,采取自由饮水法,第1次饮水给予5%的糖水。

1.3 密度适宜 育雏密度过大,鸡舍内会产生较多有害气体,并会产生啄癖现象;育雏密度过小,育雏面积和设备利用不充分,造成浪费,一般平养时密度为20只/m2,笼养时40~50只/m2。

1.4 光照合理 光照可促进雏鸡的采食、饮水和活动,出壳后3d内应给予24h的全天照明,以后每昼夜光照8h。

1.5 湿度适当 出壳后10日龄内保持较高的湿度利于雏鸡羽毛生长及防止脱水,10日龄后湿度要较低一些,以免诱发球虫病,一般10日龄内65%,10日后55%。

1.6 用药准确 用药量过大或药物在饲料中拌和不匀会产生药物中毒,所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时,要按剂量要求,片剂类药要碾成细粉,均匀掺和在饲料和饮水中。

1.7 看护周密 对雏鸡要特别注意精心看护,以防被饿死、渴死、淹死、踏死、狗猫鼠咬死及中毒而死,还要注意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及粪便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积极的解决措施。

2 初生雏鸡绿脓杆菌病

由于孵化器、出雏器、孵化室的空气和环境的消毒不彻底,种蛋消毒不严格等诸多因素引起初生雏鸡绿脓杆菌感染,致使鸡群发病。

2.1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初生雏鸡绿脓杆菌感染是由绿脓杆菌引起的初生雏鸡一种急性败血性疾病。初生雏鸡绿脓杆菌感染的发生是集约化养鸡业兴起之后出现的一个新问题,近年来鸡场和孵化室的环境中绿脓杆菌的污染状况愈来愈严重,孵化过程中的死胚、毛蛋以及1日龄健康雏鸡体表和体内绿脓杆菌的分离率占相当比例,仅次于大肠杆菌的分离率。本病的发生造成雏鸡大量死亡,多数雏鸡从第2天开始大批死亡,死亡曲线呈尖峰式,第3~4天死亡达到高峰,以后迅速下降,到第7天后死亡基本停止。日死亡率可达2%~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以上。如对本病缺乏认识或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可造成多批雏鸡连续发病。(2)临床表现。该病发生突然,发病急,病程短。病雏精神沉郁,不食、卧地不起,有的病雏表现震颤,全身情况衰竭、脱水,很快死亡。有的雏鸡眼周围潮湿,角膜或眼前房混浊,这是本病临床表现的一个特点。(3)病理剖检变化。在死亡高峰期的病死鸡因病程短,剖检不见明显变化。但多数死雏的头部(即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注射部位)皮下水肿,水肿液呈黄色或黄绿色胶冻样。高峰期过后死亡雏鸡的肝脏可见肿大,被膜下见有坏死灶。根据以上流行特点和具有高死亡率以及同批不注苗雏鸡不发病等特征,基本作出诊断。

2.2 防治方法 本病关键在于防。一旦发病,由于发病急、病程短,往往来不及治疗。经过药敏试验,庆大霉素是首选药物,饮水给药治疗效果较差。逐只注射方法可挽救部分病雏免于死亡。预防本病,主要从改善鸡场卫生条件、加强兽医卫生措施着手,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种蛋收集、保存。孵化全过程和孵化设备、环境、注射疫苗器具要认真清洗、消毒。因此,应走出以下两点消毒误区:一是孵化器和出雏器的误区。调查发现许多养鸡户和孵化场喜欢喷雾消毒,对孵化器和出雏器不进行清刷和消毒液擦拭消毒,也不进行熏蒸消毒,只进行喷雾处理,虽然孵化器看上去很白,实际有大量的灰尘和绒毛。出雏车、出雏箱、风扇表面,加湿水槽地面等,含有大量的绿脓杆菌。这些污物不洗刷净消毒好,起不到应有的消毒结果。二是种蛋消毒误区。一般孵化场不对种蛋进行认真的消毒,应勤拣蛋,避免在鸡舍内太久造成污染,对极脏的种蛋和畸形蛋挑出不用,稍脏的种蛋用新洁尔灭或百毒杀进行擦拭消毒后方可作种蛋使用。将合格的种蛋先进行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在上孵后再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1次,在孵化至18日时再熏蒸1次,而后用福尔马林自然熏蒸(要勤换福尔马林)直至出壳结束。这样才是杜绝本病发生的关键措施。

3 雏鸡甲醛中毒

某养鸡户,由于没有掌握好甲醛和高锰酸钾薰蒸消毒的时间和使用剂量,离进雏仅剩2d时进行消毒,使育雏室留有刺激性甲醛气体。

3.1 甲醛中毒的临床表现 甲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当雏鸡急性中毒时,黏膜受到刺激,眼部烧灼、流泪,结膜和角膜发炎、畏光,眼睑水肿;流涕,嗅觉消失,呛咳;因刺激呼吸道而引起呼吸困难,导致咽喉炎和支气管炎;高浓度可引起中毒者的喉头及气管痉挛,声门和肺水肿,最后昏迷死亡。雏鸡与甲醛如接触久了则嗜眠,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软弱无力,心悸,导致肺炎及肾脏损害。甲醛被吸收后,经代谢作用而生成甲酸,会产生酸中毒。剖检可见皮下水肿,腹腔积液,肺有散在性、局限性的炎症病灶。

3.2 防治 (1)要合理控制甲醛消毒的浓度及时间,常用的消毒浓度为甲醛20ml/m3、高锰酸钾10g,薰蒸消毒最好在进雏前1周进行。用密封条将门窗密封好,消毒时将舍温升至30℃左右,湿度达70%左右,薰蒸1~2d后敞开窗户通风换气,至育雏舍在高温下无刺激气味方可进雏。(2)发现雏鸡甲醛中毒,立即将雏鸡移至新鲜空气处,给予充足的氧气。并给予0.8%的稀氨水蒸气吸入,或2%的碳酸氢钠雾化吸入。用抗菌素防治感染时禁用磺胺类药物,以防在肾小管内形成不溶性甲酸盐而导致尿闭。(3)雏鸡甲醛中毒后要加强饮水,饮水中加入少许尿素,或活性炭、牛奶、豆浆、蛋清等物质,可减轻毒物对黏膜的刺激;同时给予3%的碳酸铵或15%的醋酸铵溶液口服,使甲醛变为毒性较小的乌洛托品(六次甲基四胺)。(4)眼内用清洁水或2%的碳酸氢钠液冲洗,并用可的松眼液滴眼。同时加强饲养管理,精心护理。

4 雏鸡球虫病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尔属球虫引起的,对雏鸡的危害最为严重.每年5~9月份是流行季节,尤以潮湿的雨季为爆发期,一般为15~50日龄的小鸡发病率最高,死亡率可达80%。病鸡主要症状是下痢,内有血丝状或肉色状血块,后期出现痉挛或昏迷并很快死亡。剖检可见肠道炎症、出血。

4.1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配合饲料;成年鸡和雏鸡分开饲养;该病流行季节,应在12~15日龄的雏鸡饲料中开始使用抗球虫药物。

4.2 治疗 每10kg饲料中加入氯苯胍300mg充分拌匀,连喂3~7d;土霉素和金霉素以每羽6~8mg/d用量混料,连喂4~7d;磺胺二甲嘧啶0.5%浓度混料或0.2%浓度饮水,连喂3d,停3d,再喂3d。

(2011–12–28)

S858.31

B

1007-1733(2012)03-0022-02

猜你喜欢
绿脓杆菌种蛋熏蒸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肉鸡绿脓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及防控措施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鸡绿脓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治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药熏蒸治鼻炎
种蛋贮存前加热提高种蛋孵化率
雏鸡大肠杆菌病与绿脓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鸵鸟绿脓杆菌病的诊治病例
延长磷化氢熏蒸有效时间对储粮害虫熏蒸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