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绩效测评在实践中的应用

2012-04-13 17:31夏春秋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培训工作教师

夏春秋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0)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培训。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是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旨在提高在职教师综合素质,优化教师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

“绩效”一词源于英语performance,绩效技术(Performance Technology,简称PT)又称为人类绩效技术(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简称HPT)。张祖忻归纳为:“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

一、培训绩效测评的重要意义

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绩效测评工作,建立健全绩效测评制度,加强过程质量监测,改进绩效测评方法,强化培训绩效测评结果的反馈和应用,目的是为加强和规范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工作,增强项目承担单位的绩效观念,进一步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凸显实效性,使我们的培训内容能满足教师的岗位需求和作为学习者的个体需求,尽量缩小培训预期目标与培训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切实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需求与困惑。培训绩效测评是加强培训管理,检验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二、培训绩效测评的目标

培训绩效测评工作的目标是,围绕加强教师队伍能力建设,以不断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和队伍整体素质为目的,建立和完善培训绩效测评方法和程序,客观、公正、公平地反映培训情况,从培训项目中收集数据,对培训项目的策划设计、培训组织、教学活动、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判断培训是否满足学员的培训需求、达到培训工作预期目标。同时总结培训经验,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做有效培训和高效培训。

三、培训绩效测评的基本原则

1.以需求为导向原则。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把教师的需求和意愿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成人认知规律,作培训需求分析。在培训班课程设置和培训方法选择上,充分考虑到学员作为培训管理者的工作岗位需求和作为学习者的个体需求。

2.以问题为中心原则。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以问题为中心的原则。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贯穿在整个培训过程,作基于问题的培训。

3.以案例为载体原则。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原则,在培训中运用案例分析方法进行培训活动,开展案例分析研讨,通过对课堂教学案例深入分析和研究,凸显“靶子”性、互动性和平等性。通过专家引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学以致用,共同提升。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在培训工作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为教师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好积淀。

5.科学性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项目考评指标体系,设置绩效测评内容,严格规范绩效测评程序,改进评估方式方法。

6.创新性原则。在培训工作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完善、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四、培训绩效测评的内容

对中小学教师不同类别培训项目的方案设计、培训的组织实施、优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与设施设备、组织管理与后勤保障、项目整体效果和影响力等内容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五、培训绩效测评的程序

(一)制订详细的培训绩效测评工作计划

了解培训组织机构对培训的目的和预期效果,制订详尽、周密的培训绩效测评工作计划。

(二)制定培训绩效测评指标体系

根据项目的级别、培训的宗旨,培训对象等各项要素,制定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绩效考核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才能真正发挥绩效考核指标的牵引和导向作用。国内外应用广泛的评估工具和其他培训机构的评估经验是我们制定培训绩效测评指标体系的理论支撑和重要参考。如国际著名学者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克于1959年提出的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对“学员的反映、学习的效果、学员行为的改变、培训产生的效果”进行全面评价,一直影响着我国的教师培训绩效考评工作[2]。

(三)遴选培训绩效测评专家

遴选熟悉基础教育教学情况,了解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律,由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专家作为培训绩效测评专家。这些专家必须熟悉培训绩效测评指标体系,责任心强、治学严谨,作风正派、德才兼备。

(四)培训绩效评价

培训绩效测评采取培训承办机构自我评估与检查评估与相结合。

1.培训承办机构自评

项目完成后,承办单位根据项目执行办公室要求组织开展绩效自评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形成《绩效自评报告》。

2.过程评估

(1)下发调查问卷。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设计编制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学员调查问卷,了解培训班学员对培训质量与成效的评价。

(2)召开学员代表共同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学员对培训的策划、设计、组织和管理工作意见和建议。根据对有效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合座谈会上学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梳理出学员对培训班的总体评价,以及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撰写培训班绩效测评报告,并及时向培训承办机构反馈。

考核专家组听取培训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自评汇报,查阅原始材料,包括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培训过程、培训成果三部分有归档价值的文书、音像、电子、图书等资料。访谈学员、培训者、班主任、教学秘书等项目相关责任人。专家组召开会议、通报考察情况等方式进行。

3.综合评定

通过听、查、看、访等多种形式,根据绩效测评指标体系逐项进行打分,结合自评报告,由专家组对培训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分析评价,确定考评结果。对项目工作进行反馈,明确提出项目的优点、特色、成功的经验,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今后培训工作意见和建议。

六、培训绩效测评结果的反馈和应用

1.及时反馈绩效测评结果

培训绩效测评结束后,绩效测评专家组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评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经专家组全体成员审核通过后,做出考评结论,及时向教师培训承办机构反馈。培训承办机构要认真研究、主动反思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培训绩效测评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2.建立培训绩效测评档案

培训绩效测评结果是衡量培训承办机构培训质量的重要依据。需指定专人为归档人员,负责培训项目的准备工作、培训过程、培训成果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登记、造册,保存具有归档价值的文书、音像、电子、图书等不同载体形式档案资料。

3.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1)根据培训绩效测评结果,对学员反映较好、培训质量较高的培训承办机构,上级主管部门要在各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和奖励,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培训承办机构,应要求其限期整改。

(2)建立培训激励机制,增强培训发展动力。为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培训质量,每期培训班按一定比例评选优秀学员,培训班优秀学员有关材料记入本人学习档案。对在培训期间,严重违反培训班规章制度,情节严重或拒不改正者,将其表现记入其学习档案。

七、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做好培训绩效测评工作

加强培训绩效测评的组织领导,成立绩效测评组织机构,负责整合各方面力量,指导、组织、协调培训绩效测评工作。参加绩效测评专家组成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掌握培训绩效测评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严格执行绩效测评工作程序,把绩效测评工作落到实处。

通过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能力,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师培训机构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张家祥,金锵.中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2]李方.教师培训管理工具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

猜你喜欢
培训工作教师
最美教师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圆我教师梦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