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高职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2-04-13 17:31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驱动教学法评价

李 丽 清

(1.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哈尔滨150080;2.黑龙江粮食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80)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其重要的特征是实践性,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实现零距离对接的综合应用能力是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内容,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正逐步成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通过职业岗位分析来选取“工作项目”并创设“学习情境”,通过“项目教学”的“行动导向”来驱动教学,通过完成“工作项目”来达到“意义建构”,是高职教育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工作实践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应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仪器分析课是高职高专粮油食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获取知识、激发并维持学习兴趣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提出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新方法,是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这种以项目为主体的行为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通过解决问题过程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的知识体系,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2~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活动,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且这种建构教师不能代替。

具体地说,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一般有五个行动步骤——确定项目主题、制订计划、条件准备、实施计划、评价反馈。每一个步骤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能力培养要求和完成时间要求。

1.在确定项目主题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开发一个与职业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项目主题,项目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应同时包含理论和实践两个元素,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应由项目所有参与人员共同确定。这样能够有效激励参与人员来实施项目,并唤起所有参与人员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2.制订计划阶段。制订计划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学生搜集信息,并决策如何具体实施完成项目计划中所确定的工作任务。教师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有关的信息,补充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明确任务后,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工作,小组合作学习,制订工作计划。教师根据需要给学生提供咨询,最后确定计划。这一阶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设计项目实施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以及自主分配项目任务的能力。

3.条件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为了完成工作计划而进行各种内容上的准备,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准备,一是需要的物品与条件的充分准备,如资料、手册、模型、试剂、实验仪器等等,二是在完成任务计划过程中获取、处理或者解决这些内容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或者能力。

4.实施计划阶段。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内的分工及小组成员间合作形式后,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方案和程序工作。要求小组长对该组项目实施过程作详细记录,教师跟踪每组的学习情况,参与讨论,及时进行技术技巧的辅导。鼓励和促进学生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以积极的学习行为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5.评价反馈阶段。项目成果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项目完成情况作出反馈和评价,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评价的内容包括项目的完成情况、自主学习的能力、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包括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反馈的作用,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发现自身不足、不断学习进步。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按照以往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仪器分析课程主要以综合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做实验完全按教材或教师演示进行操作,造成对实验方案的设计理解不深,对实验内容没有印象,毕业后不能够很快将学过的知识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去[4]。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结合高职教学的特点,积极进行了实验课教学改革与探索。

例如在讲授仪器分析课程,高效液相色谱法这一课程单元时,专业术语较多,对于初学者来说内容比较生僻,将各个知识点以具体的检测任务为载体,分配到项目下的各项任务中,以项目(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项目的过程来学习专业理论。拓展了学生操作实践能力的同时,又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项目实施的总体设计是以防腐剂苯甲酸钠的测定为实训主线,带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流程、仪器的组成、基本操作程序和有关分离原理的学习。任务一:引入主题,教师从防腐剂在食品中的作用,超标防腐剂的危害引入,明确本次项目的主要实训任务是:从某食品厂生产的酱油中加入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现随机抽取若干份酱油样品。请按国家卫生标准,检测苯甲酸钠是否超标。思考如下问题:(1)食品防腐剂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哪些?(2)苯甲酸、山梨酸在常见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是多少?选取贴近生活的检测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二: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结合选定的项目采用PPT讲解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析流程,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和使用,穿插学生发言与讨论。由具体形象的内容切入到检测项目的抽象操作过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任务三:学生按3~5人分组,各小组根据所学知识和课前布置查阅相关资料,提出实验方案,教师抽取几组学生讲解方案,学生之间讨论,教师对工艺方案的可行性提出疑问,指导修改,制定出可行性实验方案。任务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主要完成项目所需试剂的配制,试样和流动相的预处理,色谱仪的调试,进样测试,数据处理等五个内容的实训。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指导。任务五:评价反馈,各小组交换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教师对各小组作出评价,对实验项目实施期间每个学生的表现作出综合评价,教师对本项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应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体会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运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的选取具有应用性,符合认知规律。选取的项目要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要源于真实,又经过教学加工,以满足教学需要。这样,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项目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合作学习方式,每个小组负责完成自己所选定的子项目或任务,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共同探索或发现的信息和材料为全班学生共享,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的教学准备要充分,起组织协调作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有专业能力,而且必须在项目计划和决策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习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

教学实践表明: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抛弃了学科化的由知识演绎技术,转变为由技术归纳知识,通过解决工作项目实践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和团队合作等一系列能力有显著的增强,在拓展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又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1]边传周,潘春梅.高职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建构[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2]钟曾胜,许江.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5).

[3]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杜彬,林小虎.《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食品工程,2007,(1).

猜你喜欢
驱动教学法评价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