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闭症的中医认识及其疗法研究综述

2012-04-13 19:37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郭麒竹张红林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22期
关键词:神针廉泉三针

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郭麒竹 张红林

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婴幼儿时期比较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指发病于3岁以前,以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能力缺陷、语言发育障碍、刻板的行为方式及狭隘的兴趣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历代医家的描述有“语迟”、“胎弱”等,从所叙述的症状来看与自闭症有许多相似之处。

1 临床表现[1]

1.1 社会交往障碍:眼不视人,目光回避;不愿交际,孤僻独行,自我封闭;表情淡漠,精神抑郁,急躁易怒,情绪不宁,听而不闻。

1.2 语言及言语发育障碍:无语,少语,独语,语言重复,发声怪异,吐字不清,言语难以理解。

1.3 特殊行为表现:动作怪异,姿势奇特,动作刻板重复,兴趣狭窄,迷恋物品,行为定式,感觉迟钝,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等。

2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自闭症病因不明,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关于“自闭症”病名的记载,但是根据古代医家的各种描述,儿童自闭症当属“语迟”、“胎弱”等范畴。笔者从中医角度根据临床表现来探讨其病因病机。

2.1 肝失条达、升发不利。《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曰“肝者,将军之官,谋略出焉”,说明肝具有主疏泄、调畅气机的作用,肝主疏泄,具有条畅气机和条畅情志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条畅,心情开朗。肝失疏泄则肝气郁滞,心情抑郁。因此,肝失疏泄直接反映在精神和情绪的改变上;临床上肝失疏泄常见于得病初起,表现为精神抑郁,表情淡漠,闷闷不乐,病情随情绪变化而波动;病程日久,情志不遂,肝郁化火,则性情急躁易怒。肝的生理功能是主升、主动,而升发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长期的肝气郁结,升发不利,会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内心及行为上的内向、孤独,最终会导致自我封闭的状态。肝开窍于目,因此肝的功能也可以反应于眼睛的活动状态。自闭症中有眼不视人,目光回避的表现,可认为是肝失疏泄、升发不利所造成的。

2.2 神失所养,心窍不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心主舌”、“在窍为舌”。《灵枢•忧恚无言》曰“舌者,音声之机也”。心气通于舌,舌才能柔软灵活,语言流利。《灵枢•经脉》曰“手少阴之别……循经入心中,系舌本。”心神失养,经脉不通在孤独症儿童中表现为少语、错语、无语、发音不清等症状。《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都强调了心主神志的重要性。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表现为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考灵活,反应敏捷。若心神失养,则自闭症患者表现为不认亲疏,表情淡漠,不愿交际,听而不闻,言语重复,语难理解等。心主神志,心藏神。

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以及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神”的具体表现。因此,《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和《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都强调了心主神志的重要性。动作怪异、兴趣狭窄、貌聪无慧等表现皆因心神失养所致。

2.3 先天不足,肾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若先天肾精不足,导致肾精亏虚不能化髓充脑,神明用之不足,元神不得滋养而发为精神活动异常。如母孕期间感受外邪,跌仆损伤,精神刺激,误服药物等损伤胎元;或父母健康欠佳,孕母素体虚弱,高龄妊娠导致胎儿禀赋不足。以上诸多因素都可以导致先天肾精不足,脑失所养,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此外,在分娩过程中,如果产程过长或胎吸、产钳等工具使用不当,也可直接损伤元神之府而引起智力障碍。

因此,中医理论认为自闭症病因病机为肝失条达,升发不利;心窍不通,神失所养;先天不足,肾精亏虚。同时其发病与脑损伤、遗传等脑病变也相关。其病位在脑,同心、肝、肾三脏有密切联系。

3 中医方药的治疗

严愉芬和雷法清采用加味温胆汤配合教学训练矫治孤独儿童异常行为2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方药组成:橘红5g,制半夏6g,茯苓6g,甘草2g,竹茹1g,枳实4g,党参6g,石菖蒲5g,益智仁5g,生姜2片。每天1剂,水煎服,每日服2次。其认为自闭症患者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且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水谷精微需求旺盛,脾胃功能又相对薄弱,同时在自闭症患儿中偏食、挑食等饮食异常现象也会造成水谷精微来源不足,从而加重脾胃虚弱,故自闭症患儿的脾胃虚弱尤甚于一般正常发育时期的儿童。脾胃虚弱,脾运失常,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失常则致小儿脏腑组织及四肢百骸失养,生长发育障碍;运化水湿功能异常则导致病理代谢产物—痰湿的出现。

痰之为物随之升降,无处不到,故而古人云“怪病多属痰。”痰入于心入于脑,扰乱神明,则出现睡眠障碍,自伤、摇头、尖叫、傻笑等,痰湿郁久化热,痰火热炽心营,致心营耗损,心神失养,致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旋转、狂奔等,投以加味温胆汤,方中橘红、制半夏、茯苓、甘草、竹茹、枳实、生姜等,乃温胆汤组方,具有燥湿化痰、清热宁神之功效,对于痰证的治疗,朱丹溪曾指出:“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及“治痰先治气”等,因此,在温胆汤基础上加用党参以助茯苓健脾益气化痰之功;石菖蒲除了能加强本方化湿和胃作用外,尚具开窍宁神之功;益智仁既助参苓健脾,又具补肾作用,本方具有健脾燥湿化痰,理气宁神开窍功效,临床运用时应依据临床表现随症加减。

4 针灸疗法在自闭症中的运用

针灸治疗自闭症的主要方法有单纯针刺、电针、针药结合、针推并用以及心理疗法辅助针刺治疗等,均提示针灸治疗精神类疾病是有效的。

4.1 穴位按摩:周惠嫦和张盘德运用穴位按摩分为口唇按摩和头部按摩[3]。

4.1.1 口唇按摩上唇肌群: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方向揉按迎香、水沟、地仓穴,每穴约100次,然后揉按上唇肌肉2~3min;下唇肌群:用双中指或食指按上述方法揉按下关、翳风、颊车、承浆穴,并以食指、中指指腹缓慢揉按面颊部和下唇肌2~3min;按揉喉部廉泉穴,并以中、食指指腹按揉颈部喉结旁及下颌部舌底肌肉,然后对捏上下唇肌肉,被动让两唇相碰。

4.1.2 头部按摩按揉印堂、百会、脑户、风府、哑门、大椎等穴,每穴约100次,按揉额区、两颞区、颞顶区。穴位按摩组16例,总有效率达95%。

4.2 电针疗法:王春南,商淑云和魏晓红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电针行为疗法组,每日进行行为疗法训练及电针治疗[4]。针刺穴位取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印堂、脑户、脑空、内关、头针语言一区、头针语言二区、头针语言三区。以0.3mm×40mm毫针刺入,百会向后刺入0.5~0.8寸,四神聪向百会方向刺入0.5~0.8寸,得气后接通SMS-03型生命信息治疗仪,采用等幅疏密波,频率1.25Hz,百会、四神聪用“+”字形铜片置正极,神门置负极。每日1次,每次治疗50min,每周5次,2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电针行为疗法组30例患者,10例有效,总有效率为33%。

4.3 头针疗法:刘振寰,张宏雁,张春涛等选取38例患者应用自拟的头针疗法,即针刺四神聪、神庭穴、左右本神穴及左右情感障碍区,针刺后给予电刺激30min[5]。每周针刺3次,每刺10次,休息15天,共针30次(3个月)为1个疗程。38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4例(占36.8%),有效16例(占42.1%),无效8例(占21.1%)。随访1~2年,结果有效的30例中,有14例患者在逐渐恢复,其中9例能跟班就读。10例患者进展不显著,有6例患者病情退化、加重。近期有效率为78.9%,远期随访有效率为36.8%。

4.4 针灸推拿并用:琚玮和封玉用针灸治疗取穴百会、四神聪、神庭、印堂、廉泉、廉泉左、廉泉右、风府透哑门、内关、合谷、通里[6]。其中百会、四神聪、上星、神庭、印堂穴用1寸毫针与头或面成45°斜刺;廉泉、廉泉左、廉泉右、风府透哑门、内关、合谷、通里穴以1寸毫针直刺;进针后强刺激,留针45min,期间采用捻转手法强刺激行针3次,每日1次。

用推拿治疗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施一指禅推法于下关、颊车、地仓、人中、承浆穴,拿两侧风池、肩井穴,重点按揉廉泉、通里、风府穴。按揉患侧面部与口角部,推摩承浆穴,每次30min,每日2次。13例患者中,基本治愈0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85%。

4.5 单纯针刺:奚玉凤,刘媛媛,艾宙等选取具有益肾增智及开窍醒神功能的穴位[7]。第一组穴位为项丛针(哑门、风池、翳风、完骨),手智三针(内关、神门、内劳宫),颞三针(率谷、率谷前后各1寸处),头智三针(神庭、本神、百会);第二组穴位为舌三针(金津、玉液、廉泉),足智三针(涌泉、涌泉左一、涌泉右一),脑三针(脑户、脑户左右各旁1.3寸),四神针(四神聪)。两组穴位交替选用。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4次,3个月为1疗程。语言交流明显改善,32例患者,28例显效,占87.50%,3例有效,占9.37%。

袁青,吴至凤,汪睿超等把患者分为两组[8],其中靳三针组118例,穴位选取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定神针(印堂、阳白各上5分);颞三针(耳尖直上入发际2寸及同一水平前后各1寸,共3穴);颞上三针(左耳尖直上入发际3寸及同一水平前后各1寸,共3穴);脑三针(脑户、双脑空);智三针(神庭、双本神);醒神针(人中、少商、隐白);手智针(内关、神门、劳宫);足智针(涌泉、泉中—趾端至足跟后缘连线中点、泉中内—平泉中穴向内旁开0.8寸);舌三针(拇指间横纹平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1针—上廉泉,其左右各旁开1寸处为第2针廉泉左、第3针廉泉右);选用35号华佗牌不锈钢25mm毫针,采用捻转进针法。留针45min,其间每隔5~10min捻针1次,每天上午针刺1次,每周6次,2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月后统计疗效。病情程度轻者的总有效率为50%,中度的总有效率为86.7%,重度的总有效率为92.3%。

刘刚和袁立霞选取67例患者,根据纳入的标准和排除标准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9]。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针刺治疗采用辨证取穴,包括基本腧穴处方和辨证配穴处方,其中基本腧穴处方包括四神针、颞三针、智三针、脑三针、舌三针、手智针、足智针、四关穴。辨证配穴处方为,心肝火旺型加少府、行间;痰迷心窍型加丰隆、大陵;肾精亏虚型加太溪。针刺顺序:进针顺序为:四神针、脑三针、左右颞三针、智三针、左右手智针(劳宫→神门→内关)、合谷(双)、左右足智针、太冲(双)、其他配穴,最后针刺舌三针。出针时的顺序和进针时相反。每日1次,每周治疗6天,连续治疗并观察患儿12周。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4.6 针刺与其他疗法配合:马瑞玲,袁青和靳瑞把患者分为三组:针刺组、干预组、综合组[10]。穴位选取:采用“靳三针”疗法。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颞三针:耳尖直上,入发际2寸及同一水平前后各1寸,共3穴。智三针:神庭、本神穴。手智针:内关、神门、劳宫穴。足智针:涌泉穴、泉中穴(足趾关节中点与足跟连线之中点)、泉中内穴(泉中穴向内旁开8分~1寸左右)。开闭针:听宫、人中、隐白。舌三针:上廉泉穴、廉泉左穴、廉泉右穴(上廉泉穴左右各旁开0.8寸)。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干预疗法,于每日针刺结束后0.5h开始训练。综合组感觉因子、生活自理因子治疗前后无变化;综合组躯体运动因子、语言因子及交往因子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5 结语

5.1 中医理论认为自闭症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肾精亏虚;心窍不通,神失所养;肝失条达,升发不利。其病位在脑,同心、肝、肾三脏有密切关系。同时自闭症发病与脑损伤、遗传等脑病变相关。由于脑为元神之府,《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灵枢•口问》“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指出视觉、听觉与精神状态的病理变化都与脑相关。自闭症与心、肝、肾相关。遗传、发育障碍等先天性因素,应该与肾有关;七情的异常,责之于心、肝。

5.2 当今自闭症缺乏特效药物的前提下,针刺作为一种有特色的疗法,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同时临床上采用针刺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为自闭症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可以看出大部分穴位以头部为主。

《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选用头部穴位治疗自闭症,可以调整五脏六腑之经气,疏通经络,协调机体阴阳平衡。针刺穴位围绕病位在脑,与心、肝、肾三脏密切相关而选取,诸穴合用共达填精益髓、宁心安神、畅达情志的作用。位于头部之巅的百会穴、四神聪以及四神针,当髓海之输,具有补脑升阳的作用;“脑三针”当太阳之冲,为联络脑系的门户和空窍,可以协调肢体平衡运动;“颞三针”位居少阳,少阳居中在人身如门户之枢,转动由之,使营卫出入内外如常,可以疏通肝胆经络之气,平肝熄风,清肝泻胆,鼓舞少阳升发之机,有利于脑的康复。智三针主要用来提高智力水平。舌三针位于舌根部,为任脉脉气所发、阴维脉交会之处,临床多用于治疗言语障碍,针刺舌三针以通脑醒神,利咽生津,改善言语功能。而这些穴位中大部分与靳瑞教授的“靳三针”、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刺法”相关,并且疗效比较显著。因此根据针刺已有的经验,现在医务工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研究一些新方法,为针灸治疗此病取得更好地疗效而努力。

猜你喜欢
神针廉泉三针
探议廉泉穴※
廉泉致内藤湖南未刊书札
邵氏组方配伍突三针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观察
廉泉穴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
颈三针合肩三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神厨棱
舒淇晒素颜针灸照,“神针”能让人变美还能治过敏?
廉泉合谷刺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31例
靳氏膝三针为主治疗膝骨关节炎40例
针刺智三针和四神聪穴对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