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及对策

2012-04-13 03:15刘生龙
中小学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名著课外阅读读书

刘生龙

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的阅读作了相应的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在400万字以上。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他们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学生课外阅读有哪些误区?造成这些误区的原因是什么? 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呢?

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我对全区全体初中学生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全区乡镇中学中抽取了10所中学进行调查,其中城内中学2所,乡镇中心中学5所,非中心中学3所,共收回问卷3296份。对受调查的10所中学,还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现将调查结果阐述如下: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初步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相当广泛,喜爱阅读的学生占绝大多数。令人遗憾的是,在被调查的10所中学里,仍有2所尚无学生阅览室,占五分之一。这些学校的老师称,目前只能偶尔去图书馆借一些书回到教室来供学生进行自由阅读;而有不少班级从来不搞这样的活动,学生在学校里能接触的书籍仍然是仅限于教科书,学生的自由阅读只有在节假日,在校外进行。可见,这些学校中的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尚未得到充分的激发和引导,无论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学生阅读的人数少之又少,课外阅读大多数无计划,随意性强,不做读书笔记,不进行有意识的搜集和整理,只看个大概,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等等,这些将直接影响到课外阅读的质量。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误区及原因

1.从调查结果看,我认为困扰初中学生阅读有诸多的误区:

(1)阅读目的的盲目性、阅读层次的浅显性和阅读内容的隐患性。

课外阅读应以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健全心灵和人格、为终生发展服务为目的,由于受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限制,初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正确判断选择的能力,使部分粗糙、低劣甚至淫秽的文学作品在学生中大行其道,高雅严肃的作品被束之高阁、置之不理。有不少学生只喜欢阅读侦探、言情、武打等浅层次的文学作品。尤其令人惊叹的是,有不少的农村初中学生,至今手中还珍藏和借鉴着为数不少的《儿童创造》、《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等小学生读物,并对此爱不释手。至于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甚至充满色情、凶杀的精神鸦片危害匪浅,更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健康。

(2)阅读目的片面性。

由于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农村中学教师和学生存在功利色彩,误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功课成绩,只重视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否则拒之门外,故而对文学名著很少问津,甚至连书名都未听过。

(3)阅读时间不足。

据调查,有35%左右的学生平均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足半小时,寒暑假读完一部完整的大部头文学作品的不足25%。

(4)阅读过程随意。

由于学生在课余或校外不便于管理,加之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许多农村中学又没有相应开设阅读课,学生阅读不择时间、地点、内容,所以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也就保证不了质量。

2.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一项重在提高学生素质、发展自读能力的教学措施。目前,大多数学校评价教师仍是以升学率为唯一依据,大多数教师追求的是“短期效益”,对课外阅读望而生畏。大多数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轻视课外阅读;只教讲读课文,放弃自读课文;只学重点语段,课课做试题,天天练片段,周周有考试,月月搞模拟。学生整天泡在作业堆中,量化了“硬件作业”,却挤跑了课外阅读这一“软件作业”。沉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竞争,使不少喜欢阅读的学生难以开卷。

(2)家长反对课外阅读。

在“你家长对你的课外阅读持什么态度”一项调查中,只有15%的家长鼓励学生课外阅读,40%的家长反对课外阅读,还有45%的家长只同意学生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书,如教材辅导读物等。不少家长认为,课本要好好读,课外书是闲书,会影响学习,因此,看见孩子做作业就表扬,看见孩子看课外书,就采取没收、撕毁等手段。有些家长不但不支持孩子读书,自己也不读书、不购书,家庭中缺少读书的环境和氛围。在“学生课外书籍来源”的调查中发现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只有22%来自“父母购书”。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家中藏书100本以上的只占8%,50-100本的占5%,10-50本的占40%,1-10本的占9%,还有38%的学生家中根本没有藏书。很多学生家中的藏书都是些通俗读物及杂志,有中外名著的寥寥无几。家中藏书的数量和质量都不适合学生阅读,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

(3)教师不重视课外阅读。

在升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注重的是升学率,而学生是否看课外书则无人过问,因此教师不重视课外阅读。在“对你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影响最大的人是谁”的调查中,选择“老师”的只占6%;在“你阅读的课外书主要的来源是什么”的调查中,选择“老师指定”的只占16%。另外,13%的学生认为“老师反对”是造成他们“不看或少看课外书的原因”;83%的学生不知道“语文新大纲规定的中学生阅读的文学名著”,原因是语文老师未告诉他们。学生不但课外阅读少,课内的书也越读越薄,语文课本中的选学课文和古诗词诵读等因不在考试范围内,也从不去读一读,好端端的教科书被删成薄薄的小册子。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也十分有限。一位语文教师说:“现在教学时间紧,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连课本中文质兼美的文章也没有时间让学生细细地感受、欣赏、体味,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只会抠名词、背段意,根本不会独立地阅读一篇文章,更不会评析与鉴赏。”

(4)电视、游戏及通俗读物的冲击。

如今,电视节目丰富多彩,电子游戏厅、网吧遍布城乡,通俗读物充斥市场,不少学生将大部分课余时间花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读通俗读物上,从而放松了对文学名著的阅读。据调查,37%的学生认为“看电视、玩游戏”是他们不看或少看课外书的原因,50%的学生把“卡通书刊”和“武侠小说”当作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在“你最喜欢的杂志”的调查中,有74%的学生喜欢《少男少女》、《明星》、《故事会》等一些通俗读物,19%的学生喜欢看《中学生数理化》、《英语画刊》等学习方面的杂志,只有7%的学生喜欢看《散文》、《小小说选刊》等文学杂志。国外有的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为“文弃”,并加以抨击。久而久之,将会导致一代人的知识贫乏、思想贫乏、文学修养贫乏,这是十分可怕的。

三、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拓宽初中学生的阅读知识面,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转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减轻课业负担,还孩子以闲暇时间和自由发展的空间。

首先应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走出来,解放思想,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走出封闭、狭隘和沉闷的死胡同,进一步让课堂向社会和自然界开放,恢复知识生动丰富的本来面目,在学生中消除消极、病态心理,形成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其次,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色,做到勤学、敏思、笃行的统一,达到会学、乐学而且学实、学活;再次,澄清某些模糊认识,贯彻“减负”不减质的理念,明确课内外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先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怎么办?可用作家的伟大精神或顽强意志激励学生,可用故意设疑法吸引学生,可用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法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等等。教师通过长期的引导,使学生知道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情,足以长才”,“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逐渐明白了课外阅读可以增长知识、提高素质、陶冶情操,是课堂教学的有力配合。

3.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推荐有益读物。

在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学生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性,他们关注的是人物的悲欢离合,欣赏的是情节的离奇曲折,贪多而嚼不烂。应要求他们不仅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读健康的、科学的、深浅适宜的、分量适当的课外读物。每学期开始,师生可共同商讨、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并规定每生每学期读两三本书,平均每天写一百字左右的读书笔记,还规定阅读书目的范围,主要是教育部规定的必读篇目。

4.办好图书馆,创设阅读氛围。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三大支柱之一的校内图书馆,必须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多开辟阅览室,多安排阅览时间,多为学生提供高品位、高质量的图书,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让每个学生在阅读的世界里寻找精彩、有所收获;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积极向学生宣传推荐格调高雅、质量上乘、知识容量大、可读性强的好书、好作品,达到“开卷有益”,发挥核心书目的导向作用。

5.采用科学措施,切实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要想通过课外阅读迅速广泛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略。首先,每一两周可从语文课中拿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系统地指导学生的阅读并且制定明确的目标。同时,教师要介绍一些实用的阅读法,如自读一本书的方法、精读的方法、略读的方法等。

6.重视名著阅读,提高阅读品位。

名著以其无与伦比的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尤其是在当今,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阅读名著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并将名著阅读训练系统化、科学化。首先,阅读名著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完整人格;其次,阅读名著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再者,许多名著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教师在借助名著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抽象思维,为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巩固课外阅读成果。

学生经过课外阅读,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收获,因此,教师要提供舞台,让学生面向广大师生汇报自己的读书心得、研究成果和情感收获,让他们大胆展示自己的学识、自己的风采,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如开展阅读名著的知识讲座,召开读书汇报会和经验交流会,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举办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读书竞赛,办好手抄报、黑板报、墙报,以及古诗文朗诵比赛、辩论赛等等。事实证明,语文活动会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为了能使孩子们得到最大的财富,社会各界都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爱读书的下一代。我们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我们广大的中学生,净化文化市场,保证他们阅读到人类的精品,使他们的心灵得到人类美好文化的熏陶,使我们的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民族。

猜你喜欢
名著课外阅读读书
我爱读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