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质量管理与标准化

2012-04-14 10:17
水利技术监督 2012年6期
关键词:产品质量标准化标准

金 玲 吴 剑

(中国水利学会,北京 100053)

1 质量管理及其重要意义

所谓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等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一般而言,质量管理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规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可见,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制定、实施和实现质量的方针与目标,而质量管理的主要形式是质量规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1~4]。

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从本质上看,其仍是管理的一个方面,因此必然具有管理的共性,但由于其是在质量方面所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活动,因此又具有与其他管理活动不同的特殊性。

为保证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能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处理,以确保及提高产品质量,使之符合管理及市场的需要,好多企业都要制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因为产品质量代表了一个国家或是一个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生产水平、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所以其不但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质量管理又直接决定了质量的品质,因此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产品的质量决定了产品的生命力,一个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决定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6]。

第一,能够影响和改善企业整体管理方式。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前后质量管理中普遍存在家长制、生产经营标准化观念淡薄、缺乏管理刚性等问题。而加强质量管理,特别是对产品质量的检验、确认进行规范,从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健全质量体系,能够影响企业管理使其走向规范化和现代化。

第二,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产品质量一直是关乎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技术监督部门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一直存在或大或小的不足,特别是最近在奶制品、地沟油等领域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在消费者中的信誉进而影响的企业未来的发展。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使得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自然水涨船高,从而提升企业的信誉,进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优势。

第三,能够增加对企业的文化建设。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必须要重视孕育自己的企业文化,而在建立健全质量体系的过程中都必然会涉及到以下内容,即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确立高质量产品与服务的经营方针,在所有员工的心中树立起质量第一的观念,而这恰恰是需要通过领导的身体力行,将这种质量优先的观念灌输到企业文化中,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如九江长江公路大桥,为打造成国优精品工程、建设世界一流桥梁,项目建设一开始,九江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办就着力在管理上功夫,质量管理铸造百姓放心桥 。

2 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的异同

与质量管理相比,标准化也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而日益受到企业的关注和重视。可以说,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有很多相通之处:二者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又都反过来成为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二者都是企业现代科学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都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都必须严格以生产的客观规律以及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二者都是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二者都要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也即标准不是越高越好,质量也不是越优越好,不计生产过程付出的代价而盲目追求高标准和优质量并不是其本质[7~8]。

然而,二者又存有很多区别,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9]。

首先,二者的作用对象不同。质量管理的对象主要涉及产品、过程以及服务,产品质量对物,工作质量对人。而标准化的对象则主要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具有多样性以及相关性特征的复杂性事物,技术标准针对物,管理标准针对人。

其次,二者的关注重点不同。质量管理的重点自然要突出“管理”,重点在于使用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而标准化则要突出一个“化”,重点在于制定和实施标准。

再者,二者的职能分工不同。质量管理主要是要确定产品、过程以及服务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等,并依次开展实施质量管理的活动,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和评价以确保其满足要求。而标准化的职能则较为宽泛,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最后,二者的要求不同。质量管理始终强调的是质量第一,即始终把质量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地位,使产品和服务都能满足相应的质量要求。而标准化则要求符合权威性、科学性、群众性、连贯性、系统性和明确性等原则。

3 标准化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为规范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好多企业制定本企业标准管理手册及培训计划,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了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虽然作为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但是随着对质量管理以及标准化理论的持续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为不断持续改进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质量管理已经由原来的狭隘的对产品性能的检验发展到对产品从市场调研到生产、售后服务整个过程所进行的全面管理,而标准化也已渐渐渗透到质量管理中来,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可以说标准化的融入对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0~11]。

第一,标准化是企业进行质量管理的基础和依据。众所周知,标准是评价和衡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尺度,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换言之,没有各类标准,质量的评价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也就谈不上进行质量的管理。纵观世界各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无一不是从制定标准着手的,依据制定的标准来检验和评价质量的好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并进行反馈进而完善质量管理工作。

第二,标准化提高了质量管理的效率、降低了质量管理的成本。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对对象进行简化、优化和统一,从而实现一定范畴的最优秩序,具体到质量管理而言,在质量管理的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先进的方法,把这些先进的方法固化为质量管理的标准,恰恰能够利用优秀的、规律性的内容避免质量管理工作在琐碎重复的事务中徘徊,从而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降低了质量管理的成本,使得质量管理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第三,标准化管理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进行质量管理首先要有完善的质量管理标准,也即“质量管理,标准先行”;进行质量检验和评定则要求建立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而建立质量体系要按标准的要求选择模式,编制标准化的质量体系文件;最后,质量记录要有统一的规范化的格式。可见,对产品质量实行全过程控制都要有相应的标准化工作。

第四,标准化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需要。产品和服务质量是企业业绩的主要因素,顾客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期望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不断改进质量对于获得和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必要的,因此,企业都希望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的要求,这样的要求目前通常是由规范的标准来体现的。也就是说,制定标准能够客观上实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目的,也即客观上实现了质量管理的目的。

因此,质量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对于企业发展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大中型的工程项目建设中,企业一定要大力推行管理标准化活动,突出抓好管理行为标准化、工地建设标准化、项目施工标准化、安全环保标准化、考核推广标准化,并实施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新举措,从而形成标准化的质量管理。

4 结 论

综上可述,质量管理直接关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而标准化作为与质量管理休戚相关的基础性工作,对于质量管理水品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同时充分地重视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才能使得企业更好的保证其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而使得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1]李镜.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田武.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3]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

[4]陈素枝.谈现代质量管理的特点—对ISO9000系列标准的理解.印刷标准化[J].P6-9,1994(2)

[5]吕健华.质量管理观念的发展历程.刊授党校[J]. P22-23,1997(9)

[6]杨树金.加强基础管理.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企业研究[J].P13,2010(10)

[7]花慕才.论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的关系.上海标准化[J]. P32-34,1997(1)

[8]余定仁.论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管理的同一性.轻工标准与质量[J].P111994(3)

[9]毛艾崇.浅析企业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电动工具[J].P6-8,2008(2)

[10]丁正平等.论标准化工作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作用.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P91-93,2011(2)

[11]汪华斌.谈现代化质量管理与企业管理标准化.大众标准化[J].P5-7,2005(6)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标准化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产品质量好 认证不能少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