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地域建筑:柳州骑楼的保护与更新

2012-04-14 15:39李宏俭
四川建筑 2012年3期
关键词:骑楼柳州历史

李宏俭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柳州545002)

1 传统地域建筑——骑楼的价值

“地域建筑”是指建筑与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文化传统、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之间密切关系的特定建筑。它一般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地域性,具有特定地理空间或地域单元;二是普遍性,在地域普遍存在并且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密集程度;三是关联性,与所在地域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密切关联并且和谐共生。它往往代表展示地域文化品质、价值取向和生活情调的人文景观。

骑楼就是这样的传统地域建筑。

1.1 骑楼的建筑价值

骑楼是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建筑,它汲取了西方敞廊式建筑的特征,并与中国内地传统的“檐廊式”建筑形式相融合,杂糅了中西建筑各具特点的立面造型风格,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它体现出岭南文化不拘一格、兼收并蓄的内在品质,堪称研究岭南文化特征的“活化石”,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1.2 骑楼的历史价值

建筑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且处在一定的时代。骑楼建筑是我国近代建筑和城市发展史上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性建筑类型,骑楼集中反映了岭南地区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的城市风貌特色,见证了城市社会历史发展的沧桑历史。

1.3 骑楼的社会文化价值

骑楼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碰撞结合的产物。它是岭南多元文化的代表,折射了城市文化的各个方面,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骑楼的自然、人工的环境,体现着传统的城市文化,是近百年来市民生活的承载体,在市民心目中具有深厚的社会价值。

2 柳州骑楼历史与现状

2.1 受骑楼庇荫的年月

骑楼是集商业、居住、人行交通、休息、娱乐为一体的混合型建筑。翻阅柳州史志,柳州的骑楼始建于1927年,仿沿海城镇模式,随着马路的开辟而同时兴建,俗称“粤式骑楼”。至1946年,柳江南北两岸的主要街道和商业区均建有骑楼。

骑楼的建成,给柳州居民带来很多好处,故此老年人多怀念那受它庇荫的年月。骑楼可遮日蔽雨。盛夏之日,骄阳似火,但行走在骑楼底下,就可避开烈日照晒,且有清凉的感觉;如出门不巧遇到下雨又没有带雨伞或雨帽,你在骑楼底走完一两条街都不会被淋湿头;夏日的晚上在此吃饭、喝茶、乘凉、戏耍,邻居们相互走动串门,加强邻里的亲善关系,成为邻居住户的交往场所。住在骑楼房的居民则更享受骑楼的好处:夏日被日头晒热了的马路蒸发出的热气,因为隔了骑楼,热浪不会直冲进屋;上临街楼房,会有“登上骑楼观街景”的优越感,过去有重大节日或过年时,总有提灯游行或舞狮子过街,在骑楼上观看,那是最佳站位。

2.2 老骑楼见证昔日繁华

旧时,柳州河北片的小南路培新路、五角星、东方红(现钟楼下),河南片的鱼峰路、谷埠街一带,都是风格划一的骑楼。而这些地方也都曾经是繁华的商业街区。民国时期,小南路是经营布匹百货的商业街,名为苏杭街;培新路在民国时期有被誉为广西第一戏院的曲园;谷埠街是著名的米市。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方红是卖衣车及配件的国营商场;鱼峰路是河南片的主要商业街,有机电商店、肉店、饮食店;五角星则是全城的中心,人民电影院、柳州剧场、人民饭店、百货公司、土杂店、鞋店、服务公司的饮食店、水果店,都集中于此。

回忆起太平西街的昔日繁华,老柳州们介绍,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太平西街商业活动非常繁荣,卖药材的、卖菜的、卖米的、卖竹木制品的商贩到处都是,甚至柳江、柳城一带的人都到这里做买卖。

骑楼见证了柳州商业的繁华历史。

2.3 残存骑楼已无多

柳州人热爱骑楼,因为几代人都在依傍着它遮风挡雨。特别是上了些年纪的人对市中心老街的骑楼很怀念。骑楼是老柳州的神韵,只可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一幢幢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一大批的骑楼街道只能在人们的记忆中搜寻了。

如今,随着旧城改造,大部分过去的骑楼街已经消失,仅余中山西路、小南路、太平西街等处还有少量残存。大部分居民将老骑楼改建成红砖结构,青砖与粘土砖混合结构的骑楼越来越少。太平西街建于解放前的老骑楼只剩下5栋,其中最早建设的48号已经有80年历史。那些尚未直面被拆命运的骑楼街道在风吹雨打之中,大多数残旧不堪、伤痕累累,满目疮痍、飘摇不定的状况实在令人痛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讲,在柳州最有价值的、最有历史的建筑是骑楼,而破坏最厉害、市容最差的也是骑楼。

在城市改造的大潮中,柳州的老骑楼不断消失,逐渐成为了寻旧怀古的陈迹。

3 骑楼的保护、利用及更新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与其它中国传统地域建筑相类似,人们已经逐渐地认识到了骑楼建筑的价值。一种传统地域建筑形式要在现代社会继续延续其生命力,除了自身的历史价值之外,还必须与当代社会、经济、管理体制等保持高度的契合。像柳州这样的传统骑楼,在保护、改造、更新乃至重生的实践过程中,如何做到既保护好骑楼这一富于传统魅力的景观,又有效地推动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1 保护整体风貌的原则

骑楼通常以街形态出现的,因此骑楼街道的整体格局与整体风貌是骑楼特征的重要要素。从城市层面上对骑楼形态的应用,是整体性原则的应用,骑楼整体风貌体现其地域性特征,同时是历史记忆的载体。脱离了骑楼整体形态——完整的骑楼街、骑楼街区,单个骑楼单体的“点”的意义有限,正是骑楼整体风貌与骑楼街道空间才是传统空间的活力得以存在与维持,因此保持骑楼整体风貌是骑楼保护与更新的首要原则。

3.2 传统元素与现代空间设计融合的原则

保护骑楼不继续遭到破坏的前提下,尽量维护骑楼,尤其是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骑楼的原汁原味的老面目。对于一般建筑,可以从传统建筑原型中提取某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元素,如山花、女儿墙、罗马柱、满洲窗、砖雕、灰雕等等,进行移植或和整饰加工;也可以将其加以整理和抽象、简化和升华、概括和提炼之后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使具备浓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符号有效的传承于现代建筑之中,才是现代建筑设计运用传统建筑符号的核心和精髓。

3.3 尊重地域文脉的原则

建筑本体的文脉延续性重点在于寻找“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时代的)”的契合点,以实现建筑文化的延续,并达到城市整体文化的传承受与延续。

在骑楼更新实践中,应与其所在的区域的建筑、环境与城市空间、区域文化相协调,尽可能合理地利用其所在地的地域特色,考虑周围环境的历史文化内涵、时空连续性、整体与局部、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关系。只有以尊重地域文脉的态度,尊重保护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环境、城市传统格局和空间特色,才能使城市的建筑与空间得以传承、延续。

3.4 追求综合效益的原则

商铺在骑楼建筑中占主要地位,骑楼形式充分显示出商住建筑的个性。商住合一是旧时骑楼建筑居民的生活方式,传统骑楼建筑中的居民多半经商或从事小手工业生产经营,重复着日间经营、晚上在铺上或铺后生活的方式。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骑楼建筑也需要追求综合效益,需要更多样化的功能,赋予骑楼发展的生命力。骑楼建筑的保护和更新,不仅商业经营要多样化,市政和服务设施也要多样化,如应设有休憩、服务、娱乐及绿化设施等,在骑楼中开辟多功能空间作为群众表演、展示、游戏、休憩等场所,是一种很好的决策和选择。

4 结束语

骑楼,作为中外文化的融合体,显示着历史建筑的特有风貌,反映着历史的沿革、文脉的连续,展现着其特有的时代特征、文化特征和地域特征。传统地域建筑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保护和更新的动态过程。我们对传统地域建筑保护与更新应尊重历史文化的发展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传统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发展性的有机结合,让传统地域建筑在城市中发挥出新的活力!

[1]梁晓丹,胡通.城市更新过程中对城市骑楼街区的再利用[J].山西建筑,2008(6)

[2]林琳,陈洋.国内外有关骑楼建筑的研究述评[J].建筑科学,2006(10)

[3]陈瑜.骑楼形态在现代城市·建筑中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6

[4]李颖,刘云亚.广州市骑楼街的保护与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2(1)

[5]周群能.广西新闻网[OL].2010-09-30

猜你喜欢
骑楼柳州历史
室外微气候对骑楼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柳州老年大学校歌
新历史
骑楼的故事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