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

2012-04-23 03:39苗振青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子系统

苗振青

(中原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1].适时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特别是准确选择和有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产业整体高度和竞争力,是保持其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3].科技创新体系主要由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外界互动等要素组成,科技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4].目前,中国已基本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5].自中国正式提出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国内一些学者对科技创新体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界定、组织形式、发展规律、政策引导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6~8],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体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的研究,包括财政府扶持和引导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二是科技创新体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包括科技创新体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路径选择、培育方式影响等.这些研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分析和研究了科技创新体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和促进作用,但缺乏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为了有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者阐述了科技创新体系所包含的子系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以推动和促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1 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部作用子系统

1.1 主体创新系统

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创新系统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多方互动过程.在主体创新系统中,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以知识创新为重点,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知识源泉.高新技术企业以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为重点,是创新的主体和核心,构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政府以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环境创新为重点,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助推器.科技中介机构以服务创新为重点,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催化剂.在主体创新系统中,各创新主体按照市场规则,以分工合作和利益共享的方式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机制.

1.2 知识创新系统

科技创新体系的知识创新系统是由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大学及培训机构、中介机构、科研机构(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研发中心等)组织构成的知识创新网络系统.知识创新系统的核心是科研机构(包括国家科研机构和部门科研机构)和大学,还包括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9].知识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转移,通过知识创新系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供良好的知识支撑.

1.3 技术创新系统

科技创新体系的技术创新系统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技术转移市场等要素.技术创新系统的主要主体是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创新系统中,企业通过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向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化,企业本身需要由重点扩大生产能力向重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化,增加自主知识产权,获取创新竞争优势.技术创新系统主要由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吸纳知识创新系统所产生的创新性知识,再将知识转化成为原创技术,并将其工程化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进而设计、生产和销售适合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产品,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价值,扩大原创技术的来源,进一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实力.

1.4 管理创新系统

科技创新体系的管理创新系统是政府通过对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服务机构和创新成果转化机构的正确引导和激励,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制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制度和政策,使得各个创新组织能够相互有效协作和配合,以发挥创新主体的最大效用.管理创新系统是各创新主体、创新服务机构和创新成果转化机构的粘接剂和创新活动的催化剂,是科技创新体系正常运行的润滑剂.通过系统内各个创新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知识和技术扩散、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功能,保证创新组织之间知识、信息与资源的流动畅通,有效实现官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运作效率[10].

2 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外部作用子系统

2.1 科技创新外部支持子系统

2.1.1 人力资源支持子系统 一方面通过建立完善的创新性人才薪酬体系,提供高层次的收入补贴,从外部大力引进专业性人才.另一方面,在内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制定完善的梯度培育方案和人才晋升体系,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充分提升和激励人才的创新能力,形成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制定科技成果入股管理办法、建立科研奖励制度等手段建立多样化的奖励机制,激励科研人员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2.1.2 金融创新支持子系统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适合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型投融资体系,包括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新型信贷体系和保险、担保联动机制,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等.通过建立新型投融资体系,有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化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快速市场化,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得以蓬勃发展.通过科技创新体系的外部支持系统,促使各种资金(包括各种资本市场提供的资金)投入、人才投入合理有效配置,形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持续支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2 科技创新外部服务子系统

2.2.1 政府管理服务子系统 该子系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起到引导、激励、服务和规范4个方面的作用.在政府引导方面,通过制定中长期规划,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通过给予科研经费和补贴支持,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风险承受能力,引导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技术转化和升级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在政府激励方面,实行财税优惠政策,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的研发、生产和消费,制定政府和企业采购优惠政策,拉动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的需求.在政府服务方面,通过资金和政策扶持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支持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研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后续力量.同时不断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化搭建桥梁.在政府规范方面,建立和完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11].

2.2.2 科技创新环境子系统 该系统包括创新软环境和创新硬环境,创新软环境包括服务环境、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创新硬环境包括技术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产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环境系统是科技创新体系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通过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使得各类创新资源在科技创新体系内部有效积聚与扩散,形成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3 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

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包括市场利益驱动机制、竞争与协作机制、政府引导支持机制、学习培训机制和信息互动机制(图1).

图1 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Fig.1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3.1 市场利益驱动机制

科技创新体系的市场利益驱动机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基础性的资源配置作用和激励引导作用.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根据市场信息,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

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利益驱动机制体现在微观层面上是科技创新体系的外部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支持子系统对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支持子系统,大力引进高技术专业性人才,形成科技人才聚集的创新环境,同时为科技人才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合理的激励机制,包括改革产权制度,把科技人才的智力作为资本入股,形成相应股权,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利益驱动机制体现在宏观层面上是各创新组织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在高额预期创新利润的驱动下主动联系和结合,进行高效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交易、科技成果转让、项目合作和中介信息服务等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资源与分配利益,推动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效率的创新活动.

3.2 竞争与协作机制

竞争与协作机制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类创新主体,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协作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有形创新资源和无形创新资源的相互结合与相互转化,建立全方位的以资源最优配置为目的的竞争与协作机制.

在市场机制比较完善的情况下,企业之间通常存在2种竞争.一种是以工艺创新、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同质产品间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的竞争.另一种是以产品创新为基础的非同质产品间以生产差异化产品或提高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为目的的竞争[6].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与创新能力的竞争.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的有效竞争,激发产业内部企业的创新活力,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同时竞争也促使其他创新服务机构积极为企业提供高效的、及时的服务,从而提高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运作效率.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可以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成立合作实体、委托研发等方式进行有效的协作,企业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研发机构的研发资源,提高自身的研发效率,同时还可以为自身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形成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科研团队.企业和企业之间则可以结合自身创新能力的实际情况,成立研发联盟,充分利用双方的研发资源,实现创新能力的优势互补,通过有效的协作创新共同提升创新能力.

3.3 政府引导与支持机制

在政府引导与支持机制下,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以及发展重点,正确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针对不同的产业制定具体的专项计划,确定科技研发和产业培育的优先领域.同时充分发挥重大专项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与科技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政府主要采取财政手段、经费支持、制度政策和法律规范,以发挥政府的宏观调配和支持引导作用,充分调动科技创新体系内外各种要素和资源,实现知识、技术和信息的快速有效传递,达到创新资源的多角度互动.政府部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充分调动各创新主体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内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管理和监督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其合理发展并为创新主体提供高质量服务,促进企业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活动,推动技术创新的市场化应用,形成政府支持引导机制和市场利益驱动机制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3.4 学习培训机制

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创新主体可以通过学习培训机制吸纳、应用和扩散新的知识,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创新主体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创新型组织学习分为单环学习方式和双环学习方式[12].1)单环学习属于修正型学习,它是创新型组织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单环学习可以使创新型组织发现自身的策略和行为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的偏差并及时予以纠正,使创新型组织的正常运作能符合既定的运作要求,与外部环境相适应.进行单环学习的创新型组织注重致力于解决当前问题,其目标是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创新环境,使组织在变动的环境下保持相对的稳定.单环学习没有主动跟踪和预测外部创新趋势,也没有及时检查组织的规范和要求是否合乎未来创新变革的要求,无法从战略上改进自身的创新行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2)双环学习方式属于改进型学习,它是创新型组织在制定创新战略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和分析外部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组织内部信息以及自身对知识的不断学习和吸收,对组织原有的规范、要求和目标产生质疑,并不断对其加以修正和改进,从战略上改进自身的创新行为以达到主动适应未来创新环境变化和要求的目的.通过改进型双环学习,创新型组织不仅要及时发现自身的策略和行为与外部的创新环境之间存在的偏差,而且还要发现自身在指导策略和行为的规范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改进或转换原有的企业运作和组织模式来增强自身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的创新竞争优势,最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具体的学习培训机制主要包括下列学习方式:“干中学”与“用中学”,从供应商-生产者-用户信息交互中学习,从本行业科学与技术发展中学习,从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中学习,根据自身的知识需求进行学习,自主充电式学习及企业内部的长期、短期培训,其中科技创新人才的继续教育是学习培训机制的核心.

3.5 信息互动机制

科技创新体系的信息互动机制使得各种信息在体系内的各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内的各主体之间,子系统与主体之间,子系统与体系之间,主体与体系之间以及体系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有效的传递和反馈,提高了科技创新体系内部的信息开放程度,也加强了科技创新体系内外部的信息交流.通过各种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反馈,使得整个科技创新体系内部的各个创新组织都能及时获得有效信息,从而作用于创新主体所涉及的创新目标制定、创新方案选择、方案实施及措施与监控做出决策的整个过程.

创新主体的决策机制包括创新决策主体、决策权、决策信息和决策原则4个基本要素[13].决策是一个过程,而基于成本最优化的信息收集与处理则是这一过程的首要环节,信息的有效收集和及时反馈是决策准确性的保证,通过科技创新体系的信息互动机制,有利于提高创新主体的创新决策水平.同时通过与国际技术市场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及时获取国际市场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新进展情况,并通过技术引进、技术转移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科技成果,将引进的知识和技术消化和吸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步伐.

4 结语

在分析了科技创新体系各个内部子系统和外部子系统作用的基础上,认为科技创新体系的各子系统主要通过以下机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即市场利益驱动机制通过合理配置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的资源与分配利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基础性的资源配置作用和激励引导作用.竞争与协作机制促进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有形创新资源和无形创新资源的相互结合与相互转化,有效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政府引导与支持机制统一协调和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有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与科技规划的衔接与协调.学习培训机制通过提升创新主体吸纳、应用和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提高创新主体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信息互动机制使得整个科技创新体系内部的各个创新组织都能快速、及时获取有效的技术和市场信息,从而作用于创新主体所涉及的创新目标制定、创新方案选择、方案实施及措施与监控做出决策的整个过程,提高创新主体的决策水平.在完善由市场利益驱动机制、竞争与协作机制、政府引导支持机制、学习培训机制和信息互动机制共同组成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体系各个子系统有效推动知识、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市场、政策和管理等创新要素资源的整合,加快创新活动,推动成果转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1] 熊勇清,李世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3):54-58.

[2] 龚惠群,黄超,王永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规律、培育经验及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3):78-81.

[3] 陈柳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39-45.

[4] 冯之浚.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与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5] 石定寰,柳卸林.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想[J].中国科技论坛,1998(9):7-11.

[6] 吴贵生,王 毅.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 邓龙安.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路径选择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2,30(2):37-41.

[8] 肖兴志,韩 超.发展战略、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10(8):40-44.

[9] 张家明,胡隆基.我国高校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研究[J].当代经济,2012(3):101-103.

[10]邓龙安,刘文军.产业技术范式转移下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自适应创新管理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29(2):7-11.

[11]毛金生,程文婷.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政策初探[J].知识产权,2011(9):63-69.

[12] ARGYRISC.Knowledge for action:a guide to overcoming barriers to organizational change[M].San Francisco:Jossy Bass,1993.

[13]刘友金,陈文化.论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特征——兼谈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机制中存在的缺陷[J].湖南社会科学,2000(6):35-38.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