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河道风景化治理理论刍论

2012-04-23 06:08李国新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35期
关键词:河道城镇风景

李国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迅猛,各地政府相当重视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加大投入,渐渐改善了城镇水环境,人们对人居环境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现阶段城镇河道水系现状存在问题,针对现存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河道风景化治理理论,并结合相关实例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河道风景化治理的理论。

关键词:城镇河道、风景化治理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物质文明得到空前繁荣,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城镇内容及形式变化巨大,在物质文明空前繁荣的同时,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深、生态遭到破坏等问题在城镇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需求越来越高,已经兴起了许多水利工程。目前,河流内排入了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严重影响了河流形态、运动规律、资源能力及河水品质等,我们面临着严重的河流生态危机:水质污染加剧、湖泊干枯、河床萎缩、河道断流、尾闾消失、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等。

二、现阶段城镇河道水系现状存在问题

1、大量农田被房屋和路面等覆盖,水面积减小,水面率下降,使得河道的调蓄和排泄能力锐减;另一方面,河道下游情况发生较大的变化,地面产流加大、汇流时间缩短,排水强度有增无减,河网水位雍高,排水不畅,造成内涝。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为村级河道淤塞面广量大,加之水利维修经费不足,年久而堵塞;其二为工业与市政建设的发展,不少村级河道湖泊被任意填没;其三为在道路交通建设中,村级河道被填没或埋设涵管,从而形成水系不畅,减少了水面积,也加速了河道的淤塞,排涝能力远达不到标准;工程配套不足,设计标准不高,机电设备动力老化严重,年久失修,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等。

2、许多河网水系破坏严重

受社会经济发展及基础建设等因素影响,加之缺少完备的河网水系规划,甚至出现许多在进行地块建设过程中随意填没河道的现象,造成许多河网体系布局破坏严重,短时间很难恢复,无法满足小城镇开发建设的需要,一般来讲,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1)河网布局缺乏合理性,水系不畅通。在河湖水面下降的同时,现存河道的分布也缺乏合理性,在一些城镇区、工业区河道稀疏,具有较多农业区河道。

(2)部分河道被填,产生断头河,导致总体水面率下降。

(3)路河交叉建筑物严重束水。在进行开发建设过程中,太过重视节约工程投资,在路河交叉处,设置太多束水涵洞小桥,甚至直接筑坝堵断,导致水流不畅。

3、一些河道雨污合流,水土保持滞后,水环境恶化。在规划范围内,缺乏污水处理设施,使得乡镇企业发达地区很多河道由于雨污合流,严重污染了河道,甚至导致发黑发臭,COD、BOD以及氨氮超标严重,水环境进一步恶化。一些沿河居民向河道内随意倾倒垃圾,导致清水河成为垃圾河,导致河道出现淤塞、水流缓慢,暴雨时河水位升高,对河道排水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河道两侧为设置防护绿地,住宅和工业厂房建设大部分沿河堤进行,水土保持建设相较于工程建设滞后严重,不但影响防洪综合效益的发挥,也对水环境产生了影响。

4、地面沉降严重降低了防洪工程的标准。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严重,降低了防洪工程的标准。

三、风景化的治理理论

1、风景化的治理理论概述

城镇河道风景化治理理论即在开展城镇河道治理过程中有机结合生态建设、防洪排涝、景观建设等治理目标,以河道流经地不同的地段特征和文化内涵为载体,针对河段的不同采取针对性措施,辅以健全的城镇河道管理实体和法规,开展风景化治理。明确城镇河道一带管理实体、健全法规的动感生态“风景区”,最大程度保证人居环境统一于自然环境,实现一劳永逸的效果目标,推动城镇地段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是风景化治理最终目标。

2、风景化治理理论在城镇河道治理中的具体表现

(1)治理前期

第一步是要对工程开展可行性研究,对该河段的具体现状加以明确。评价经济和环境,对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加以权衡。在开展工程勘察过程中,不仅要开展常规的水文、地质的测量勘察,还要对相关范围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其中调查该范围内城镇水系统、生物群落的现状是重点,还要开展对当地人文景观、治河历史和措施的调查。第二步是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最大程度按照自然河道纵、横延伸与自然风景相协调,让河道断面呈现多样性变化特征,应避免河床的平坦化。将河道地段的自然特征和人文气息融入到堤岸防护工程的设计,并强调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在确保堤岸安全的基础上,做到结构形式上协调于周围自然景观,将“动感”效果重点突出,以实现生态和景观的堤岸形式多样性。进而在规划和设计方面,形成河道治理“风景区”。

(2)治理建设阶段

形成河道“风景区”最为关键的一步是治理过程。所以,要重视施工地段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对工程地段的水系统进行完善,防止出现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性重复建设;而且,还要重视保留河段本身的天然的美学价值和人文内涵,尽可能在景观施工过程中选用天然材料,尽量减少钢筋混凝土人造环境。

(3)管理维护阶段

为实现“风景区”的效果,减轻治理后对生态系统及自然环境的冲击,并确保工程的寿命,在强化工程的前期养护的同时还要重视后期管理。一直以来,人们缺乏对水的法律意识,很少有城镇河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城镇河道具有众多管理者(水务、市政、建设、交通、街道办等),未能明确主管实体,经常出现“九龙治水”现象。所以,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办法及措施,结束“九龙治水”的现象,从法治层面对河道治理效果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四.北京地区河道风景化治理实践

北京地区从2002年开始实施“生态治河”工程,加强对河道排污口的治理,同步进行了河道整治与排水管网改造,使雨水和污水分流得以实现,共有截流排污口230多个,利用改造污水口、修建浮箱式拦污闸门、安装拦污栅等多种手段截污治污,最大程度降低入河污水量,确保河道的清洁,沿河铺设污水管线,收集污水,尽量避免污水直接入河。

通过治理,凉水河下段河道多年黑臭的水质开始还清;北护城河、坝河等奥运主场馆周边水系实现水环境治理目标;永定河、潮白河生态治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北京在实施生态治河的过程中,重视营造河道的天然状态和亲水空间,通过在主河床中开挖蜿蜒曲折的蛇形子槽,枯水季节滩地形成茂密的草丛,为食草性昆虫及鸟类提供栖息环境;通过在河道中人工填筑形成的四面环水的小岛,或在河底安放大石头,使水流富于变化,为生物创造出富有多样性的环境条件;通过采用驳石护岸、仿木桩护岸等生态方法进行河岸防护;在河道设计时注重景观需求,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宜弯则弯,使河道成为靓丽的自然风景线。

四、结语

总之,在进行城镇河道治理过程中,开展河道风景化治理将是一个与科学发展观相符的系统工程,与以往河道治理理论相比,综合包含了生态环境、防洪排涝、地域特征、人文景观、法制管理等众多因素,这是传统河道治理理论无法做到的,必将成为未来城镇河道治理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凤爱:《浅谈城镇河道治理与水土保持》,《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0年04期

[2] 甄亮中 蔡茜:《关于北方城镇河道治理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年10期

[3] 王晓琴:《城镇河道风景化治理理念初探》,《技术与市场》, 2012年06期

[4] 赵欣 陈丽华 刘秀萍:《城镇河道景观生态设计方法初探》,《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06期

猜你喜欢
河道城镇风景
弯道之妙
撮粮之术(下)
河道里的垃圾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与对策分析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