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空间层次解析

2012-04-23 06:08吴新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35期
关键词:层次要素空间

吴新

摘要:

本文从空间的层次来解析居住建筑,三个层面:功能空间、心理空间和行为空间,对创作中空间界定进行总结,使它有条理,并系统化,对居住建筑的设计进行全面的认识。突出空间在居住建筑中的地位,为居民创造出更适合的住所。

关键词:居住建筑 空间 层次 要素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space level analysi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three dimensions: functional space, psychological space and action space, the creation space defined were summarized, so that it is organized, and systematic, on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for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Prominent space in residential building status, for the residents to create a more suitable shelter.

Keywords:Residential Building space Level Elements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居住建筑的现状

居住建筑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物质条件,是家庭的物质载体,也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物质消费资料,它可以满足人们生存、发展以及享受等多层次的需求[1]。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良好发展是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在近代,机能主义理论,对城市设计、居住空间的影响非常大。在二战之后,这个理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主导了欧洲及美国大部分城市的开发,并提供了快捷和经济的营造方式,使得住宅产业化成为趋势。但偏重于效率的考虑,造成都市中建筑与空间环境的分离。欧洲传统城市的形式中,在密集的建筑物当中分割出道路与广场,形成传统都市中的,将各散乱的部分连成一体,形成公共空间结构性。罗马的Navona广场区域的街道与广场,就是由建筑体分割出来的(如图1)。

图1罗马Navona广场

二、居住建筑空间的层次关系

对空间概念的演变及空间体系的形成作阐述,论述建筑理论中空间和空间体系的发展,以建筑空间体系理论为依据对居住建筑进行剖析,提出三方面的空间:功能空间、心理空间和行为空间,居住建筑与城市关系进行分析,更广地看待居住建筑空间。

1、 空间与空间体系

虚拟空间,从某个学科角度,分成了有特征的构成,多学科的渗透,使虚拟空间变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空间复合体。当空间开始被形式要素捕获、围起、塑造和组合起来,建筑空间也就形成了,自然,建筑物就成为了空间的一种体系。吉迪翁在以“各种空间的概念化”为主线的建筑史中提出三个阶段:一、最初的建筑空间概念是同产生自各种体量的力、体量间的各种关系及相互作用有关;二、罗马万神庙的穹顶标志着挖空的内部空间也被等同地纳入空间的概念;三、空间内同时空间所涉及的因素也更加广泛[2]。各种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建筑理论中对空间有了更深的认识。于是空间向深层次发展,形成有特性化的各空间。构成的空间体系:肉体行为的功能空间(Functional Space),整合人与自然的“有机”环境;直接定位的心理空间(Psychological Space),使人认同其自身;环境方面为人形成稳定形象的行为空间(Action Space),使人完全隶属于社会及文化的整体。居住建筑作为人类最早产生的建筑类型,空间体系理论必然有着突出的发展。

2、空间体系与居住建筑

我们对空间感兴趣,是我们在对空间不间断地划分并界定,对自已与周围有了更丰富的了解,将自已的存在引到更深层面上。建筑是场所的载体之一,建筑师通过空间的组织为场所创造条件,通过对场所精神的诠释实现空间场所,再由使用者在空间中的活动、体验,对场所再次诠释,决定空间成长为场所。当空间被认可了,注入了人的情感与经历,空间才真正演变为了场所,实现由形向意的飞跃。虽然拥挤和狭窄的居住面积让我们经历了痛苦与不便,也使我们更加向往着广阔的户外天地。居住空间的营造成为竞相追逐的焦点,人们想方设法地利用每一处空间。随着人均居住条件的提高,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心理空间,注重环境的视觉效果。于是色彩、造型、绿化和装璜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以达到赏心悦目。而单单心理层面上的满足,并不是最终的,只有达到行为层面上的深度,空间转变为了场所,才能达到最终目标。

3、居住建筑与城市空间

住宅是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和城市的关系就像叶与树一样,相似并相关。城市纷繁多样的结构体系在住宅区内得到体现,而住宅的单一模式也会反映出城市的无趣。居住建筑中,住宅、街道、社区和城市构成了居住的各构成阶段。在城市之中,一个开放和多元的体系,理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处理个人与公共领域的衔接,对居住建筑的设计尤其重要。正是在这一系列空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影响中,才使住宅显示出活力。用开放与封闭,隔与融的的处理会让城市和住宅良好地发展。透析城市的结构和形式,为居住空间的塑造提供更多的思路。为了避免这种划分和界定所可能带来的空间整体性的缺失,我们在交往空间设计时要根据交往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来合理安排不同层次的空间与环境,实现空间的融合、整体统一与多样性[3]。

三、居住空间层次的构成要素

交往空间的层次划分是根据人的活动范围、开放程度与相应空间距离而人为划分的[4]。对居住空间的界定要素及特点进行剖析,通过三个不同层面:功能空间、心理空间和行为空间对居住空间分析,探索对居住空间的界定途径与方法,提升居住空间的使用效能。

1、居住空间多层次要素的界定与特点

空间的界定总是与实体要素相联系,实体要素在抽象上,降为二维元素时,不外乎是三种元素:点、线和面,它们之间的组合将对空间作进一步的划分。点,作为最简洁的元素,有一种强烈的向心力。线,元素作为点运动的结果,有着很强的序列性。面,限定着实体的形式和空间的三维,每一个面的属性(尺寸、形状、色彩和质感等)以及相互的空间关系,将决定这些面的形式具备特征,及相关的空间质量与特征。这样三者的组合变化给空间各层面的界定,带来多样化的解答。在建筑物中,建筑构件占据一部分空间,家具和器皿等,将它分割成更小的空间,共同完成室内空间的界定,外部与植物和建筑小品等完成空间的塑造,不同功能的街道类型也将产生界定的效果。

2、如何界定居住空间的各个层次

根据居住行为形成的空间包括三个方面:功能空间、心理空间和行为空间。下面将其进行归纳,提供思路,有效地实现居住空间。

(1)功能空间(Function Space)

住宅,可以为居住者提供可靠的庇护,保护生命和财产,抵挡多变的风、雨、烈日和严冬。现在,住宅多向于社会竞争而求得的自我发展空间。因此,设计住宅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每个人的需求,更要从大部分人的利益出发,合理利用资源和财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a、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合理利用土地

自然界中适宜人类生存的空间有限,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慎重对待有限的土地和其它资源,合理而充分地利用它们。在住宅中,为了节约用地,在加大进深的同时,还要满足房间的通风、采光等需求。适度提高容积率,是节约用地比较好的措施。举例江浙民居天井的利用。

图2带天井的江浙民居

b、改善不利于居住的空间

对于高层住宅,常用的方法是底层架空或部分架空,使底层的居住面抬高。顶层,也是住宅楼中较为不利的部分,通常将顶层处理成跃层空间,并结合退台留出较大的室外活动场地,来改善顶层的居住空间质量。锯齿形,大进深加天井,可以解决东西方向上空间的利用。入口前室是入户门到室内的一个缓冲,可提高住宅居住的质量,使空间从公共性——半公共性——私密性过渡,很好地解决视线干扰和心理安全问题。

c、居住建筑的灵活性

现在的居住需要个性化,这部分需求的满足只能依靠住宅实体与空间的自我调节,也就住宅的灵活性。柯布西耶在马塞公寓里运用了“酒架”理论。他把住宅结构视为一个架子,每个套型单元象一瓶瓶酒一样放在架子中。套型单元是固定的,但在概念上其内部是多种多样的,就象一个酒瓶,形状和尺寸虽然不变,但里面的酒却是各种各样的。

图3马塞公寓

(2)心理空间(Perceptual Space)

人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取与外界的接触,感受空间的条件和尺度,并对空间的各种特性作出评价,从嗅觉、听觉到视觉、触觉感知空间的直接信息。

a、形体给人的张力感受

在空间概念中,产生各种体量的力,以及体量之间的各种关系。如宏伟的金字塔、高耸的方尖碑。这种形体依靠自身表面纹理及形状的曲直,产生一定冲击力。单个形体而言,其体量的视觉张力有着大小的区别,弧状的形体所产生的张力为最强。通过互相之间的组合,张力较差的形体也会获得较强的视觉张力。颇具动感的弧形形体与规整的直线形体结合,也可以产生令人难忘的韵律。

b、形体的层次性

在考虑形体视觉张力的同时,也要考虑形体对视觉的缓冲与调和。在高大建筑之前为避免形体产生压抑感,在其前建低层的建筑来缓解视觉压力,并与人的尺度相协调。

c、景观园林绿化设计思想

传统的古典园林思想,对居住建筑的景观设计有着指导意义。园林中各元素的布局、组景、配置将居住与园林巧妙结合,对现代居住空间的塑造有着思想和手法上的指导作用。山石、水岸、花木等景观要素与建筑实体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元素,通过它们的结合组织空间,进行景观创作。按组合形式的不同,院落大致可分为庭院、小院和大型院落。

d、标识性的符号

在空间心理层面的创作中还要涉及到一个要素,那就是符号。作为某种含义的简化替代物,符号所起的标识作用是巨大的。在居住建筑中,运用形体符号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协助实体完成对空间的良好界定。而符号的来源不只是形体方面的,从语言上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名称,在居住建筑中日益受到重视。

(3)行为空间(Existential Space)

a、再现传统居住空间的类型

在探求创新的同时,我们有必要仔细考察一下历史留给我们的东西。整齐划一的工业化标准住宅,虽然人们获得了居住面积的扩大和相关设施的改善(如采暖、供水等),但是单调的居住模式带来了新的居住状况的“简陋”。传统居住空间类型的再现,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它恢复了城市形态的连续性,延续了城市的特点。从居民的角度来看,它让居住行为的时代变迁过程成为一个渐变过程,而非突变过程,从心理上和感情上为居民和住宅之间建立了联系的桥梁。

b、居住的体验与履历影响

居住是人生来就开始经历、体验的行为,住宅从建造开始就接受着每一个人的感受和比较,并在每个人的意识中积淀着居住场所模式的现实形象和理想梦想。如果说被保留下来的传统居住空间是历史的客观反映,那么每个人的居住履历则是以印象、记忆对它作出的主观反映,两方面相辅相承。以住宅为中心,与居家生活相关的周边都市设施、就业状况、住所的变迁构成了居住履历的核心内容,影响着个人对住宅形式和空间的价值观,进而将居民划分成不同类型的群体。

c、时尚与舆论的导向影响

时尚的潮流、舆论的传播都左右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并进一步影响与这一事物相关的各个专业领域的发展。随着住宅商品化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居民被关心程度日益增加。大众传媒成了主要的信息渠道,设计精美的彩页广告纷纷闯入居民的生活中。一个成功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会被舆论快速炒热,进而成为一种“标准模式”,影响居民在住房选择方向,也影响着开发商的决策与建筑师的设计创作。

四、居住空间要素的界定

1、空间在居住建筑空间中的界定

当一幢建筑处于一定的周边环境中,必然要考虑它所处的地位、应扮演的角色以及对周围空间所产生的影响,而一幢建筑的角色是由它与周围环境中各因素的关系所决定。自然环境是由天地中的自然元素组成,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构成人类存在的基本内容,可见人类存在的基本内容的源泉就在自然环境之中[5]。作为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居住建筑处在两种尺度空间的交汇点上。

(1)由外部出发考虑空间的设计

住宅的立面不再是一个薄片,而是理解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空间,利用实质的空间形式实现过渡。在设计中采用突出的门廊以形成城市尺度和住宅尺度之间的过渡,门廊突出在建筑之外,形成一个小空间,不仅标示出入口,使立面立体化,还能使通长的板式建筑在视觉上获得层次。

(2)由内部出发考虑空间的设计

半公共空间是住户私密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连接部分。在早期设计的半公共空间倾向于创造社会交往用的外部空间,设计一些形式便于居民聚会的空间,但由于缺乏社会学和城市实践的根据,使人感到是建筑师强加于人,很难创造自发的活跃气氛。因此,单靠建筑环境不能导致社会关系的建立。需要结合城市集合住宅设计,关注半公共空间与街道的关系,关注半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关系。

2、空间在首层设计中的应用

居住建筑的首层设计至关重要,在那里将决定空间内、外的衔接方式以及融与隔之间的平衡程度。

(1)底层空间凹入与凸出的变化

底层界面凹入,可以依靠上层界面限定出一个具有一定围合感的空间。人处于此空间中,有一定的安全感、蔽护感,有被吸引、容纳的感觉,与建筑和外部空间都有一种亲切的感受。开放的场地比较适合从街道开敞、公共的空间向另一个开放性较低的空间进行过渡。底层界面凸出的形态会削弱两侧空间的联系。通过附加的凸出空间可以对底层住户在心理、生理上起到保护的作用。如图4

图4 底层突出空间廊架

(2)基面的抬高或下沉变化

通过竖向交通如踏步和坡道等,使基面抬高或下沉,产生一种流动的空间,并使两种处于不同标高的空间发生角色上的变化。处在高处的人会感到一种对空间的控制力,进而使自己与空间产生认同感。

(3)通透形体

在建筑体块的一定部位镂空,形成局部的通透,空间组织与景观方面可以起到特殊的作用。这种处理手法,就是要形成“门”的形象,使人感受到空间的内、外之别,从而让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感受。

3、空间应用于立面设计

居住建筑的立面设计当中,以阳台、窗、空调机位、构架和屋顶对空间的影响较大。它们在各方空间的交汇点上,决定着空间的过渡性,以及对视觉的影响,因而在各个层面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阳台所界定的边缘空间由于其视野、采光等方面的优越性,南向的阳台从简单的生活空间正转变为各种用途的空间。北向的阳台多作为厨房,可减少油烟对其他房间的干扰。窗作为内外视线交换的通道,形式也日益多样化,成为人们向外界展示的渠道。以其开口方式、排列形式和细部处理表达着建筑的性格,从而影响人在小尺度范围内的空间感受和对环境的领悟。

最后,在我国过去的住宅设计按标准图来建造,以不变应万变,造成了许多问题,现在该是以万变应万变的时候了。每位建筑师都应以自己的手法来解释居住的形象,并不断完善这个形象,创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居住建筑,满足人们的多层次需求。

参考文献:

[1] Rogers Richard.Cities for a Small Planet[M].London:Faber& Faber,1997.

[2] (挪)诺伯格•舒尔茨.存在•空间•建筑[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 吴良镛.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 肖蓝,路嘉.居住小区的外部空间设计理念与工程实践分析[J].建筑学报,1998,(11):16—21.

[5] 陈秉钊.21世纪的城市与中国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1998,(1):13-1 5.

猜你喜欢
层次要素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数学作业多元评价促学生发展
浅谈日本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