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

2012-04-24 08:12李庭贵
电子科技 2012年9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单片机实训

李庭贵

(1.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四川泸州 646005;2.四川省泸州市工程机械智能优化设计重点实验室,四川泸州 646005)

单片机应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与开发,企业培养具有单片机应用产品设计、分析、调试与制作能力的实践人才,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重要作用。传统单片机教材和教学过多重视知识体系的演绎和推理,加之课程本身所固有的抽象性、传统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使较多数学生对单片机课程产生了畏惧心理,以至于影响了其学习积极性。因此,要提高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全面开放,应大力开发单片机应用技术立体化教学资源[1]。

1 开发项目化课程体系

项目课程开发包括典型工作过程、职业能力、学习领域、教学方式等方面。在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单片机应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的关键作用,校、企专家共同筛选与单片机应用技术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将单片机应用技术的知识点、能力点加以整合重组,打破“硬件结构→指令系统→软件编程→单片机系统的扩展和各种外围器件的应用”的原有界限,选择能够贯穿职业能力培养的生产性项目,如表2所示,教学内容在逐步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展开,课内课外并行训练,通过完成项目的训练过程实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表1 与单片机技术相关的生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表2 基于项目任务驱动的《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2 教材建设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传统的单片机教材按照单片机的结构体系编写,多注重理论而轻实践,强调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缺乏单片机技术在生产一线的应用实例。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单片机系统结构抽象、指令功能多、程序编写困难,导致入门困难、对单片机学习望而生畏,严重挫伤了学习积极性。为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而教学方法的改革,其核心问题是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2]。

文中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与实践经验,与目前国内大量单片机教材相比,其具有以下特色与创新点:

(1)打破传统格局,创新教材结构。按项目化课程教材体例编写,在指令系统介绍前就结合I/O口的应用描述开展项目实训,体现了单片机硬件系统和软件开发紧密结合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配合实施教改。以项目课题形式开展教学,便于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体现了单片机课程完整的教学过程。该教材集课堂教学、课题训练和综合实训内容为一体,以新颖实用的项目课题将理论与实训协调统一;精选的实训项目内容丰富,其包含“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规定应掌握的所有知识点,普适性强,适合面向全国各行业所属院校开展实践教学。

(3)应用特色鲜明。教材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目标,行动导向为本位。全书以单片机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从应用的角度出发,遵循“知识为技能服务,技能为综合能力和素质服务”的思想精心组织教材内容。

(4)体现工学结合意识。按照学科体系,站在为工程服务的高度上,精选项目,体现出教学为工程服务的思想。教材充分体现了项目化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任务引领与实践导向课程设计的思想,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主线,使学生学习后能够轻松掌握单片机的基础知识,并具有初步开发、设计单片机产品的能力。

(5)适应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遵循“宽、浅、新、用”的原则。“宽”是知识面宽,教材组织了部分选学内容和课外阅读资料,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便于进行分层教学,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获得较大的收获;“浅”是指点到为止、够用为度,针对高职学生普遍表现出抽象思维薄弱的特点,在对原理叙述时通俗易懂。如教材运用情境教学的理念,以某人在看书的过程中突然电话铃响为例,引出中断的概念等;“新”是体现了单片机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用”是注重应用、面向工程实践。

(6)采用“教、学、做”相结合的构架,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单片机、应用单片机,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学习基础知识与开展项目课题训练巧妙融合。前面的项目为后面的项目应用打基础;在必要的项目学习和训练环节结束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综合性项目的设计和调试,非常符合学习者从初学到综合应用的学习规律。

3 网络课程建设

单片机应用技术网络课程是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和多渠道沟通的平台。既可方便教师的学术研讨、教学交流;也可以提供学生的自学、答疑、讨论、作业、测试等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提供此类交流空间,还可进一步促进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不断完善。其特点是突出实时性和交互性,且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单片机应用技术精品课网站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标准、在线考试、在线答疑、电子教案、网络课件、学习指导、重点难点分析、试题库、习题解答、典型例题精解、课程设计题目、教学成果、教学方法、建设规划、教学录像、CAI课件、案例分析、实训指导书、实验指导、实验方案等。丰富的网上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信息,学生可在网上进行学习,或与教师交流和讨论等。

4 课程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单片机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配备了单片机开发板、PC机与仿真系统。完善《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条件,为课程项目化教学创造了坚实的基础,把教学过程的“教、学、做”有效地融为一体。实践教学构建以项目为中心,构建虚拟实训和实际实训相结合,与学生毕业设计相结合,形成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使工程背景的项目为载体,将理论教学和工程实际有机联系起来的课程体系。

(2)打造校外实训基地。为强化学生单片机技能训练,课程组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四川仪岛电子有限公司、泸州市聚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课程合作关系。带领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在企业的课程实习,使学生感到了单片机学习的真实性、现场性,拉近学生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产品的距离。还聘请机电、自动化行业专家来我院担任该课程的实习实训老师。建立“四合、四共”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共建课程标准和共同开发教材。

5 结束语

通过对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整合,构建了立体化、数字化、实时性的教学空间,实现了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全面开放,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为高职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和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借鉴,具有推广示范价值。

[1] 许艳惠.“信号与系统”精品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5(8):12 -13.

[2] 张浩宇.建设立体化教材的思考[J].出版视野,2006(2):6-7.

[3] 李庭贵.单片机应用技术及项目化训练[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4] 吴兴纯,赵金燕,杨秀莲,等.单片机运用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分析[J].电子设计工程,2011(16):40-43,50.

[5] 丁易新.PC机与AVR单片机之间串行通信的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5,29(12):40 -42.

[6] 黄海凤,胡汉春.电磁场产生装置的仿真与设计[J].计算机仿真,2010(10):367-370.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单片机实训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单片机的SPWM控制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层次渐变暖灯的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便捷式LCF测量仪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