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币驱逐劣币与信用货币时代的规律探讨

2012-04-24 09:54郭秋生
现代商贸工业 2012年7期
关键词:良币劣币货币

郭秋生

摘要:格雷欣法则揭示的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这一规律的前提条件是发生在金属货币时代,良币和劣币都是由金属铸造而成的。我们现在的世界早就进入了不兑换的信用货币时代,金属因其稀缺程度不同而有优劣之分,纸张一般没有,但在纸上加载不同的符号成为不同国家的货币后,也便有了优劣之分。在信用货币时代条件下,格雷欣法则的前提条件显然已经不复存在。通过对一些现象的总结分析,信用货币时代货币的规律不再是劣币驱逐良币,而是正好与此相反——良币驱逐劣币。

关键词:

格雷欣法则;良币;劣币;驱逐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7-0119-01

1 前言

纵观现代世界的金融史,特别是发生金融危机的国际事件中,危机发生国和地区的人们及各方的投资者所做的重要决策之一便是尽可能地把手中的本国货币兑换成美元,人们很自然地抛弃本国货币,美元也好像是自然而然地把他国货币取而代之。美元几乎被人们认为是好的货币,其他的则被认为是不好的货币,好的货币取代不好的货币,也就是“良币驱逐劣币”。

格雷欣法则,即16世纪英国银行家汤姆斯·格雷欣发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不过格雷欣法则下的劣币驱逐良币是发生在金属货币时代,且是在复本位制下的规律。我们的世界早就进入了不兑换的信用货币时代,金属货币有优劣之分,信用货币是否也有优劣之分?信用货币时代有着和格雷欣法则一样的规律,还是有其独特的,不同于金属货币时代的规律?

2 良币与劣币的判定

2.1 格雷欣法则中的良币与劣币

格雷欣法则中的货币本质上是金属,两种不同的金属(金与银)按照法定的比率进行兑换。若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两种货币其实是没有优劣之分的。后来之所以有了优劣之分,原因就是一种货币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铸造时偷工减料或是一种金属的大规模输入等)而导致其实际价值的降低,而此时两种货币仍按法定比率兑换。由此人们就会收藏价值高的货币(良币),良币被收藏,退出了流通领域,市场上充斥着劣币,这便是劣币驱逐良币。

2.2 信用货币时代的良币与劣币

一笔国际贸易达成后,付款方支付阿富汗的货币,收款方肯定不接受,若支付美元,除了少数反美的国家外大部分都会欣然接受的。若现有美元、索马里的货币及英镑,让一个稍微具有一点经济常识的人对其好坏排一个顺序,结果大家都心知肚明。由此可见,信用货币时代,不同国家的货币是有优劣之分的。

信用货币就是以国家强制力实施的不兑换的纸币,其本质就是一张张纸(或是特殊的纸),被不同的国家加载上不同的符号后,便成了不同国家的货币。可见,信用货币是一张张纸没有价值或有很少量价值的纸而已,所不同的是纸币是由不同的国家印刷的,正是因为是不同国家印刷的,一张张纸币便有了优劣之分。

美元与阿富汗的货币相比较,美元肯定是良币,阿富汗的货币是劣币也是毫无疑问的,这是不同的货币给我们的直观印象。更一般的,我们根据什么判定良币与劣币?良币与劣币的界定肯定与其自身的特点有关,另外货币是由一国发行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所以说货币的良与劣还与该国的情况有关。

3 良币驱逐劣币的事实

我们知道信用货币时代货币同样有良币与劣币的区别,良币与劣币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正常情况下,良币与劣币的关系看起来可能不怎么明显。为了更清楚地弄明白良币与劣币的关系,下面选取了一些特殊的事件。

1994年12月19日深夜,墨西哥政府突然对外宣布,本国货币比索贬值15%。导致外国投资者疯狂抛售比索,抢购美元,比索汇率急剧下跌。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包括泰国的泰铢,菲律宾的比索,马来西亚的林吉特,我国台湾的台币,韩国的韩元,印度尼西亚的印尼盾及日本的日元在内的许多国家及地区的货币兑美元都大幅贬值,人们争相抛售本币,兑换美元。

俄罗斯1998年为应对金融大波动中,股票大跌,卢布汇率猛跌,后来,央行干脆宣布任由卢布自由浮动,老百姓挤提卢布以兑进美元。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首当其冲的就是欧元区的几个国家,其欧债危机仍在继续,曾经有望挑战美元的欧元现在让许多人看来其前途未卜。

还有萨达姆被抓时据说身边有几亿美元,卡扎菲出逃时带走的也是大把的美元,留在他们身边的不是印着他们自己头像的本国货币,而是美元。

可以看出,每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有美元的身影,其他的情况在此我们姑且不论,只需注意这样一个事实一国发生危机,本币相对美元急剧贬值,人们抛售本币,换取美元。也就是说美元这种良币有对其他国家的货币有取而代之之势,事实确实已经发生过。除美国外,世界上一些小的国家使用的货币是美元。如波多黎各、北马里亚纳群岛、维尔京群岛、美属萨摩亚、关岛、美属太平洋边远诸岛等美国海外属地,萨尔瓦多,厄瓜多尔,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以及巴拿马(流通美元,发行与美元等值的辅币巴拿马巴波亚(Panamanian Balboa)),东帝汶(流通美元,发行与美元等值的辅币)。

以上这些近些年来发生的在向我们展示这样一个事实——美元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总之是有在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进行取而代之之势。美元已经把一些小国家的货币完全取代,那些国家现在流通的是美元;在国际贸易中,各国之间结算使用更多的是美元,而且世界上各大宗商品的定价用的都是美元。

美元自二战开始逐步取代英镑的地位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一国发生动乱时,其本国人民更想得到美元;一国发生通货膨胀时,其人民尽可能地把其手中的本国货币换成美元;发生货币危机时,人们竞相抛售本币,挤兑美元。总之,哪里有危险(危险是因其本国自身原因还是美国刻意制造的暂且没有定论),哪里就有对美元强烈的需求。

概括来讲,也就是美元驱逐其他国家,特别是小国、弱国的货币,更一般的也就是良币(美元)驱逐劣币(弱国、小国货币)。

4 未来趋势

4.1 世界各国的趋势

一些关于货币问题的专家已经做出预测,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上的货币种类会越来越少。到本世纪中叶,大部分主权国家的信用货币或都将消失,被少数国家的货币所取代,只留下十余种的主要货币以供全世界人民使用。

1962年5月12日,由非洲西部的塞内加尔、尼日尔尔、贝宁、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马里、毛里塔尼亚7个成员国组成的西非货币联盟(多哥于1963年加入)后共同使用一种货币。1999年欧元正式开始发行使用,欧洲十几个国家放弃使用本国货币,开始共用欧元。在美元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一些国家放弃了自己的货币,完全使用美元。从这些现象中可以预测,今后货币的种类会大大减少,并以以下两种原因为主。

一是组建区域性的货币联盟。一些国家具有很多方面的相似性,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走到了一起。然后周边的国家看到这种方式巨大的利益,便放弃自己本来的货币,加入其中。

二是在强势货币(良币)的进攻下,一些国家会出现货币市场的混乱,进而导致实体经济的混乱,甚至会导致国家的动乱。为解决类似的问题,这些国家不得不放棄本国货币,使用强势货币(良币)。

4.2 整个中国货币未来的趋势

人民币不大可能被其他国家的货币所取而代之,这一点应该无须多言。在中国周边组建区域性的货币联盟在短期内是不太现实的,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中国周边的国家与中国有很多的纷争(主要是领土纷争),还有就是意识形态的差异,这些原因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得到妥善解决的。不过,随着中国各方面实力的增强,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渐进实行,人民币在国际上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双边贸易中,我们会看到更多的结算是用人民币进行的。

另一点让人比较感兴趣的是中国目前有四种货币在其各自的区域流通,分别是人民币在大陆,港币在香港,澳元在澳门及台币在台湾。一个国家有四种货币,这在国际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这四种货币将来会是一个怎样的局面呢?个人认为,中国的强大将是历史不可逆转的趋势,以及五十年政策的到期,港元、澳元必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另外台湾的统一也是历史的必然,台币也将不复存在。随着历史的进展,整个中国将会只有一种货币——人民币。

参考文献

[1]@陈忠,徐荔荣.人民币与港币并行流通的可能性分析—兼论格雷欣法则的适用条件[J].广东金融,1997,(6).

[2]@跃刚,王胜英.论“格雷欣”法则与货币国际化关系[J].现代商业,2007.

[3]@李泽春.格雷欣法则,国际所有制与货币单一化[J].太平洋学报,2007,(9).

猜你喜欢
良币劣币货币
莫让电动自行车头盔“劣币驱逐良币”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旧币总是被先花出去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良币被劣币驱逐之后它欲何往?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