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后台集中作业与运营效率管理研究

2012-04-24 09:54张海博
现代商贸工业 2012年7期
关键词:后台流程银行

张海博

摘要:实施后台集中作业,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提高作业效率和有效控制风险的重要措施。主要介绍了什么是银行后台作业,对后台集中作业进行实证分析,阐述实施银行后台集中作业的优点和目标,进而提出后台集中作业的运营效率管理问题,以保证后台集中作业的高效运行。

关键词:

后台作业;集中式处理;运营效率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7-0126-02

在我国加入WTO的十年间,我国的金融业开放力度加大。国内银行逐步实行前后台业务分离,进行后台集中作业。随着银行后台集中模式的逐步发展,银行后台集中作业规模随之逐渐扩大,对运营效率进行一定的管理,确保后台集中作业的高效运行,是很有必要的。

1 银行后台作业介绍与国内外银行业务平台的状况分析

银行后台运营业务处理分为两大类——分散式运营和集中式运营。由各个营业网点划出前台区域和后台区域的是分散型运营。而将各网点可分离的业务处理集中到网点以外的物理地点集中处理的属于集中式运营。

20世纪末,国际主要商业银行普遍采取前后台相互分离和制约,后台集中作业和管理的方式,通过后台完成主要的业务处理,形成集约的运营模式,以达到节约处理成本、提高运作效率、统一管理与控制操作风险的目的。国际成熟的金融机构中已经广泛应用银行后台集中作业模式,它彻底隔离了前台业务和后台业务,将降低成本、风险控制及服务达到了标准化。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金融企业分散经营运作模式是主导,业务流程无论公或私的基本上是网点柜台处理。但随着类型的交易和交易量、交易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分散经营方式越来越凸显出明显的局限性。表现为以下几点:因为每个网络有其后台操作,而且在资源和人的特长上共享很少,不能实现规模经济,作业流程和服务标准在各地和各网点之间差异较大;服务和纯后台功能之间互相混杂,对客户的服务不足,难以让客户感受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验。

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不断深化,这将挑战传统的分散式运营模式。国内商业银行都陆续采用后台集中作业模式。工商银行在20世纪末数据集中后,后台集中作业建设工作就已经开展,并在事后监督项目、汇兑业务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中国银行借鉴香港中银集团经验,对业务进行梳理,比如像个人汇兑业务、影像自动识别方面都取得了领先地位;建设银行近些年后台集中作业项目发展迅猛,作业后台相对成熟、集中度高;农业银行后台作业改革起步较晚,但是起点较高,具有后发优势,新型运营管理模式正在由试点转向全面推进。

2 后台集中作业实证分析

后台集中作业模式是把大量占用人力和时间的业务,转到后台流水线作业处理,把投行业务、信贷业务等集中到总行或区域管理中心集中处理,以为提高业务管理效率,降低前台风险和减少运营成本。

为实现商业银行后台集中作业目标,需要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集中作业平台系统的支持。借助影像、工作流等技术工具,根据重新设计再造后的作业流程,将网点部分交易活动转移到后台中心,进行集中作业和专业管理的流程控制集成系统,这就是所谓的集中作业平台系统。该系统具备凭证图像采集、中心集约生产、多岗位流程协作制约等功能,将业务流程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离、重组,建立“资源共享中心”的集约化经营运作模式。

可以利用集中作业平台系统将原来分散在各网点操作的业务流程拆分为若干要素,将这些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对传统业务流程进行分解和重组。后台集中作业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基础技术平台:

(1)影像传输平台。影像传输平台是实现新型集中作业流程区别于传统作业流程的基本技术保障。影像传输平台为前、后台实现相互信息交流、核对凭证提供一条基本的信息传输渠道,使业务节点后移、集中作业具备技术上的可能性。(2)工作流平台。简单地说,工作流是一系列可以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工作流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是打造集中作业流程的基础性平台。(3)信息存储平台。信息存储平台,一方面可为影像传输和工作流过程提供缓存,以备各作业节点的临时调用;另一方面,备份数据资料,对永久性资料进行存档。

这三者的结合为集中作业流程再造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持,有利于作业流程业务节点的前、后台分离,从而实现“前台分散受理、后台集中处理”前后台协作分工的新型作业模式。除了上述三大基础性技术平台外,集中作业平台还需要满足集中作业、运行管理、质量控制、信息分析、风险监控等运营管理要求,确保商业银行运营管理体系的不断向前推进。

3 后台集中作业平台的优点及目标

3.1 后台集中作业平台的优点

(1)减少前台业务操作风险,加强风险控制。

各网点柜面人员只需办理接票及票单录入,记账、检查、清算、审计、统计分析等复杂业务完全由后台集中处理。通过前后台作业分离,银行的风险点控制被集中,便于统一控制;同时减少了业务流程中的手工环节,减少了大量的经营风险。银行后台集中作业强化部门间和岗位间操作的互相制约,有针对性对各环节、岗位的风险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业务处理流程中的风险。

(2)降低银行经营成本。

将具有共性的、相似的流程从原业务中抽出,比如非现金业务,转移到后台共享作业平台,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和业务差错率、强化事中风险控制、提升盈利能力。集中作业带来的最大结果是提高了运营效率和减少了运营成本。

(3)减少一线柜台压力,提高服务质量。

将大部分复杂的业务都转移到后台,使得一线柜员以及基层网点业务部门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用来销售和管理客户关系,真正成为银行营销和客户服务的平台。

(4)提高处理效率。

银行后台集中作业有利于针对不同的业务进行流水线式的细分处理,将处理流程分成同质模块,由不同相关人员进行相对单一流程的操作,这样就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熟练度和业务处理效率。当业务量大时,可以由多个业务处理人员同时进行同一业务的处理。

3.2 后台集中作业的目标

由于银行业务处理需求的日益复杂化和频繁化,建立一个高效的运营平台,一直是银行努力实现并亟待实现的目标,通过建立后台业务的集中处理平台,就可以使得银行真正开始进入“运营管理工业化”时代。

(1)“运营管理工业化”是后台业务集中作业的目标,银行总体发展战略做为指导,结合经营策略和治理的转变,整合后台作业流程,借助影像扫描技术、工作流等技术,实现后台流程的流水线作业和管理控制。

(2)推动运营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对运营模式进行再造,银行管理从传统意义的总分行制转向建立事业部制。通过采用精湛优势技术转型,把运营管理用作战略资产和实现市场差异化的因素,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4 后台集中作业运营效率管理

银行的后台集中作业效率与很多因素都有关联,如果这些因素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后台集中作业的效率,比如处理流程、作业平台、作业人员素质、业务量、业务管理等,这中间存在一些需要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银行后台作业的业务类型多,在操作对象、时间要求及区域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各类业务的模式、操作流程、资源配置等特点不同,统一管理起来比较复杂,难度也会加大。

其次,银行后台作业间接服务于银行外部客户,相互之间沟通减少,这样必然会增大对客户特殊需求的业务处理难度。同时,由于前后台之间的沟通、信息不对称等,也同样会增加后台处理难度和风险。

最后,后台各岗位之间以及前后台之间被分拆成了不同的业务处理环节,数据流、物流和资金流在不同岗位之间的传递风险加大。

为了确保后台集中作业的顺利实施,提高运营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后台集中作业平台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客户服务和业务处理效率开展工作。银行的工作重点是服务于客户,因此必须牢固抓住顾客的需求,这样才能为银行后台作业平台的进一步发展找准方向。

其次,加快前后台业务的分离,做大做强做稳后台集中作业平台。强大的后台支持平台,是扩大银行营业网点销售和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支撑。

第三,改造业务流程,创新模式,加快后台业务平台集约化建设。银行要在运营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实现客户满意、规模化、流水线式的作业模式,提高银行运作效率。

第四,制订并完善后台作业质量标准和评价考核制度,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并设立相关的机构对考核指标进行评估和审核。

第五,建立后台应急控制中心,使银行在发生突发情况下,能够从容处理,并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张玉庆,马树江,宋利鹏.现代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模式探讨[J].华北金融,2011,(5).

[2]@王炜.大力推进后台集中作业是提升运营管理品质的关键[J].银行管理,2010,(8).

[3]@王保平.国外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实践及其借鉴意义[J].经济论坛,2009,(18).

[4]@高姗姗.基于DEA方法的银行后台运营效率评价研究[J].技术与应用,2009,(3).

[5]@刘伟峰.浅谈商业银行后台业务运营集中的策略[J].现代商业,2007,(5).

猜你喜欢
后台流程银行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后台暗恋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本刊审稿流程
“存梦银行”破产记
析OGSA-DAI工作流程
前台、后台精彩花絮停不了
银行激进求变
以“后台”的名义节省电池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