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审计学建设探讨

2012-04-24 09:54赵海侠
现代商贸工业 2012年7期
关键词:审计学应用型实训

赵海侠

摘要: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审计学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审计学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7-0138-02

1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为受教育者构建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受制于人才培养目标,或者说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分三大类:通才教育、专才教育和复合性应用型人才教育,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毫无疑问应该坚持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形成的一批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近30%,与传统本科院校不同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初期,需要有良好的政策和外部环境支持,需要建立理论层面的支撑体系。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应用型本科有这些共同的特点:第一,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为主”不是所有学科专业都只能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的高校可以培养非应用型人才,但是主要的、大量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第二,以培养本科生为主。某些学科专业可以培养研究生,许多院校已经有研究生了,但当前不应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第三,应用型本科应该以教学为主。应用型的高等学校以教学为主,同时也要开展研究,不过它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的、开发性的研究。第四,应用型大学应该以面向地方为主。某些专业也可面向地区,甚至面向全国,但它主要是面向地方,为地方服务。

2 应用型本科审计学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学侧重于应试教育。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习惯于“应试教育”,特别是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专业更是围绕注册会计师认证考试强调以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从教到学一切活动均围绕“认证考试”进行。这种理念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专业判断能力、实践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需要,尽管大多数教师很清楚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还是走“填鸭式”、“满堂灌”的老路子。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传统教育理念没有彻底更新,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方式等因素使得教师依旧以“完成课堂教学”为首要任务。

(2)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落后。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方法较为普遍,表面上看教学模式实现现代化了,但其实质并没有改变,只是由“一支粉笔、一张嘴”改为“一张幻灯片,一张嘴”,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灌”的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挖掘不够,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带来的互动性和实时性等优势。

(3)审计课程教材水平低。现在有许多地方院校,尤其是新办院校,也都明确他们不能够再走研究型大学的道路,而要走应用型的道路,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应用型教材。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高等学校,如果没有相应的应用型教材,让教师自己来编写是相当困难的。现在全国各地有很多精品教材,当时都是找名牌大学的教授来编写的。他们编的水平很高,但是不一定适合应用型高等学校。因此,笔者提倡应用型高等学校包括许多新办院校、地方院校尽可能地自编或者合作编写应用型的审计学精品教材,使得审计学教师的教学有所依据。

(4)师资队伍素质低。有的审计学教师学历低、学位低,自身对审计理论都不太熟悉,怎么能教好学生呢。当学生不懂向这些老师提问问题时,老师也是敷衍塞责,弄得学生不知何去何从。有的教师也是半路出家,从来没学过审计学,只是在熟悉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再自学审计知识,由于缺少审计学教师无奈之下代课。

(5)不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直接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与现实需求的相适性,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特点的最基本体现。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也意识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大力开展审计实验室建设,对实训基地建设却忽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导教师指导实训能力有待加强;二是对实训的准备不细;三是合作企业积极性不高;四是实训地点的选择和人员安排上还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不利的。

3 提高应用型本科审计学建设的对策

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审计学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程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要求理论“坚实”,就是理论的科学性很准确、实在,但是不要求过深。具体来说,一个正确的理论摆出来,把它说清楚,让学生能够掌握这个理论,就可以了。至于这个理论的来龙去脉、构成学派等等,就适可而止。应该着重于这个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审计教学中,应以案例教学丰富课堂授课方式,并增加开展生动的实践环节。

第二,教材建设。教材是审计课程的载体,也是将审计课程传输给学生的一个重要工具。审计学的教材建设目标应定位于: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育复合型人才。审计教材内容应注重与案例教学配合,在教材内容中通过引入审计教学案例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路,开阔视野,培养其研究能力,并向学生提供其在学校不可能接触到的实际问题,使之了解各类审计案件及审计技巧,提高应用型高等学校包括许多新办院校、地方院校尽可能地自编或者合作编写应用型的审计学精品教材,使得我们教师的教学有所依据。学校要为教师编写教材创造良好的环境,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

第三,要落实到教学工作,也就是要在产学研这方面大力落实。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审计学的建设中,应该既要有自己的实验室也有自己的实训基地。学生在学到审计理论知识后能随时到实验室做实验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机会到实训基地工作,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审计实践能力。另外,鼓励教师承担横向课题,多了解社会对审计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跟上社会需求的变化;鼓励教师承担理论研究课题,使教师把握审计理论发展前沿,使教学内容不偏离理论发展的主流。两者结合将保障审计课教学内容满足理论性和社会实践需求两方面兼顾的要求。

最后还有一个环节,也可能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师资队伍建设。要想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要加强教课的实践教学能力。要改变只以学历高低、学位高低来作为评聘教师的要求。既要有高学历、高学位的教师,也要有“双师型”、有实际经验的教师进入应用型大学来教课,可以在实际部门干过多年以后被聘任。另外,教学内容的更新关键在于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是社会需求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桥梁,如果教师不清楚审计的社会需求,不了解审计理论的研究热点,那么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便是空谈。

参考文献

[1]@许礼生,汪付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浅析[J].九江学院报,2009,(4).

[2]@孟秀转.应用型大学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时空,2008,(9).

[3]@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

[4]@宛燕如,高文进.审计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5).

[5]@马琳英.审计学科课程及教材建设之我见[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7,(10).

猜你喜欢
审计学应用型实训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审计学》课程教改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学》教材的编制与创新性人才培养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