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见识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

2012-04-27 02:18李鑫
学园 2012年7期
关键词:客观事物成才事物

李鑫

【摘要】见识是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才一起构成了人才素质的智能结构,在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通过比较借鉴阐明了见识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而分析了见识在人们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增长见识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见识人才素质成才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15-02

识、才、学是人才素质中智能结构的组成部分,“学”即基本知识,“才”即基本能力,“识”即见识能力。人们历来重视人才的才、学、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见识作为三者之一在人们的成才中有重要作用。

一 见识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对见识的研究和论述,自古有之,但时代不同,其内涵也有所不同。在现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见识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对于成才者建立起合理智能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1.见识的含义

人才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以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在其研究中都对见识予以了关注。彭文晋在《人才学概说》中曾指出见识是人才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是综合地运用各种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去把握事物发展方向,掌握未来的能力。王通讯在《人才学通论》中指出:识,指见识。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能看得准时代的前进方向,善于驾驭各种环境;(2)抓得准业务领域内的具有关键意义的课题;(3)有较高的审美能力、鉴赏力、辨别力。阎宝珠在《军事人才学基础》中指出见识即人才要素中的识,可作识见、见解、眼光、主意解。见识能力是人才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此外,对见识含义的探讨还可见于其他专著及论文中,这里不再列举。

综合以上意见,我认为见识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及其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和预见能力。对其理解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在属性上,见识可分为对客观世界的见识和对主观世界的见识。而对客观世界的见识包括四个方面:(1)能认准时代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趋势,因为人的素质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转变为现实的;(2)能抓住业务领域内的关键问题;(3)能正确认识工作和学习中的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4)对各种事物的鉴别力。对主观世界的见识指对自身的素质、作用、长短处的分析和判断,即所谓的“自知之明”。其次,在空间上,见识包括对宏观事物和微观事物的见识。对宏观事物的见识指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内在结构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对微观事物的见识指对本专业发展态势的认识。最后,在时间上,见识包括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见识。对历史的正确见识,能为人们的成才提供重要的历史经验;对现实的正确见识,能为人们提供应用性较强的思维指导;对未来的正确见识,能帮助成才者科学地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

2.见识的基本特征

见识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见识具有预见性,能把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看清事物发展的方向,预见尚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事物。(2)见识具有敏锐性,能透过复杂的表象,敏锐地看到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的联系。(3)见识具有洞察性,能深入事物内部,找到并抓住整个事态发展链条中的关键环节。(4)见识具有决断性,善于驾驭各种环境和条件,并加以适当、有效地运用。又能迅速抓住和看透即将发生的事变的内在意义,采取应变策略,能在事态发展的转折关头和关键时刻果断做出判断和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人才见识能力的特征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有所不同。如政治家的见识表现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洞悉,对人民意愿和人心所向做真切的了解;科学家的见识,表现在对自然规律的掌握和科学发展的预见上。

二 见识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

见识能力是建立在可靠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基本能力之上的,是能驾驭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对人才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见识能帮助成才者把握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人才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和社会关系之中,如缺少或失去正确的政治见识,无论其专业造诣多深,都会影响其才学的发挥及其存在价值。一个有见识能力的人,能够把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预见未来,这就可以使人才的创造活动坚持正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始终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从纵向看,见识能帮助人才看清社会发展的方向;从横向看,见识能帮助人才更加充分地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使自己的创造性活动更好地服务于党在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地向前发展。

2.见识能为成才者提供对环境和形势的正确认识和判断

人们成才的过程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与周围的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的形势有着密切关系,人们要想成才,不仅受到家庭、学校等微观环境的制约,还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宏观环境的制约。见识能力首先能帮助成才者对环境和形式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判断,通过错综复杂的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分清环境中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其次,见识能力的决断性可以帮助成才者在经过深入研究和深思之后,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或促使不利因素向着有利的方向转变,从而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跟上时代的潮流。

3.见识能帮助成才者正确选择目标,选准主攻方向

牛顿曾说:“无智识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见识可帮助成才者加深对人对己的认识,从而扬长避短,准确地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创造性活动中,见识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因为要正确选择目标,必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前景,既要看清他的价值,又要对实现目标的现实可能性做出判断。这正是见识能力的集中表现。有些人在事业上成就不大,或者久无成果,并非知识不够,能力不足,而是因为缺乏见识,没有选好目标,找不到主攻方向;或者是选错主攻方向,劳而无功,不能进行有效地创造。

4.见识能帮助成才者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坚定人生信念

人们的成才之路充满了失败、挫折和挑战,见识短浅的人通常会被困难压倒,从此一蹶不振,甚至半途而废。但有见识的人通常了解自己所从事事业的巨大意义,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面对挫折时既不气馁也不动摇,而是仔细地分析形势,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排除各种干扰,不畏艰险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综上所述,较高的见识能力有助于人们在成才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和耽误时间,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 成才者增长见识的基本方法

见识并非先天就有,也不会凭空而降,是后天社会实践的产物,见识要以“才”、“学”为基础,更需要培养和锻炼。增长见识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在人们的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理论思维的一切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了它,有助于我们做到思维内容与思维方法的统一,帮助我们从根本上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否则便会成为鼠目寸光、庸碌无为的事务主义者和狭隘的经验主义者。

2.借鉴历史经验和他人的经验

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为,间接经验是人们珍贵的财富。首先,我们可以向历史求“识”。古语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像一扇窗户,透过它可以看清过去,开阔视野。在历史的长河中,成功有经验也有教训,失败有教训也有经验,他们都是进行预见、判断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其次,向书本知识要“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成果的总结,可使成才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前人通过较长时间才创造出的劳动成果,有助于人们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第三,向有识之士学“识”。敢于和善于向有识之士学习,既可以学得知识理论,又可以学习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少走错路和弯路。最后,通过网络扩“识”。网络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与外界进行思想和信息的交流,增长各方面的知识,在成才者在增长见识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在实践活动中增长见识

“实践出真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是人们认识的目的,也是检验人的思想观念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不论是历史经验还是书本知识,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人只有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开阔视野,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增长见识。这就必须做到善于思索,积累经验。只有善于思索,在点上注意深度,在面上注意广度,才能看到生活的本质,切准时代的脉搏,进而增长见识。

4.要善于把胆识结合起来

胆,即开展创造性工作的勇气和魄力,胆与识密切相关,有胆有识是创造性工作的内在要求。实践证明,有识无胆成不了事,有胆无识要坏事,有胆有识才能成大事,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实践中如果我们对客观事物还未形成正确的认识,就盲目地开展工作,就会犯主观盲动主义错误;在对客观事物已经有了基本认识时,仍犹豫不决就会错失良机,犯保守主义错误。所以成才者在锻炼见识时,要注意防止这两种错误的倾向,把炼胆与炼识结合起来,既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去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又要在此过程中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胆识的人。

参考文献

[1]阎宝珠主编.军事人才学基础[M].北京:军事科技出版社,1991

[2]王通讯.人才学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石立美.论见识在青年大学生成才中的作用[J].人才资源开发,2007(07)

[4]陈金军.论识在成才中的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0(08)

〔责任编辑:李锦雯〕

猜你喜欢
客观事物成才事物
优化干部动员机制加速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双减”助力均小学子成才之“四个词语”
谈我对信息的认识及在课堂上的把握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模糊语言存在的价值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切景语皆情语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