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视阈下高职院校校企共享与利他模式探索

2012-04-27 02:18廖克玲林润惠
学园 2012年7期
关键词:校企学院人才

廖克玲 林润惠

【摘要】高职院校目前在进行着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产业的不断升级,无法以独一的专业模式去适应新型产业模式的成长,探索专业无界化管理模式是校企合作管理模式的重大突破之一。

【关键词】本土化校企结合无界化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53-01

一 问题提出

经济学家E. Glen Weyl证实共生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的机制,共生的生物在生理上相互分工,互换生命活动的产物,在组织上形成了新的结构。俄林(B.Ohlin)提出“域际分工”,其核心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经济优势,有相应共生的科学性。

知识联盟(Knowledge Alliance)最初是企业战略联盟的一种,是联盟发展链的高级阶段。

医学上的无界化:躯体症状反映的消化道疾病,不是仅仅靠消化内科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彻底解决了精神上的焦虑,才能解决躯体症状反映的消化道疾病。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日益加速,职业院校与社会、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通过知识传承、创造与共享来服务社会。

所谓“无界化”就是打破学系之间、专业之间、课程之间的界限,实现彼此协调融合,相互合作,共享资源。“无界化”理念崇尚团队合作,可以加强不同学系和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学资源和人才的共享,强化师生们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本身就是无界化。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 Polytechnic)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无界化”理念的内容即技术无界化、项目无界化、人才无界化及校园管理无界化。

共生基础是“无界化”,而“无界化”管理主要是“利他”,“利他”包括人类对自然万物的“利他”,“利他”也帮助新成员达成成功。

二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无界化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

1.专业设置的无界化

设置与新型战略产业或现代服务业密切相关的院系,如机器人制造学院、服务外包学院、光电学院、供应链管理学院。已与英国合作,共建供应链管理学院。已与地方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建光电学院,为广东省新光源产业核心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

预测新光源的产业走向,提前设置LED(半导体照明)专业方向,在人才培养中真正起到引领作用。提前了解通信监理人才的缺乏,率先与企业合作在全国开设该专业。

文科设置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专业,如服务外包、供应链、化妆品营销与使用技术等专业。设置的化妆品营销与使用技术专业,培养既懂化妆品生产,又懂其使用技术与营销的复合高技能型人才,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毕业生供不应求。造纸专业+印刷技能课程,或印刷专业+造纸课程,使传统产业——造纸企业非常欢迎这类人才,面向印刷企业的业务员由这类毕业生担当具有双重的优势。

无界化合作:实施跨专业的无界化合作,建成具有复合技能的高端人才。如工科+艺术,或艺术+工科,或工科+文科,或专业技能+选修技能等方式,提升人才的培养水平。

2.专业管理的无界化

第一,光电学院办学模式创新:光电产业被列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我们首先对市场调研发现:光电产业存在主要核心技术缺乏,软件业几乎处于空白,品牌较为缺失。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的辐射与带动力不足。产业链配套不完善。劳动需求量大,劳动力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等问题。

进而对南海、台湾、香港的相关企业进行调研,成立光电学院模式,派教师去台湾昆山科技等大学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在南海校区金帮公司引进生产线700万。课程进行选修平台,设置相关专业的学生均可报名。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培养。

第二,一汽大众和青岛海尔实习的无界化教学与管理模式:为满足在学校附近的一汽大众和青岛海尔对员工的需求,我们打破教学计划、教学时间;通信系、机电、汽车系三个系部协调;实训中心、学生处、教务处之间协调;采取负责人制,一切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充分采取以他方利益为原则。

学校与企业之间、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使学校的组织结构具有高度的弹性,也使大学的边界变得模糊,突破原有的边界。我们正在探索:系部合作无界化,各系之间共同研究、协作开发、联合校企合作无界化。学院在企业和社区设有培训基地,企业在学院有车间或展厅。教学与市场无界化,学院站在国家科技及市场需求的前沿,开发新产品,培养急需人才。校内校外资源无界化,校园智能卡打破部门所有制,一卡在手,走遍校园。总之,无界化管理对于我院在院系与职能部门、教师与行政人员、全体教职工之间合作及资源共享方面具有现实意义。通过“无界化”的合作,可以实现教学条件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从而完成原来单独一个院系无法实现的任务。

三 结束语

由于共生存在着无界化,只有充分利用,利他就成为必然。由于产业的兴起,带动研究与管理的新动态,新兴的管理与应用科学就会诞生。

参考文献

[1]周绪红.区域发展与大学的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0(24)

[2]林润惠.点线面递次突破 无界化提升能力. http://wenku. baidu.com/view/d5809f264b35eefdc8d33351.html

〔责任编辑:王以富〕

猜你喜欢
校企学院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毛遂自荐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