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

2012-04-27 02:18林红萍
学园 2012年7期
关键词:积极性主体意识

林红萍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以及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高中数学的学习中。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生参与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138-0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主体地位的体现。在高中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自主思考、提问、探究、解答,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一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高中生多少都会有些叛逆心理,有的同学即使有能力,也对数学没有积极性,只是在老师的监督下被动地学习,这样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那么学生的成绩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1.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

教材本身并无情感可言,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用学生感兴趣的表达方式,以生动风趣的语言或和蔼可亲的教态作为切入点,把自身情感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心理感应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学生主体参与的动机。例如:在必修二第一章《三视图》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演示了飞机、坦克、磁悬浮列车的三视图,精美的图片激起了学生的激情,我又向学生介绍了研制开发这类高科技产业产品的一些高等院校,并对学生及时加以鼓励,激励他们在学习上刻苦用功,看着学生暗下决心的表情,你会感觉到这节课收获的不只是知识的传授。

2.重视数学史对学生兴趣的影响

数学也有历史,这些历史是前人探寻数学真理的过程,也是数学的发展历史。在数学课,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授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人类追寻真理、解答数学疑问的过程,也是树立学生学习榜样,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疑问,努力探索,解决疑问的精神。

例如,教师在解析几何、微积分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笛卡儿创立解析几何的历史,介绍牛顿、莱布尼茨创立微积分的历史,以及他们在文艺复兴后对科学、社会、人类思想进步的推动作用;在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介绍历史上印度的关于麦粒与棋盘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诱导学生热爱数学

数学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而已。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小常识或者经常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数学理论知识。这样让理论知识贴近生活,就能让学生更易理解理论知识。

比如,带领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旗杆的高度,在讲解椭圆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油罐的侧面曲线具有什么性质,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在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同时,教会他们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选编一些趣味数学题

在教学中,选编一些趣味数学题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钻研数学。

例如,教学必修五“解斜三角形”这课时,我便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课堂测量池塘宽度”的情境,激励学生设计测量的方法。这时,我尚未向学生介绍解斜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有意让学生自己敞开思路,寻求测量池塘宽度的方法。过了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质疑,此时再顺水推舟,让学生自己理一理:“你设计测量池塘宽度的方法,必须利用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有哪些能自己看书解决;还有哪些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这样,就使学生在大脑高度兴奋的状态下,既紧张又轻松地认识和掌握了解斜三角形以及运用解斜三角形测量高度的方法。

5.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媒体,运用挂图、实物、录像、投影、计算机等辅助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在课外,可经常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如在必修三概率的学习时可做摸奖游戏、讲必修一的二分法时,设计猜价格的游戏),讲数学故事(除了高斯与等差数列等家喻户晓的故事外,还可讲被大家称为线性规划之父的丹齐克、韦达与密码学有关的故事等),同时还应常举办数学讲座,开展数学竞赛,鼓励学生自制数学教具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既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又使死的知识变活,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迷恋数学。

二 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数学问题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没有相应的环境和条件,就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就不高。所以必须创设合适的条件。

1.根据学生的能力提出问题

教师在讲课时,可以通过递进式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问题应由浅入深,刚开始是所有学生都能回答正确的问题,逐渐加大难度,最后是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回答正确的问题。很多时候,学生只是没有想到答案,但旁边的同学想到了,一提醒,学生就能马上反应过来。这个过程能够引导学生的思路由浅入深进行思考。

2.问题新颖,贴切生活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新颖的,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又可以从学生生活中遇到的数学小问题出发,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答疑解惑,还能够让学生引起共鸣,培养出学生的参与意识,自发地进行思考,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

3.创设教学环境

教师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可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有效提高参与质量。教师要积极进取、治学严谨,言行朴实大方、和蔼可亲,不断在学生中树立较高威信,以获得较强感召力。教师要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其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保护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三 创造学生参与的机会

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有意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1.开展辩论会、讨论会

教师可以通过某些题目,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或者讨论。可以将积极学习和稍有懈怠的学生分到一组,先进带动后进,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能够让学生通过与周围同学的竞争,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积极地对问题进行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多观察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以及对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问题怎样解决等。从而达到交流并共同提高的效果。

2.抓住反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抓住学生对教学的思考和反馈,迅速地调整教学方法,配合学生的学习步调,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参与意识。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形成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主体参与意识。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稳步提高,教师的劳动成果也才能得到圆满地体现。

参考文献

[1]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奚定华.数学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高照〕

猜你喜欢
积极性主体意识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