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学中提高有效教学效率的研究

2012-04-27 02:18李建惠
学园 2012年7期
关键词:目标评价教师

李建惠

【摘要】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还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到有效教学。有效的教学可从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有效教学九年级化学教学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教学的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152-02

面对中考的压力,教师在九年级化学教学课堂上面临很多问题,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还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到有效教学。

一 有效教学的涵义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其次,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教师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若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就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低效或无效教学。

因此,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二 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

1.教学准备的策略

教学准备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学习者、学科内容及其结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和“差异”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这需要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有兴趣?”

教学内容虽然被详细地规定了。但教学准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这些教学内容重新组织、开发。重新组织、开发过的教学内容要更能体现出校本化。

教学目标应该从三维目标出发,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目标要确定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同时明确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例如,在教学“溶质质量分数”时,要求学生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而不能笼统的要求掌握有关计算。

“教学目标”设定之后,需要确定用何种“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些预定的目标。有效的课时计划不仅要考虑具体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更要考虑方法组合模式的灵活运用,即包括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课堂管理因素的组合。应该使之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

2.教学实施的策略

教学实施不是全面的按教学准备来实施的,而要根据学生的反映、课堂的情境而加以调整。从有效教学过程来看,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指导”,包括有效“讲授”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也包括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

在有效“讲授”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便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供鼓励性的即时反馈以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化学实验、化学故事、多媒体技术、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以及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恰当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根据化学方程的简单计算”中,情境创设为:“‘神舟七号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时,若火箭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当火箭被点火时会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若你是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当确定升空的火箭需要液氢100Kg时,你会在火箭助燃剂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并把你们的解题依据、思路、过程等表达出来,是否符合你的思维过程?”本节课中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在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小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真实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这种问题不是简单封闭、记忆型问题,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应用性。如,在讲燃烧和灭火时,我们可以将学生假设处在一种火灾现场,让学生讨论如何自救、逃离现场。在讲中和反应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后,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是否发生反应,这样学生对中和反应的实质理解地会更透彻。应用型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其尽快形成自动化的知识序列并用于新的问题解决,而不是只停留在零星的知识点的记忆水平上。

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在课堂上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提问”和对提问的“回应”。教师在提问后,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听他说。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反馈中要能体现出对学生的欣赏,鼓励。学生获得成就感、满足感的情感会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但当面对回答有困难的学生或者错误答案时,教师不要急着去打断他们,可适当的去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正确答案。

反之,学生就不愿意参加课堂活动。有时,教师可以适当的追问,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觉得老师在关注这个问题非常重视自己。有效“倾听”是将学生的回应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在这种倾听的环境中,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而不是简单的被动学习者。

3.教学评价的策略

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

学生的学业成就的评价除了我们的考试成绩之外,还应包括活动表现评价等。活动表现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的结果以简单的方式加以记录,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恰当的反馈以激励学生进步。活动表现评价可采用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既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又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如对“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一观念性目标的评价,可通过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编辑各种墙报,就“金属材料的利与弊”开展讨论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是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作出评价。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我们在九年级第一学期对学生做一份学习状况的调查问卷和对教师的教学的初步评价,第二学期进行终结性反馈调查问卷。评价的标准不好规范,但教与学是否联系在一起,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关键。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高照〕

猜你喜欢
目标评价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