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物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研究

2012-04-27 02:18韦建福
学园 2012年7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习题物理

韦建福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物理有效练习是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有效练习的设计直接影响物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技能技巧的形成、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不是听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课堂上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练习,在练习中加强对定理、定义、公式、法则的理解,在练习中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练习中掌握解题规律与技巧。尤其是随堂练习能起到巩固知识、强化技能、拓展提升的作用。有效高质的课堂练习,有利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益,新授课后的课堂练习有以下几个目的:(1)检验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以便在课上及时解决;(2)及时让学生有效地巩固所学新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技能;(3)反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疏忽和遗漏,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下面谈谈有效课堂练习内容的设计。

一 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性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能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能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都做同样的习题,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通常感觉没有挑战性,淡而无味,“吃不饱”,久而久之,他们便会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继而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而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则会感到难度太大,力不从心,“消化不良”,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望物理而生畏,进而却步。这也就是说,实际教学中的习题没有体现出教学的层次性,不能适合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在设计习题时,应注意精选习题,不搞“一刀切”,要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获得充足的成功体验。设计层次性习题,还包括同样一道题能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他们对习题解答的水平也不同。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练习,练习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要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1)练习要练选,教师要对手边使用的练习进行筛选,选取典型试题,保证做题的质量;(2)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依据学生学情、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习题数量、难度,争取做到少而精,难度要降低,梯度要缓,做到有效;(3)讲解要细致,注意方法的传授,注意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帮其改正;(4)力求完善内容,有效作业要考虑习题的基础性、技能性、创新性的比例合理,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尽量合理、有效。

二 课堂练习要具有生活实用性

物理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的影响。初中生会接触到很多与物理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物理练习设计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物理及其他学科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设计习题,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生活中的系列问题时,感受到所学内容的有用性,不断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

三 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是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关键

第一,上课开始阶段。练习内容——根据上一节课讲授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适当进行点评,适时进行德育教育。此时适合提问一些与新授课有关的概念性问题。新授前的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是为新授课作铺垫的。

第二,上课途中。练习内容——检查教师新授课效果,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及时加以巩固,以免部分学生掉队。

第三,上课结束阶段。练习内容——对整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做一次综合评价,作为下一节课适当调整的依据。

四 设计物理课堂练习要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

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学生在练习中,对于一个问题、所求的答案往往不与他人相同,总有新想法、新设计,表现得很独特,这就属于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现,这种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与基础。因此,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练习的同时精心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的开放性题目。开放性的题目,包含多种结果,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从而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提供物理的交流机会,较好地体现“人人掌握物理”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物理”这一大众物理教育思想。针对优生,课堂练习除了要有基础练习,还必须要有拓展性学习,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练习的设计可以是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问题方法不统一;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能从不同方向去夺取最佳的习题策略。

五 课堂练习要注重依附教材

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在一定的情境中渗透。这个载体指的就是创新素材,也叫创新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出发,靠近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从教材中寻找课堂练习点,灵性设计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放型练习题。这种开放型的课堂练习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多向性、发散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尽可能针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变式、发散,同时还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习题价值,做到一题多用、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越学越活。

六 课堂练习的检查和评价功能

第一,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保证他们评价的时间。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应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

第二,教师要学会“倾听”。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后,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在小组内、班级中有了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期待的标准答案,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如果这时,我们以教师的权威去压制这些“奇谈怪论”,以自己的标准答案作为最终的评价,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好奇、探究、创造的内在动力的减退,最终扼制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学会少“讲”多“听”。教师只有学会倾听学生的评价意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充满童趣的世界,体会学生的情绪,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议、敢评。

第三,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就必须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评价的方向,点拨他们评价的方法和要领。主要采取三方面做法教会学生评价的方法: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全新的事物,建立一套完整的课堂评价常规有利于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参与评价的步骤。课堂评价常规包括“听”“想”“评”“听”。“听”是指听清楚对方的发言,这是做好评价的前提。“想”是根据别人发言内容进行思考,组织好评价的语言。“评”也就是以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最后的“听”是虚心地倾听别人的反馈意见。课堂上建立了评价常规,学生评价的内容就更具体充实,更具有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的随堂练习不只是有新的习题还应包括无形方法,思维训练,至少一堂好课应是有形与无形的统一结合,使学生从中既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各种能力。

〔责任编辑:高照〕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习题物理
“减负” 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留言板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优化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堂练习的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