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让学困生走出困境

2012-04-27 02:18吴善建
学园 2012年7期
关键词:戴维积极性学困生

吴善建

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但迫于考试压力,一些中学一线教师急于赶进度、搞测验,连化学实验也少有演示,几乎完全掩盖了化学学习中有趣的亮点,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学困生”,更是在枯燥的学习中逐渐丧失学习化学的信心,最终在化学学习中只能留下狼狈的身影。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将浪费自己的青春,成为高中生活的失败者。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设法使他们对化学感兴趣,产生“我想学”的想法。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方面讲究一些策略。结合本人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一 降低难度,使学困生体验成功

对于学困生的学习来讲,基础差、理解能力差,对知识和能力感到乏味且没有兴趣是学困生的共同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控制教学进度,本着“浅、慢、粗”的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减少难度,降低坡度,循序渐进的教学。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实施分层教学。这对“学困生”来说是关键,切不可使用“一刀切”的方法,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如课堂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由基础好的学生回答,低难度的问题留给“学困生”,使他们有机会答对,并鼓励他们:“你回答得很好,你不比别人差,你很聪明,只是你以前在化学方面用心太少”。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让他们看到希望,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到“我也行”。

二 增加趣味性,让学困生体味化学的趣味

心理学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原动力。对学习化学有兴趣的同学往往学习态度积极,听课认真,积极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也较为理想;而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同学往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偷懒敷衍了事。而高中学生不同于初中学生,他们比初中学生更自觉,老师只要让他们了解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乐趣,就能唤起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化学有兴趣,就会愉快、主动地去探究。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我们可以利用化学实验、问题情景、故事、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等创设情境,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上化学。如:在讲授完金属化学性质的部分内容《钠与水反应》后,教师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巫婆说她会捉鬼。她往装有半碗水的碗里滴了几滴她所谓的仙水,再把她所谓的吸血丹放到碗里。只见那吸血丹立刻在水面上乱窜,巫婆眉飞色舞地说:‘看!吸血丹在动,说明这周围有鬼,它正在吸鬼魂;听!那‘嘶嘶的声响,正是鬼临死前的呻吟;再看!水变红了,那是鬼被我的吸血丹吸收后,化作了血水……相信鬼神的人听了后肯定会信以为真,但稍有知识的人都知道世上并没有鬼,但巫婆那所谓的吸血丹和仙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讲完故事后,提示学生根据学过的内容去思考。原来,可以根据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来解释:

学生在有趣的魔术中掌握了知识点,自然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喜爱化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愿学、乐学。

三 多点鼓励,激发学困生的积极性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学困生,更应给予更多的爱和关注。教师可以尝试多用激励、表扬性的话语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抓住学生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每一次进步,及时给予展示和评价,推动他克服困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学生作业或试卷上有“闪光点”的地方,批上“进步真快”“书写不错”“相信你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要是再认真一些就更好了”等激励性语言,逐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这些看起来很平常,但对于“学困生”来说却是莫大的鼓励。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做“学困生”的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对待他们,与他们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也会把老师当做朋友、亲人,从而倾吐心声,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流。学生往往会由喜欢一个老师而去喜欢听他所讲的课,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转“困”学为“乐”学。

四 树立榜样,让学困生拥有持续动力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困生”很容易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失去动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要适当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伟大科学家的曲折经历。这样既能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又能让“学困生”拥有持续动力。如,结合课本“钠的制取”引出戴维小时候是一个出名的浪子,虽聪明,但就是不愿学习。上学时他总是一个口袋里装鱼钩鱼线,另一个口袋里装弹弓,上学前总要到河边打几只鸟、钓几条鱼。父亲死后,母亲拖着五个孩子实在无法生活下去,只好把戴维送进一家药店当学徒。到月底时,别人领了工资,却没有戴维的份。戴维就伸手向老板要,老板却当着众人狠狠地打了戴维一下,还说:“让你抓药不识药方,让你送药认不得门牌,你还好意思伸手来要钱?”店里的师徒哄堂大笑。戴维哪里受过这种羞辱,从此他下定决心要浪子回头、发奋读书。他利用药房的条件研究化学,每天很早起床,早饭前从事2小时的阅读和著写,上午10时进入实验室工作到下午4时,晚上是讲座等。1807年11月19日,他在学术报告会上介绍了发现钾、钠两元素的经过。连续6个星期的紧张实验,把戴维累得两眼深陷、脸色苍白,但他还是以坚强的毅力坚持着。他于1820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长。伟大科学家的经历告诉“学困生”,任何伟大的人物都是从勤奋刻苦中走出来的,只要自己努力,一样可以在学习中拥有出色的成就。

总之,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因此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困生”进行兴趣教育,不仅能使“学困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一旦保持下去,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责任编辑:高照〕

猜你喜欢
戴维积极性学困生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接力棒
礼品变废品
各有所“长”
高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