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白人男性形象

2012-05-02 00:59谢燕
考试周刊 2012年18期
关键词:奥古斯丁奴隶制黑奴

谢燕

摘要: 美国作家斯托夫人所著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经久不衰的小说,代表了美国废奴文学的顶峰。小说中刻画了肤色各异、性格迥异、代表各阶级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探讨其中三位白人男性形象来探究斯托夫人是如何将基督文化和废奴主义贯穿全文的。

关键词: 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白人男性形象基督文化废奴主义

1.导语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斯托夫人的代表作,自问世以来一直是文学界评论的焦点。(谢葳,2010:1)该书在唤醒民众反对蓄奴制度、黑人自由平等意识方面起了巨大作用,被视为引发美国内战的原因之一。(李莹,2011:10)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斯托夫人刻画了三位白人男性形象,即亚瑟·谢贝尔、奥古斯丁·圣克莱儿和乔治·谢贝尔,他们代表了奴隶制的三个不同阶段。小说通过对比他们的思想与行动牵出两条主线引导全文:其一是基督文化在全文的逐渐渗透,其二是反奴隶制从思想到实践的逐步发展。

2.亚瑟·谢贝尔:表面仁慈、实则心狠的绅士

2.1反奴隶制初期

谢贝尔这一形象代表了顺从并安于奴隶制这一现状的奴隶主阶级。奴隶制根深于他的内心,毕竟从他出生至死,奴隶制始终伴随。要想谢贝尔站出来反对奴隶制,哪怕稍微牺牲一下自己的利益来换取老仆人汤姆的自由也是无稽之谈。

汤姆第一次抱还是婴儿的谢贝尔时才八岁。于汤姆,谢贝尔不仅仅是他的主人,更像是他的孩子。可是谢贝尔仅为了一己私欲就将最忠实的汤姆卖掉。他还装模作样地对汤姆说:“我的好仆人,上帝知道你说的句句是实话,我要是万不得已,人家就是拿世界上所有的钱来买你,我也不会卖给他的。”(斯托夫人,2001:3)也许汤姆的顺从与死心塌地更助长了他对待卖汤姆一事的理所当然。谢贝尔一再对黑奴贩子黑利强调自己绅士的身份,更反衬出他道貌岸然、冷酷无情的南方庄园主的本质,而他在黑利面前对汤姆诚实和能干等品质的赞扬,只为将汤姆卖个好价钱罢了。他自己压根不信基督教,但为了使黑利信服,不惜夸赞汤姆基督徒的身份。“我绝不愿意出卖奴隶,不想失去人手,这是实情。”(同上)这才是谢贝尔的真正意图。就算平时对待奴隶多么慷慨大方,但他们终究是为庄园干活的工具罢了。“在现今世道上,慈悲以形形色色的奇怪形式表现出来,而慈悲人士的所言所行,就更罄竹难书。”(同上)这难道不是对铁石心肠的谢贝尔的最好形容?

在得知女奴伊丽莎带着儿子小哈利逃走时谢贝尔与其妻子的反应更是天差地别。谢贝尔太太真心感谢上帝,并尽力拖住黑利好让伊丽莎有时间脱险。可谢贝尔呢,他在这时竟只想着他的名誉,生怕失信于黑奴贩子。他对奴隶的好并不是出于真心怜悯他们,而是他认为这是作为一名绅士应有的举止作为。在他的内心,他还是很明确地将自己与黑人的地位区分开来,甚至认为妻子灌输给奴隶的道德规范完全超出了他们的地位和希望。

2.2基督教义影响初期

谢贝尔虽不信教,却尊重妻子的基督教信仰。他还打着自己的算盘:妻子的信教与行善足够他们二人同时进入天堂。由此可见基督教义存在于谢贝尔内心深处,他还是相信基督教中的上帝论。特别是自从汤姆归顺了基督教,他更放心将庄园事务交给他打理。

3.奥古斯丁·圣克莱尔:摇摆不定的奴隶主

3.1反奴隶制逐渐发展

奥古斯丁可以说是小说中最具同情心的奴隶主。生性善良的他在母亲从小熏陶下厌恶奴隶制,并从心底里可怜那些黑奴。但因性格使然(他快乐、随便、不守时、不务实、不信教),他厌倦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务。虽同为奴隶主,对待奴隶也都很好,但奥古斯丁与谢贝尔还是截然不同的,奥古斯丁是真心真意对待奴隶的。在他们家,似乎没有主奴之分。他的仆人阿道夫甚至不经他同意就用他的古龙香水,穿他的丝绸衣服,还理直气壮地回嘴说他知道主人迟早是要给他的。这要放在其他任何一个奴隶主家里,都是不可容忍的——黑奴都欺负到主人头上来了。可奥古斯丁呢,竟也不恼,随着阿道夫“胡来”。奥古斯丁虽然对待奴隶极好,用真心实意的照顾换来了黑奴西皮奥对他的死心塌地,甚至为了主人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不忍黑女孩托普西经常挨主人打骂而向她的主人买下了她,在以后的日子里,奥古斯丁竟成了她闯祸后的“避难神”,但他总归还是一位奴隶主。他已经意识到奴隶制的罪恶,却还没足以为了它而放弃优越的生活。

文中最精彩的对白莫过于奥古斯丁与表姐奥菲丽亚小姐关于奴隶制的辩驳。奥菲丽亚身为北方人反对奴隶制,却对黑人有偏见,不愿与他们打交道,甚至不愿碰触托普西。奥古斯丁对表姐所代表的北方人对待黑人的态度的形容可谓精彩之极:“他们讨厌他们,就像讨厌蛇或癞蛤蟆一样。”(同上)奥古斯丁自认为对黑人没有偏见,他对奴隶制本质剖析得十分准确,不得不说他确实是一位雄辩的理论家,连他的双胞胎哥哥阿尔弗雷德都打趣他,说他满有一个巡回牧师的才干。他出身于奴隶主阶级,却能够将奴隶阶级的悲惨生活及其根源分析透彻。在表姐面前,他承认自己无法解放奴隶,但并不是为了利用他们赚钱,相反,他养着那么多奴隶,是想让他们能在他的家里过着舒服的日子。在他看来算解放了他们,他们的日子反而不会像原先那么好过。奥古斯丁甚至将自己剖析了一遍,他对自己的性格可谓掌握透彻:“然而我的情绪时高,时低—理论上高抵天堂之门;实践上低到尘埃之中。”(同上)可是,在他家之外还有千千万万的奴隶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奥古斯丁在世时能保护自家奴隶,可他死后这些愿望也成为泡影。

3.2逐渐归顺基督教

在买下汤姆之前,奥古斯丁不信教,甚至还嘲笑妻子玛丽去教堂听的教义根本不算宗教。的确,玛丽所信仰的基督教是所谓上层阶级的宗教,他们的基督教里面并不包括贫苦的奴隶阶级。怪不得奥古斯丁说要寻找宗教的话必须寻找比他高尚的,而不是比他低级的。在与品行高尚的汤姆相处之下,奥古斯丁慢慢地改变了对基督教的看法,特别是唯一的爱女伊娃死后,他完全信奉了基督教。

4.乔治·谢贝尔:渐趋成熟的反奴隶制实践者

4.1反奴隶制高潮

乔治·谢贝尔是亚瑟·谢贝尔的儿子,他生性善良、正直、重情重义,与父亲在各方面都截然不同。他相当敬重汤姆,以至于在他心中汤姆的地位甚至超过了父亲。当得知父亲卖掉了他的汤姆大叔时,他义愤填膺,可无奈那时他还是个孩子而无法阻止。但反奴隶制的信念已在他心中生了根,他许诺汤姆他日必定将他赎回。他确实长成了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但当兑现对汤姆的诺言时,却只见了汤姆最后一面。当两个黑奴无法忍受奴隶主勒格里的压迫而恳求乔治买下他们时,乔治拒绝了。乔治是有钱买他们,可买下他们只会更加助长奴隶制的猖獗,还有千千万万的黑奴等着去解救,难道都靠好心人买下他们吗?这只会形成买卖黑奴的恶性循环。乔治在汤姆坟前发誓要解放奴隶制,而且马上付诸行动,解放了家中的所有奴隶,这预示着奴隶制灭亡的必然性,乔治让苦难之人看到了自由的希望。

4.2虔诚的基督徒

在母亲的教育与汤姆的感化下,乔治从小就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熟读《圣经》,甚至还教不大识字的汤姆学习《圣经》。基督教义在很大程度上对乔治人格的塑造起到了积极作用。他善待黑奴,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朋友与亲人。长大后乔治更是以一个基督徒的身份去拯救深陷苦难中的黑奴。

5.结语

综上所述,反奴隶制斗争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文中通过对比三位白人的思想变化、宗教信仰与实践,即表面对奴隶慷慨大方,但实际上以自己利益为主的庄园主谢贝尔;出于真心关心奴隶,但遗憾没有解放自家奴隶的圣克莱尔;将解放奴隶制付诸实践的乔治,斯托夫人道出了作此安排的目的——单靠黑人的觉醒与反抗是不足以废除奴隶制的,只有白人对奴隶制罪恶本质的逐渐醒悟并且投入到解放黑奴的斗争中,奴隶制才会最终被废除,《圣经》与基督文化会让白人与黑人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奴隶制。

参考文献:

[1]李莹.《汤姆叔叔的小屋》主人公悲剧命运解读[J].丝绸之路.文学微探,2011,(10).

[2]斯托夫人著.英语学习大书虫研究室译.汤姆叔叔的小屋[M].伊犁: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

[3]谢葳.斯托夫人的矛盾矛盾心理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表现[J].安徽文学,2010,(1).

[4]张兴芳.《汤姆叔叔的小屋》人物原型分析[J].黑河学刊,2007,(11).

猜你喜欢
奥古斯丁奴隶制黑奴
回头一笑
漫画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种族歧视观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之黑奴形象的分析
论奥古斯丁的“根本恶”观念
浅析奥古斯丁的原罪论
谈非洲黑奴贸易中非洲角色定位
压迫、复仇与融合
解析美国黑人母权制家庭的成因
奥古斯丁和尼布尔的人性论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