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如何培养中学生体育活动的意识

2012-05-02 00:59苏剑萍
考试周刊 2012年18期
关键词:中学生意识体育

苏剑萍

摘要: 中学生体育意识淡薄,表现出对体育课学习目的性不强,对运动项目选择性差及自我评价、自我锻炼能力较弱等特点,因此培养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十分重要。教师要以体育教材为内容,从教学方法、价值观念、社会效应、校园氛围、教师角色等措施入手进行全方位的体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 农村学校中学体育体育意识体育能力

在当前的体育改革中,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已成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要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在体育教学中除要求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原理、技术和技能外,建立和增强体育意识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兴趣和习惯具有决定意义。正确的体育意识,可以促进学生现在、将来乃至一生都能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活动,终生受益。

1.农村中学生体育意识淡薄的原因

体育意识就是在一定时空内,人们对体育的内容、方法、形式各种关系等方面精神活动的总和,是主体对客体一种自觉整合的认识。它是学生在体育活动里对变化着的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过程中,产生于对体育本质和规律的高级认识活动中,并通过其具体行动表现出主要的特征和作用。由于中学生目前在学校首先要完成繁忙的文化学习任务,再加上社会和家长对他们的升学要求的压力,学习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将体育的学习放在了第二位甚至更后。虽然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决定初中升入高中要加试体育,但还是不能达到增强中学生体育意识和促进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他们对学会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树立终生受益的体育观等意识,处在一种朦胧的感觉之中。

其一,目前,中学生在校参加体育锻炼基本上出于兴趣,他们对运动项目的选择性差,所以必然产生运动项目选择上的泛化现象,凭兴趣跟潮流盲从选择锻炼项目现象较严重。其二,中学生对体育的学习主要处于感知觉阶段,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在体育学习中有意识地增强自我锻炼、自我养护的能力较差。其三,由于中学生的情感在心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他们可塑性强,接受新鲜事物快,但坚持的意识较差,因此,社会效应、校园氛围对他们影响巨大。如校园里某一项体育活动开展得较好,就会增强他们对这项活动的参与意识,并踊跃参加。

2.在体育教学中培育中学生体育意识的措施

体育意识是学生对体育的本质和规律的主动认识,它可使个体参与体育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行为,可起到延伸学校体育教育及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独特作用。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结合中学生的生理特点,科学地、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培养,使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正确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终生受益。

2.1改革体育教学,突出兴趣培养。

青少年进入中学后,新的老师、新的体育项目、新的学习要求都促使他们迅速提高心理水平,以适应新的生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对学生积极参与,终生受益的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理论教材的选择要突出实效性、针对性、趣味性。注重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内容,启发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达到不断完善体育理论知识,增强体育意识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体育教学的心理、娱乐和审美效应,大胆改革教材内容,增加一些简单易行、趣味性浓的运动项目。在教学中贯穿“快乐”二字,培养学生参加运动的兴趣;教材安排丰富多样,利用学生感受性强的特点,使学生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一般不在提高运动成绩上过多地下工夫。主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用理论做指导来分析问题,扩大知识领域,增强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

2.2教学手段多样化。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课堂中,体育方法的改革随着教育教学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如:教师在一节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切到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容易出现的错误演示,甚至可以用录像的方法把学生练习的动作录下来进行讲评。这样,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结合,呈现出多样性。因此,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使学生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从小喜欢体育,乐于进行体育活动。

2.3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价值观。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关键。只有让学生了解运动的价值,才能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及价值创造活动。

价值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它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只是我们一直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认识过程,而未顾及学生的价值心理活动,因而削弱了学习效果。针对此现象,教学中首先要将学生作为价值主体,使他们知道作为跨时代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既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有强健的体魄。只有体育运动才具有使他们强健的价值属性。只有使二者完美结合,才能使体育教学具有价值,才能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2.4教书育人,完善教师角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学生中起着良好的表率作用。所以,体育教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在积累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努力修正和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但要教会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要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意识,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影响更多的受教育者自觉地加入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行列之中。

3.利用学生的“四好”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3.1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好动天性引发学习的需要和愿望。

青少年精力充沛,活泼好动。体育课的身体练习最易与学生好动的天性产生“共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合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充分运用体育教材的不同运动方式,因势利导地进行多种不同的练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运动能力,把他们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对体育产生一定的学习愿望。

3.2正确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生直接体育意识。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常有强烈的好胜心理,他们一听到比赛,就会摩拳擦掌。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利用学生这一好胜的心理,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教学比赛,设计一些趣味较浓、竞争较强的游戏,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在乐趣中形成直接的体育意识。

3.3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学心理,培养间接体育意识。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学心理,一方面加强体育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从对运动本身的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移,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正确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其明确体育学习的意义,把对体育学习兴趣与社会要求联系起来,把对体育的兴趣由乐趣向志趣升华。

3.4积极开展各项竞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师是各项竞赛的组织者,不仅要组织校内各项比赛,还要组织学生走出去,向外校学习先进经验,扩大学生的视野;还要组织请进来比赛,让学生们增长见识,通过较内、校外的各项比赛,使学生们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主动,逐步增强锻炼的主动性、独立性、持久性,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4.结语

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调动学习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学生时代有“一技之长”,形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认识到体育的价值,体育是一种文化,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挖掘学生潜在的动力和运动中内在的情感因素,充分合理地利用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积极引导,逐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之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季浏.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法[M].上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8.

[2]于素梅.体育与健康课教学问题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4.

[3]郑厚成.现代体育与健康文化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猜你喜欢
中学生意识体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