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2-05-03 06:18邱星元刘德坚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务工者婚姻状况公共场所

邱星元 郑 磊 刘德坚 许 贤

深圳是一座新兴的移民城市,深圳市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大多为来自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务工者,为了解深圳市公共场所外来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以便为今后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11年3月对20家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内的20家公共场所(包括7家宾馆、5家酒店及8家商场)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50份,回收问卷834份,回收率 98.12%,其中有效问卷 706份,有效率84.65%。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心理健康测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该量表包括9个因子共90个项目,各项目采用1~5级评分标准,分别表示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②一般情况调查采用自编的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籍所在地等指标。

1.2.2 调查方法 调查时取得调查单位的配合,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当场统一发放问卷,现场填写,统一回收。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data 3.0软件录入调查结果,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户籍地来源涵盖了全国2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排列在前3位的依次是:广东其它地区169人(23.9%)、广西 115人(16.3%)、湖南 91人(12.8%)。男231人(32.7%),女475人(67.3%);平均年龄(24.8±6.67)岁。

2.2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不同性别的得分比较 从表1可知,除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外,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除人际敏感、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外,女性从业人员总分及其它各因子分均高于男性,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

表1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不同性别比较

表1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不同性别比较

注:* P<0.05;* * P<0.01,下同

项 目 从业人员(n=706) 常模(n=1388) t 男 女 t躯体化 1.18±0.28 1.37±0.48 11.415** 1.14±0.22 1.19±0.29 2.694**强 迫 1.52±0.46 1.62±0.58 4.295** 1.45±0.45 1.54±0.46 2.311*人际敏感 1.37±0.39 1.65±0.61 12.733** 1.34±0.36 1.38±0.39 1.487抑 郁 1.30±0.37 1.50±0.59 9.484** 1.24±0.30 1.32±0.39 3.093**焦 虑 1.28±0.36 1.39±0.43 6.180** 1.21±0.27 1.31±0.38 3.835**敌 对 1.30±0.38 1.46±0.55 7.784** 1.24±0.34 1.32±0.40 2.566*恐 怖 1.25±0.38 1.23±0.41 -1.108 1.15±0.23 1.30±0.42 6.159**偏 执 1.28±0.38 1.43±0.57 7.162** 1.26±0.36 1.28±0.38 0.840精神病性 1.24±0.29 1.29±0.42 3.187 1.21±0.27 1.25±0.30 1.658总 分 117.38±27.27 129.96±38.76 8.608** 112.47±22.64 119.15±28.53 3.282**

表2 不同户籍所在地、婚姻状况公共场所从业人员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

表2 不同户籍所在地、婚姻状况公共场所从业人员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

项 目 城市或县城 乡镇或村 t 未 婚 已 婚 t躯体化 1.16±0.27 1.18±0.28 0.801 1.19±0.29 1.17±0.25 0.830强 迫 1.44±0.47 1.54±0.46 2.202* 1.55±0.47 1.44±0.45 2.927**人际敏感 1.30±0.40 1.39±0.38 2.148* 1.40±0.40 1.31±0.35 3.161**抑 郁 1.23±0.36 1.31±0.38 2.191* 1.33±0.39 1.24±0.33 2.867*焦 虑 1.24±0.39 1.29±0.35 1.627 1.30±0.36 1.24±0.33 2.438*敌 对 1.27±0.41 1.30±0.37 0.743 1.32±0.40 1.25±0.32 2.620**恐 怖 1.19±0.36 1.27±0.38 2.002* 1.28±0.40 1.21±0.32 2.440*偏 执 1.22±0.33 1.30±0.39 2.306* 1.30±0.40 1.24±0.34 2.233*精神病性 1.19±0.29 1.26±0.29 2.377* 1.27±0.31 1.19±0.25 3.358**总 分 112.55±28.65 118.42±26.88 2.188* 119.47±28.23 112.89±24.55 3.157**

2.3 不同户籍所在地、婚姻状况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得分比较 由表2可知,除躯体化、焦虑和敌对因子外,户籍在乡镇或村的从业人员总分及其它各因子分均高于户籍在城市或县城的得分,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

除躯体化因子外,未婚的从业人员总分及其它各因子分均高于已婚从业人员的得分,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

2.4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SCL-90总分为因变量,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每日工作时间、平均月收入等一般情况为自变量做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在α=0.05水平上,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变量按照标准化回归系数绝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睡眠质量(没有失眠=1,偶尔=2,经常=3;标准回归系数b’=0.277)、身体健康状况(较差=1,一般=2,较好=3,很好=4;b’=-0.183)、父母打工史(有=1,无=2;b’=-0.112)、工作压力(觉得没有压力=1,一般=2,较大=3,很大=4;b’=0.099)、学习专业技能的意愿(不愿意=1,无所谓=2,非常愿意=3;b’=-0.084)、每日工作时间(≤8小时=1,8~12小时=2,≥12小时=3;b’=0.073)。

3 讨 论

深圳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于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调查结果显示,除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外,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低于国内其他学者对深圳外来务工者的调查结果[2-3],与国内关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调查结果相近[4],表明深圳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心理卫生状况好于全国正常成人水平,原因可能:一是公共场所在招聘从业人员时对个人的身体健康、精神面貌等有一定的选择性,择优录用;二是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比一般工厂企业的务工者好,人比较容易适应。

结果显示,总体来说男性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性,户籍所在地在城市或县城的好于乡镇或村,已婚的好于未婚的,与国内关于外来务工者的研究报道结果相似[5-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身体健康状况、父母打工史、工作压力、学习专业技能的意愿及每日工作时间是影响外来劳务工心理健康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睡眠质量好,身体健康状况好,父母没有打工史,工作压力小、有学习专业技能的意愿以及每日工作时间少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政府在关注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的时候,应该把重点放在未婚女性从业人员,同时应督促公共场所经营者最大限度的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员工的休息时间,减小其工作压力,提供专业技能的培训等,使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得以向好的方向发展。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3:34-41

[2]郭洪波,罗玉梅,温菊芬,等.深圳市厂企劳务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220-221

[3]刘晋洪,张泉水,夏莉,等.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7):644-646

[4]彭元,彭竹漪,朱玉英,等.宾馆、商场类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3,10(3):384-385

[5]孙崇勇.东北地区民工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60-462

[6]蒋欣.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7,18(4):45-46

猜你喜欢
务工者婚姻状况公共场所
从“沪漂”务工者到创新“技术大咖” 上海工匠、静环环卫分公司李德成的成长之路
农民行动空间的集聚效应分析
——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九溪村为例
基于ARM的公共场所智能保洁车控制系统的设计
从《日耳曼尼亚志》看日耳曼人的婚姻状况
韩男性对婚姻状况更满意
城市公共场所拥挤踩踏事故的应对
广东:免费WiFi 3年内全省都有
当代中美两国女性婚姻状况差异探析
“大多数”商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