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研究*

2012-05-03 06:18汪启荣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心理卫生个体量表

汪启荣 王 辉 赵 静

自我概念是个体通过自我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多种途径获得的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等方面比较稳定的认识和看法[1]。罗杰斯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是理解心理失调产生的关键,它是临床心理学中解释情绪困扰或其他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核心观念[2]。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长期存在的抑郁会对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研究表明,自我概念与抑郁密切相关[3-5]。在自我概念与抑郁的研究中,应对方式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与适应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应对方式对抑郁有预测作用[6]。

以往研究表明,自我概念与抑郁相关,但对其作用的机制研究较少;前人研究还表明,应对方式与抑郁相关,但有关研究未能结合自我概念这个抑郁产生的较为深层次的因素进行探讨。本研究采用自我概念量表(TSCS)、应对方式问卷(CSS)和Beck抑郁问卷(BD I)对大学生进行测查,以探讨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并考察应对方式在这个关系中的作用机制,为高校心理健康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自河北沧州市某高校一、二年级学生,总计457人(男生121人,女生336人),年龄(20.32±1.89)岁。

1.2 研究工具

1.2.1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7]由美国田纳西州心理学家H.Fitts于1965年编制、台湾林邦杰在1978年修订其第3版,共70个题目,包含自我概念的2个维度和综合状况共10个因子,即结构维度: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内容维度: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综合状况:自我总分和自我批评。每项从“1”(完全相同)到“5”(完全不相同),进行评分。前9个因子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积极,而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消极[7]。近年我国大陆已有一些人使用这一量表,认为其效度良好[8]。本研究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Cronbach’α=0.625。

1.2.2 应对方式问卷(CSS) 由肖计划等修订[9],适用不同群体应对行为的研究。问卷共62题,由6个分量表组成,即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在6个因子的基础上分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3种应对方式,成熟型应对方式包括解决问题、求助2个因子,不成熟型包括自责、幻想和退避3个因子,合理化为混合型应对方式。每个项目有“是”和“否”2个答案,分量表分数越高说明更多使用该应对方式。量表 Cronbach’α=0.795。

1.2.3 Beck抑郁问卷(BD I)[10]评价抑郁的严重程度,判断抑郁程度的临界值因研究目的而异,根据国内外文献及量表的参考标准[11-13],本研究规定≤13为非抑郁组,>13为抑郁组;>21分为重度抑郁。量表Cronbach’α=0.823。

1.3 研究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将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Beck抑郁问卷装订成册,要求被试完成答题纸上的对个人基本情况的调查。以班级为单位,使用统一指导语进行集体测试,测试在50分钟内完成。为保证客观性,问卷不记名。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处理运用SPSS 15.0软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大学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和抑郁得分的总体状况 大学生自我概念总分为(215.35±23.07)分,应对方式量表中成熟应对得分为(15.23±5.57)分、不成熟应对得分为(12.98±7.98)分和混合型应对得分为(5.10±7.98)分。其中,BD I量表上的平均得分为(8.19±7.0)分。按照总分>21分为重度抑郁,>13分为抑郁的标准,本研究中大学生样本抑郁和重度抑郁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1.01%和4.59%。

2.2 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和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自我概念总分、应对方式和抑郁为因变量,以性别和年级(2*2)为自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抑郁在年级(F=13.431,P<0.001)存在显著差异,一年级学生抑郁得分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性别(F=0.739,P=0.391)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自我概念总分、应对方式在年级和性别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和年级2个因子均不存在交互作用。

2.3 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对抑郁的影响

2.3.1 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和抑郁的相关分析 见表1。

表1 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和抑郁之间的相关(r)

表1结果表明,自我概念正向因子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概念负向因子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概念正向因子与不成熟应对和混合型应对呈显著负相关、与成熟应对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概念负向因子与不成熟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成熟应对呈显著负相关。不成熟应对、混合型应对与抑郁呈显著相关,其中不成熟应对和混合型应对因子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成熟应对因子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

2.3.2 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和抑郁的逐步回归分析 以抑郁得分为因变量,自我概念4个因子和应对方式3个因子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变量选入标准为P<0.05),结果见表2。

表2 自我概念4因子、应对方式因子对抑郁的逐步分析

由表2数据可知,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有4个:自我满意、成熟应对、不成熟应对和自我认同4个因子总共对抑郁的方差解释量为24.1%。就个别变量解释量而言,以自我满意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16.3%,其次为成熟应对,为3.0%,再次为不成熟应对和自我认同,分别为2.7%、和1.1%。

2.3.3 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检验 在分析不同应对方式(不成熟应对和成熟应对)的中介效应时,根据相关研究结果[14],选取不成熟应对因子。参照据Baron和Kenny[15]的中介变量确定的标准,采用复回归分析法。第1步:自我满意因子对抑郁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B=-0.280,P<0.001);第2步:自我满意因子对不成熟应对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B=-0.180,P<0.001);第3步:不成熟应对因子对抑郁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B=0.166,P<0.001),在控制应对因子对抑郁作用的基础上,自我满意因子对抑郁的负向预测作用亦显著(B=-0.250,P<0.001),同时自我满意的非标准回归系数变小,由原来的0.280变小为0.250,说明不成熟应对在自我满意与抑郁间的作用为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186* 0.166/0.280=11.03%[16],见表3。

表3 中介变量-复回归分析

3 讨 论

从研究结果来看,大学生抑郁(采用Beck抑郁问卷)得到的检出率为21.01%,其中重度抑郁比例为4.59%。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抑郁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与王玲[17]和黄仁辉[4,18]等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一年级学生抑郁得分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可能是因为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大学,面临新的环境,会由于适应不良而出现心理问题。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概念对抑郁有显著预测作用,和很多研究结果是一致的[4,17]。其中,自我满意和自我认同因子对抑郁预测作用更为显著。自我认同、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作为自我概念的结构三因子,从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来分析,认知程度影响情感体验,认知和情感又影响自我行动[19]。自我满意属于情感的范畴,个体的低自我满意,是一种负性的情绪,会对其产生消极的影响,长期存在则可能导致抑郁的形成。自我认同则属于认知的范畴,认知对抑郁的影响作用[13,20]可与个体歪曲的认知图式有关。Beck等认为,早期形成的歪曲认知图式的出现是导致抑郁症状出现的重要因素,这种认知图式影响着个体对自我、周围环境以及未来的看法,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通过歪曲的认知图式,个体以一种消极的方式对其体验进行分类解释,易产生无望感和无力感,形成抑郁[21]。个体的低自我满意和低自我认知相互作用,更容易导致抑郁的产生。

回归结果分析表明,应对方式对抑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与已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4,6]。对于个体而言,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是针对问题努力来解决问题的应对,有助于个体认知情境和解决问题,维持心理平衡和保护心理健康,减少抑郁的发生;消极、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如自责、退避等,易让个体产生较多的负性情绪,不能接纳自己,导致抑郁的产生。

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提示,低自我概念可能导致个体更多使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使个体更易于陷入抑郁。对于低自我概念的个体而言,自我评价、自我接纳较低,他们更倾向于使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来应对。不成熟的应对方式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一定的作用,帮助个体暂时忘记痛苦或稳定情绪,但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14],长此以往,必将使自我控制感和自我概念降低。因此,低自我概念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相互作用,使个体更易于陷入抑郁。

[1]刘立新,汪启荣,胡希俊.高职生自我概念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8):696-698

[2]钱铭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5-222

[3]樊富珉,付吉元.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76-77

[4]黄仁辉.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应对方式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5]阳德华.初中生自我概念与抑郁、焦虑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9(9):633-635

[6]Compas B E,Connor J K,Saltzman H.Coping with stress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Problem s progress and potential in the theory and research[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1,127:87-127

[7]林邦杰.纳西自我观念量表之修订[J].中国检验年刊,1980,27:71-78

[8]陶琴梯,杨宏飞.高中生的自我概念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教育科学,2002,12(18):50-61

[9]肖计划.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109-115

[10]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156-182

[11]徐俊冕.Beck抑郁自评量表应用与评价[J].心理科学,1991,4(1):32-34

[12]陈树林,郑全全.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2):101-102

[13]陈树林,郑全全.应激源、认知评价与抑郁障碍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2):104-106

[14]曹亚杰,司继伟.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53-54

[15]Baron R M,KennyD 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 and sa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1173-1182

[16]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

[17]王玲,陈怡华.师范院校学生抑郁与社会支持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2):216-217

[18]张华东.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实证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4

[19]汪启荣,李怀珍,胡希俊,等.高中生自我概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53-954

[20]史晓婷,洪炜,赵楠,等.高中生负性认知方式、反复思考与抑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6):725-727

[21]Barlow,David H,著.刘兴华,译.心理障碍临床手册[M].3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92-297

猜你喜欢
心理卫生个体量表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常见精神心理卫生问题漫谈
高校女大学生的围经期卫生保健
角色认知与心理卫生对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研究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