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临床研究

2012-05-06 06:00黄日红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孕激素肌瘤显著性

黄日红

妇科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临床研究

黄日红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在妇科子宫肌瘤方面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经妇科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2例与对照组11例,给予治疗组患者米非司酮,给予对照组丹那唑,观察两组患者肌瘤体及子宫体积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肌瘤体积均有所缩小,与术前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缩小程度大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均用药后有所缩小,与术前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缩小程度大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在免除患者手术痛苦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药物治疗不是子宫肌瘤治疗的根本措施,对于某些特定的患者群体而言,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创造良好的手术时机,改善预后,甚至可避免手术。

子宫肌瘤;药物治疗;临床研究

子宫肌瘤作为育龄女性多发盆腔良性肿瘤,以30~50岁女性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为患者绝经后肌瘤萎缩,其发病率可高达30%以上。常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以手术为主,近几年,随着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的应用,子宫肌瘤治疗方法呈现多样化、损伤小等特点。我院结合文献,采用药物方法进行子宫肌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经妇科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的23例患者,年龄37~50岁,平均(41.2±3.4)岁;患者宫体均小于孕4个月,瘤体直径全部小于5cm。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2例与对照组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瘤体直径、孕产次、体重等方面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排除患者曾有子宫内膜及颈管内病变;排除患者有药物过敏史。

1.3治疗方法给予治疗组患者米非司酮,每日2次,每次25mg,使用4个月;给予对照组丹那唑,每日100~400mg,使用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肌瘤体及子宫体积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经过4个月后随访发现,两组患者肌瘤体积均有所缩小,与术前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缩小程度大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均用药后有所缩小,与术前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缩小程度大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变化(cm3)

3 讨论

子宫肌瘤作为育龄女性常见的盆腔良性肿瘤,目前呈发病率上升趋势。传统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近几年随着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新方法在研究上的深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目前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最初,研究人员认为雌激素是子宫肌瘤的诱因之一,但随着近几年生物化学、临床及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证实,孕激素受体在子宫肌瘤发病机制方面也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研究认为,孕激素受体在肌瘤组织中的表达要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的肌肉组织,妊娠期子宫肌瘤体积的增加、黄体期、口服安宫黄体酮时期,肌瘤细胞有丝分裂相计数均达到最高峰,由此可证明子宫肌瘤的生长与孕激素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现代医学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方法即给予患者口服抗雌、孕激素药物。

临床上,常见的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有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丹那唑、三烯高诺酮、米非司酮、三苯氧胺、雄激素类药物等。本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米非司酮及丹那唑。米非司酮是炔酮的衍生物,结构与炔诺酮相似,具有抗孕激素、抗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临床上选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是因为米非司酮可通过与孕酮受体结合,进而达到阻止孕酮继续作用,可取代体内孕酮和肥实体的结合,有效抑制孕酮活性,溶解卵巢的黄体,降低子宫肌瘤中的孕酮水平,及雌激素水平,达到缩小子宫肌瘤的作用。经检查发现,患者服用米非司酮后,子宫肌瘤中的孕酮水平、雌激素水平较低,证明其可有效造成闭经、雌、孕激素下降等。但研究认为,米非司酮的作用较为短暂,一般仅用于术前辅助用药,可达到改善贫血、减少输血的作用,对于较大子宫的患者,可使子宫相对缩小,为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式子宫切除术提供有力的实行条件。患者在服用米非司酮后,普遍反应出现食欲下降,轻度恶心、肝肾受损等症状,继续服用后,上述不良反应逐渐消失。另有研究指出,米非司酮长期服用可能会引起患者绝经症候群等不良反应,但相对于其他药物,米非司酮具有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价格便宜等优势,目前仍被认为是药物治疗子宫肌瘤中最为有前途的药物。

丹那唑是一种合成的 17a-乙炔睾酮衍生物,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释放使卵巢停止排卵,降低性激素的分泌,可直接抑制卵巢甾体激素合成酶,使雌、孕激素水平持续下降,可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患者在服用丹那唑后,通过产生性激素变化,子宫肌瘤较用药前有一定缩小,缓解了患者的症状,一般停药3个月后,患者可恢复月经。但服用后,患者会出现男性化作用,如多毛、痤疮、体重增加、水肿、头疼、潮热等症状,停药后可消失,另外,肝功能异常患者不宜服用。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服用丹那唑后,子宫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均有所缩小,但缩小程度不如治疗组。

总之,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在免除患者手术痛苦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药物治疗不是子宫肌瘤治疗的根本措施,对于某些特定的患者群体而言,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创造良好的手术时机,改善预后,甚至可避免手术。

[1]林七稚.妇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17-319.

[2]付建华.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概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37-38.

[3]杨喜候.浅淡子宫肌瘤的治疗现状[J].中外医疗,2009,28(18): 6-8.

[4]陈晓飞.45例子宫肌瘤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7):386-387.

[5]刘万昌,周孔丽.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6(12):33.

[6]孟利军.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 (9):32.

广西昭平县人民医院,广西贺州 546800

猜你喜欢
孕激素肌瘤显著性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保胎药须小心服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