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厦线龙岩站载频设计方案

2012-05-08 09:08林炳龙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12年5期
关键词:漳平股道龙川

林炳龙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 430063)

1 问题的提出

既有龙岩站是以龙川方面为下行方向,漳平方面为上行方向。龙厦线引入龙岩站后,由于龙厦线比漳龙线标准高,龙厦线线路属主要线路,相比之下,漳龙线属次要线路。所以,龙岩站应以龙厦线的走线确定上下行咽喉,即厦门方面为下行方向,赣州方面为上行方向。同时漳平方面的进站信号机名称也由X改为SZ,龙川方面的进站信号机名称也由SM改为XM,赣州方面的SG进站信号机名称改为XG,全站信号机、道岔、轨道区段重新命名。全站机车信号载频(包括半自动接近轨)需根据新的布局重新设计,如何设计机车信号载频,同时满足各个方向的接发车进路的技术要求,是整个龙岩站信号设计的关键。龙厦线引入前后龙岩站示意图如图1所示。

2 龙岩站机车信号载频布置方案

2.1 漳龙线经龙岩站的载频设计

既有漳(平)龙(川)线以漳平方面为上行方向,以龙川方面为下行方向,龙厦线引入后,应维持既有行车方式。

即:漳平方面→经龙岩站→龙川方面仍为下行载频模式。

龙川方面→经龙岩站→漳平方面仍为上行载频模式。

这样设计,有利于司机按照原有的操作习惯,既有漳龙线经龙岩站IIG贯通,根据上述原则,载频布置如下:SZJG按2300-2布置,SII(含SZ接车进路)按1700-2布置,满足漳龙线下行要求;XMJG按2600-2布置,XII(含XM接车进路)按2000-2布置,满足漳龙线上行要求。即漳龙线的列车正线通过龙岩站时,均不需要人工转换载频,与既有行车模式完全一致。

即:漳平方面→龙岩站(IIG股道)→龙川方面,直接通过,无需转频;龙川方面→龙岩站(IIG股道)→漳平方面,直接通过,无需转频;漳平方面→龙岩站(其他股道)→龙川方面,在XMJG由人工切换为下行载频;龙川方面→龙岩站(其他股道)→漳平方面,在SZJG由人工切换为上行载频。

由于龙厦线正线与漳龙线并行,如果按S咽喉考虑,S3JG和SZJG应都按上行转频设计。考虑到并行地段载频相互干扰,S3JG已按龙厦线统一转频设计为2600-1,不能再变化。为彻底克服转频相互干扰,SZJG按下行转频2300-2设计,同时SZJG按下行转频设计,刚好满足漳龙线既有下行转频模式,不需人工切换转频开关,从而达到既有不相互干扰,又满足漳龙线原有的载频布置。在设计过程中,曾试图分割SZJG和S3JG,以减少相互干扰,经缜密考虑,才按SZJG按下行载频(2300-2)设计。这样设计,不仅减少区间室外电缆,同时减少室内移频发送设备,节省了投资,频率布置如图3所示。

2.2 赣龙线经龙岩站的载频设计

赣龙方面XG口经IIIG与龙厦上行正线对接,按龙厦线的频率布置,XGJG至龙厦线上行正线均按上行载频设置。由于赣州→龙岩为下行,所以,在XGJG需先发2 s的ZP码,将载频自动切换到上行频率,经IIIG与龙厦上行正线对接,全部按上行频率布置,接车至1G、IIG时,在股道先发2 s的S行ZP码;先发如接车至4~8G时,在股道先发2 s的X行ZP码;实现自动切换到相应载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赣州方面接车至1G、IIG时,在XGJG已发S行ZP码,保证在XGJG能正常实现转频,在车压入1G、IIG时,还需再次发S行ZP码。这是因为在XG接车至1G、IIG时,咽喉区为无码,列车经过咽喉区已经超过10 s,机车上下行开关自动恢复到既有的X行模式。如果在股道未发S行ZP码,那么在股道就收不到S行码(2000-2 或 2600-2)。

2.3 厦门方面发车口载频设计

4~8G股道下行发车按下行载频设置,往厦门方面S口发车在4DG区段处发上行ZP码,实现自动转频; 1G~IIIG股道发车按上行载频设置,往龙厦线SF口发车在8BG区段处发ZP码,实现自动转频;ZP码的发码时机均为在建立发车进路后即开始预发,一直到车压入8BG或4DG后持续再发,当车压入X1LQG或S3JG后停发ZP码,列车进入区间后按区间载频行车。

2.4 股道发送ZP码

龙岩站为龙厦线的起点站,龙厦线的运营速度按200 km/h设计,同时龙岩站又是既有漳龙线的中间站,既有漳龙线运营速度按70 km/h设计,有普通客车和货车运行。为满足上述要求,龙岩站需发送ZP码,以同时满足动车和普通列车运行要求。由于龙厦线上行线区间发上行转频频率,S接车至1G、IIG、4G、5G、6G、7G、8G时在股道发ZP码;由于龙厦线下行线区间发下行转频频率,SF接车至IIG时在股道发ZP码;由于漳平方面接车为下行转频频率,SZ接车至IIG时在股道发ZP码; 由于龙川方面接车上行转频频率,XM接车至4G、5G、6G、7G、8G时在股道发ZP码;由于赣州方面接车上行转频频率,XG接车至4G、5G、6G、7G、8G时在股道发ZP码。

2.5 人工切换转频开关点

由于站内各股道频率设置不同,往半自动闭塞口(赣州、龙川、漳平方面)发车需按各线既定的运行方向进行转频切换。往赣州方面发车在机车越过XG信号机后切换为上行转频频率;往漳平方面发车在机车越过SZ信号机后切换为上行转频频率; 往梅州方面发车在机车越过XM信号机后切换为下行转频频率。

2.6 股道预发码

为防止掉码现象,当侧线接车时,在车压入股道前一道岔区段时,股道即开始发ZP码,一直到车压入股道后再发2 s的ZP码,2 s后发股道状态码,可保证码接收的连续性。如S接车至1G,当车压入38DG时,1G即开始发2300-2 ZP码,当车压入1G时,再发2 s的ZP码,然后再发S1信号机状态对应的2300-2码,根据上述技术条件,设计电路原理图,当S1MJ↑时,即开始发ZP码,如图4所示。

2.7 载频“-1”型和“-2”型的考虑

为克服股道邻线载频相互干扰,在设计过程中曾考虑采取“锁频方式”将1G、4G、5G、6G、7G按“-1”的ZP码进行设计,达到完全避免邻线干扰,然而,考虑到“解频”技术条件限制:先收“-2”型的ZP码才能“解频”,因往半自动闭塞口发车,其发车进路及接近区段均为无码区段,不具备“解频”条件,所以最终不能采用“锁频方式”,而是全站采用“-2”型,即非“锁频方式”,如图3所示。

2.8 股道载频布置

龙岩站上行正线对应IIIG,下行正线对应8G,以IIIG为界,1G、IIG、IIIG下行发车设计上行载频频率,4~8G下行发车按下行频率布置,IIG上行发车维持漳龙线载频按下行载频1700-2布置,其他股道上行发车均按上行载频频率布置,并且相邻股道采用不同载频频率布置,以减少载频相互干扰。进一步说明,4G和5G载频布置完全一致,是因为考虑到4G与5G间设有站台,两线路间隔12 m以上,已经达到空间上的隔离,不会产生邻线载频干扰,如图2所示。

2.9 预留与赣龙复线载频相配套

龙厦上行正线经IIIG与赣龙上行正线对接,龙厦下行正线进8G,预留与赣龙下行正线对接,如图5所示,根据上述规划,龙厦线上行正线全部按上行载频码贯通,依次S3JG(2600-1)、S接车进路(2000-2)、IIIG(2600-2)、SIII发车进路 (2000-2)、XG1LQ(2600-2);龙厦下行正线全部按下行载频码贯通,依次为XG3JG(2300-2)、XG接车进路(1700-2)、8G(2300-2)、X8发车进路(1700-2)、X1LQ(2300-1);在电码化电路设计中,统筹考虑龙厦线与赣龙线的规划,正反向接发车码序均贯通设计,以保证在赣龙线建成后通过列车载频码序的连续性,统筹设计可以减少废弃工程,节省投资,也便于在赣龙线施工设计开通。在赣龙线引入时,原半自动口线路改作上行正线,XG信号机更名为XGF,新增下行线,新增XG信号机。

3 结束语

龙厦线引入龙岩站的载频设计方案,综合考虑了既有漳龙线的运行模式和习惯,解决了邻线载频干扰问题,预留了赣龙复线引入的载频设计,在股道设计了预发码功能,在发车口设计ZP码,在三线并行地段的SZJG缜密设计采用X行载频(2300-2),既避免了邻线载频干扰,又减少了区段分割,节约了投资;既满足了CTCS-2(动车)模式,又满足CTCS-0(普通车)模式。解决了龙厦线引入龙岩站最为关键的技术设计问题。

猜你喜欢
漳平股道龙川
风雪中
积极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漳平第二中学为例
龙川掠影
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龙川至连平段模块化机房建设
站内股道一体化轨道电路绝缘破损信号越区干扰防护措施研究
高速铁路正线股道设置有源应答器组必要性的探讨
漳平:干部挂钩精准扶贫全覆盖
关于侧线股道LKJ数据的编制
一方力量 漳平水仙的推广者
漳平水仙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