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会一个女孩”

2012-05-14 13:11龙运昌
读者·校园版 2012年19期
关键词:夏威夷华人论文

龙运昌

“我去会一个女孩。”1998年荣获两项奥斯卡奖的美国影片《心灵捕手》里的主角威尔?杭汀,一位屈身在一所著名大学里做清洁工人的数学天才,他毅然放弃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学位、一份高薪和高高在上的公务员职位,离开家人和朋友,当他的老师问他要去哪里时,这样回答。威尔要找的不单只是那个他所关心的女孩,也是女孩所代表的,而他一直缺乏的人生目标、理想和爱心。

只想当作家的“富二代”

他是我同届的一位同学,大学4年间只见过他3次面。第一次是在大二时的一门英国文学课上。选这门课的一共有20个学生,第一天教授点名时我知道了他的名字,之后整个学期在班上便再也没有见过他。本以为他退掉了这门课,另选了其他课程,但学期差不多要结束时,教授给我们一篇论文作为参考,作为下次课上讨论的资料。一看论文,作者赫然是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同学。这篇论文针对这门英国文学课所关注的年代和作家,给大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教授说他会帮这个同学发表这篇论文。

第二次见到这位同学是大三的一个晚上,他来宿舍探访朋友。看过他的文章后,我一直想找机会认识他。等我去敲他朋友的门时,他已经走了。我便打听他的背景,这位朋友说,他是一个天才,所有的功课都是A。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部课程都拿到A相当不容易。这样的人一定得是文武全才,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音乐艺术,还要懂多国语言。这位朋友说他大部分的课都没有上,因为他白天都在打工,老师也体谅他,觉得他上不上课不是问题,往往只要求他做独立研究,并提交一篇有深度和创意的论文。我问:“为什么他没有奖学金?”“他家很有钱,所以拿不到奖学金。”这位朋友说,“他是犹太人,父亲要他继承家庭生意,但他只想写作,不想要家里的钱。所以,他就打工挣学费,选择自己的生活和前程。”

最后一次见到这位同学,是在毕业前的一次聚会上。他待了几分钟,与他的几个朋友拥抱了一番后,便离开了。他的朋友说他考了公务员,是那一年的最高分。我问他选择去哪个政府部门工作,他的朋友说邮局。

“邮局?去邮局做什么?”

“将信件分区的工作。”

“为什么?”

“他懂的比很多教授多,不想念博士,只想找份安定、没什么压力的工作,可以多一点时间写作。”

之后的几十年间,我常常在新出版的各类新书上找他的名字,但一直找不到。我猜测他可能汲取了另一位校友、《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的教训,使用笔名,回避媒体的曝光和宣传。他是我所见过的最聪明的那一类学生,选择了一条最忠于自己梦想的人生道路。不论他是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多产,他一定会是不同凡响的写作者,有幸读到他的作品的人一定会庆幸,这个世界少了一位商人,多了一位好作者。

中途辍学的“活字典”

我的外国朋友中还有好几位,与前面提及的天才同学有着相似的故事。其中一位是我的大学同学,也是我的“活字典”。我看书时有什么生词不认识,便直接问他。考大学时,他的SAT英文和数学都是满分。我不知道他的数学是不是天才级的,只知道大一时,学校有一位世界级的数学教授,专门给有数学天赋的同学开设了一个班,只收10人~12人,要进入这个班得通过一场考试。我是在香港念的中学,自以为数学很好,便报名参加了考试,也是在那个考场里我认识了他。考试一共有5道题目,我交了白卷。我问他答案时,他说没答案,这5道题目都是没有人能解答或证明的。他觉得教授只是想看看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理解和分析能力。结果他考上了。

大三时,他跟我说要休学一年去夏威夷。为什么?他用了和《心灵捕手》中的威尔几乎同样的一句话:“去会一个女孩。”这一去就是两年。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我,说他结婚了,还带了夏威夷太太回学校,拿到了学位。毕业后,他去了一家跨国保险和金融企业,那时电脑还没普及,他却独立开发了一个分析和预测软件,并注册了专利。50岁时,他辞了高薪职位,和太太搬回了夏威夷。每次去夏威夷,我都会探访他,他和家人过得其乐融融,夫妻几十年恩爱有加。他身上有一种让人感叹的睿智和洒脱,这么多年过来,学业、事业、爱情、家庭,他哪一样都没有落下,都平衡得很好。

中年“觉醒”的寻梦者

在我认识的华人学生和朋友里,却很少有类似的寻梦者。

在我读大学的那个年代,华人学生选择最多的是工商管理学院。那时工商管理学院很容易考进去,那里的华人学生大部分来自香港或东南亚,家境很好,他们在当地念完了高中,在美国、加拿大或英国的二线学校念本科,然后去美国名校的工商管理学院拿一个镀金的文凭,以便继承父业。

我认识的念本科的华人学生,几乎都读医科或理工科。因家庭环境不好,很多人半工半读,都很关心就业问题。与我交情最好的一位华人本科生,比我低一届。第一次见到他,他手上拿着一本厚厚的英汉字典,他已将字典里所有的字都背熟了。我随便找些罕见的生词考他,还真是难不倒他。

他每天节衣缩食,关在房间里念书,三年半毕业,立即结了婚拿了绿卡,找了一份跨国银行的工作。他工作非常勤奋,几乎每天都加班,银行多次裁员都裁不到他。在银行工作了30年,他一直停滞在一个中层管理的位置,再也没法往上升。他50岁时给我写了一封邮件,说要离家出走,请我有空给他的老婆和孩子打个电话,看看他们生活得怎么样。

“你年纪这么大了还玩什么离家出走?”我问。

“我这30年来,没有过过一天我自己想要的生活。我真的不能再过一天现在的生活,我想到处走走,看看大千世界,多认识一下我自己。”

我把这位寻梦者和那个在夏威夷的同学做了比较:后者事业有成,家庭和睦美满;而前者为了职位,牺牲了少年时的梦想和30年的生命,换来的却是一生的郁郁不得志。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不得不令人深思。

在我认识的美国大学生中,寻梦与“寻金”并不是两个互相排斥的概念。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越出名的大学里,有越多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去世界落后地区或者是在美国做义工。这批当年的年轻人和寻梦者,为美国夺回了汽车工业的全球领导地位,重建了美国很多衰落的城市,发明了互联网、手机……我常常听中国家长规劝孩子不要做梦,要踏实考学,选一个踏实有前途的专业,以后再找一份踏实的工作干一辈子,我觉得这实在可惜。因为很多孩子也许会重蹈我那位50岁才觉醒的同学的老路。我一直相信,全力寻梦,总有一天,那些现实意义上的物质回报会跟随而来。我们所要做的,或许是给寻梦者更多的勇气。

猜你喜欢
夏威夷华人论文
30米望30米望远镜之争:天文学家大战夏威夷土著(上)
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持续喷发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风情夏威夷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夏威夷风情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