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进:坚守检疫事业 心系生态安全

2012-05-16 01:15
中国科技财富 2012年3期
关键词:植物检疫原木熏蒸

胡 月 曹 璇

提及检疫科学,相当多的人都会有陌生之感,或是认识仅仅停留在很浅的层次上。然而,事实上,检验、检疫科学虽不像其他科学门类一样拥有诸多夺目的光环、为人所熟知,卻对一个国家的生物、生态环境乃至进出口贸易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毫不夸张地说,检疫科学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甚而从事不同行业的人群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做好检疫科学研究、发展检疫事业至关重要,以王跃进所长为代表的科学家们,为了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维护国家对外贸易发展,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检疫事业岗位,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王跃进1983年从西南农业大学毕业,获得植物保护学专业学士学位,从那时候起,就注定了他与植物检疫与保护事业的不解之缘。

毕业之后,王跃进进入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工作。植物检疫属于植物保护工作的一个方面,主要指以立法手段防止植物及其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传播有害生物的措施,其特点在于从宏观整体上预防一切有害生物的传入、定植或扩散。我国的植物检疫工作始于上世纪30年代,目前有据可考的是,从1934年10月起,在我国的上海、广州等少数口岸公布并实施了由原实业部商品检验局制定的《植物病虫害检验实行细则》,到了1949年,我们国家开始建立统一的植物检疫制度。自那时候起,伴随着超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的植物检疫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检疫制度系统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日趋完善。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工业化程度的加深,每一个时代对于植物检疫的要求和需要都是不同的,环境形势、经济形势都在变化,这就对植物检疫技术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对于在此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专家来说,即意味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和挑战。多年来,王跃进一直奋战于植物检疫技术研究的道路上,把无数心血都奉献给了所从事的检疫除害处理技术、设施设备的研究研发和推广工作,为了全面推进我国检疫除害处理技术的发展而奋斗不息。

植物检疫工作不仅关系着我们国家的生物和生态环境保护,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贸易进出口。1998年,美国爆发了光肩星天牛虫灾,并理所当然地认定虫灾是从我国传入的,因为我国出口的大部分集装箱运货物均使用了木质包装,而且我国也是光肩星天牛发生地,因此美国农业部颁布临时法令,要求我国出口美国的货物木包装必须进行检疫除害处理,否则将整批退货。美国出台的这一政策还引发了连锁反应,引起加拿大、欧盟等国的纷纷跟进,相继提出类似要求。由于当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我国对外贸易形势十分严峻,因此这一事件引起了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曾先后七次对此作出批示,要求务必抓好此项检疫处理工作。最后,这一重担落在了王跃进肩上。

王跃进深知责任重大,他不敢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立即组织并开展了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为之废寝忘食,几乎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岗位上。他以十二分的动力、精力参加了国家局和相关检验检疫局组织的相关技术培训,并且从技术领域积极配合国家的对外交涉与谈判,同时与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的专家展开合作,对美国有关木质包装处理技术的标准进行了充分验证。经过不懈的努力,王跃进终于证明了是美方的检疫标准存在重大技术问题,为国家贸易的对外交涉提供了明晰的理论依据。

初步的胜利没有让王跃进停下探索的脚步,这一事件虽然暂时得到了解决,带给他的影响和震撼却是巨大的。为了解决相关方面的技术难题,确保国家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和发展,王跃进开始了持续性的技术探索和研究,他负责主持了国家重点课题“木包装检疫熏蒸处理技术的研究”和“木包装微波处理技术的研究”,经过漫长的艰苦研究,研究工作在2002年顺利完成,不仅通过了专家的验收鉴定,而且相关成果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度科技兴检二等奖。

荣誉的获得对王跃进是巨大的鼓舞,他随即又把研究取得的成果直接应用于国际标准ISPM15号的修订,研究成果得到国家质检总局的肯定,通过文件的形式在我国出口货物的木质包装检疫除害处理中得到应用,在化解“天牛危机”的同时收获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王跃进的成果也获得了IPPC各成员国的通过和认同。

勇于担当,携手同仁共攀检疫

技术高峰

植物检疫工作和技术创新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技术研究工作也并非以一人之力就能完成和完善的。谈起在将近三十年的检疫事业生涯中做过的工作,王跃进所长总是谦虚地表示自己做过的不算什么,既得的成就是研究所的同仁们共同完成的。

的确,从进入植物检疫这一行起,王跃进就一直与同事们倾力合作,在检疫处理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不断做出突破性的贡献。1988年,陕西黄帝陵庙内虫灾肆虐,大量古柏受到害虫严重危害,濒临死亡,其中包括了有“世界柏树之父”之称的“黄帝手植柏”。这棵古柏距今已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对我国乃至全世界均意义非凡。但是为了控制蔓延的疫情,国家文物局不得不下了准备砍伐的无奈决定。关键时刻,王跃进和同事们接下了力保古柏的重任。

为了确定古柏遭受的病虫侵害范围,王跃进和同事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调查,最终将虫灾锁定在了天牛和柏肤小蠹造成的危害方面。由此,王跃进定下了控制疫情、保护古柏生还的决心,随即参加了农业部和国家文物局展开的“黄帝陵庙濒危古柏抢救技术的研究”。作为文物保护课题的主要参加者和完成人,王跃进明白自己肩上承载的是党和人民的信任,他带领自己的课题组日以继夜奋斗在实验室和勘察现场,经过集思广益的研究,创造性地运用了熏蒸剂缓释技术,并且辅佐以围干熏蒸、喷药防治、施肥复壮等综合性的技术保护措施,不仅挽救了“黄帝手植柏”,而且在两年时间内成功抢救出了上千株古柏,在文物抢救和保护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因为抢救古柏的功绩,王跃进凭借此项目获得了陕西省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一等奖。但是对他来说,看重的不是获得了什么奖项,而是深刻地认识到要保护国家的生态圈安全、保证国内的生物系统不受外来的侵害和威胁,就必须进行自主检疫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在技术方式和装备方面赶超世界的先进水平,才能达到检疫工作的有效最大化。

我国是木材生产大国,同时还是木材消费大国,木材资源的供需制约着林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对于原木和木质包装的检验、检疫工作事关重大。由于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率偏低,大量进口原木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特别是自从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我国进口原木的数量呈现出急剧增长的趋势。为了保护林业和生态环境的安全,2001年起,国家质检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2001年2号公告,明确要求对进口的原木实施检疫处理。但是我国同时存在多处海港同时进口原木、进口数量巨大等实际问题,并且进口的原木通常体积庞大,所以检疫熏蒸处理存在实施不易、效果不理想等具体难题。

针对此情况,王跃进再次把重任揽到了肩上。他带领课题组成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经过反复的试验和尝试,终于成功研究出了一套适合口岸原木熏蒸的自动循环熏蒸系统。这项系统首次完美结合了熏蒸库和帐幕熏蒸的优点,实现了自动循环熏蒸、药剂浓度自动定时监测和监测数据远距离传送、串库溴甲烷重复利用和熏蒸尾气回收再利用等,不仅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填补了国内检疫科学在本项领域内的空白,而且有效确保了熏蒸检疫处理的实行效果,对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也有良好功效。

王跃进的这一研究成果获得了一项实用型专利和两项发明专利,并且由此在福建莆田应用建成了我国第一个进口原木的检疫处理区,在赢得社会各界好评的同时于2005年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与此同时,王跃进还主持并承担了国家质检总局2002年度的重大课题“进口整车原木加速器检疫辐照处理技术研究”,集中精力致力于解决进口原木熏蒸中存在的因北方冬季低温无法熏蒸、大量熏蒸集中排放可能对环境造成潜在污染的问题。经过将近4年时间的艰苦努力,他所在的项目组获得了重大的技术性突破,成就斐然。为了推广本技术的应用,国家质检总局在2006年5月特别组织了专家论证,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意义重大,属世界首创,使用本技术不只初步确定了150Gy林木害虫不育剂量,为俄罗斯进境原木辐照处理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还进一步加强了相关研究,为国际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更为充足的试验数据。

在实际的应用操作中,事实证明了王跃进的每一次临危受命、担当重任,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且取得了安全有效、经济可靠的良好效果。外国专家在实地参观后也给出了高度评价。

与时俱进,保障技术推广及应用提高

我国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了植物检疫的处理措施和条例,但是直到80年代,与世界检疫科学的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此,自从进入植物检疫行业以来,王跃进就下决心、并且用实际行动不断努力改善着这一状况。

美国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采用了比较成熟的针对木包装和原木检疫的溴甲烷熏蒸技术,均以浓度检测作为熏蒸效果评价依据。但是,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还是以虫样死活来判断熏蒸效果,其原因主要是对国外的先进技术了解甚少,加上没有有效的溴甲烷浓度检测设备。王跃进本着“以熏蒸气体浓度指标作为检疫熏蒸处理效果的唯一评判依据及检疫熏蒸处理监管的重要手段”的指导思想,自1991年起主持并开展了熏蒸剂气体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和推广应用,成功研制出“XK系列型熏蒸气体浓度检测仪”,首次将氣密性检测技术引入到检验检疫中来,彻底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以虫样的死活作为熏蒸效果依据的不科学做法,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检疫熏蒸水平的提高及与国际通行做法的接轨,将原来的定性检测转变为定量检测,充分满足了输美木质包装和口岸检疫熏蒸处理对熏蒸气体浓度检测仪器的迫切需要。他在这一领域奋斗了近20年,研发出的测试仪后来在化解我国出口货物木质包装“天牛”危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熏蒸技术和技术装备已经达到了与国际水平同步的标准。

但是熏蒸技术中主要采用的溴甲烷也有其缺陷,在能够高效、广谱地杀灭各类害虫的同时,其对土壤也具有极强的穿透力,能够穿透到尚未腐烂分解的有机体中,从而达到灭虫防病的目的,而且溴甲烷还常用于需储存货物及易腐物品的熏蒸。由于溴甲烷无色无味,使用者常常需要在此种熏蒸剂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催泪剂用作警报剂。

然而,由于溴原子自由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而且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作为强效的神经毒剂可能对人的皮肤和肺、肾脏等器官造成直接损伤。所以随着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形势的变化,检疫科学界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技术替代面临被淘汰的溴甲烷熏蒸剂,以满足人类对环保和健康问题的需求。

在此形势下,针对这一受到国内外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的全新课题,王跃进承担了多项科技部和国家质检总局重大研究项目的主持、攻关工作,其中包括了“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口岸入侵物种除害处理新技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水果店磷化氢低温熏蒸技术》等重要研究,后者为国际首创,并且他的《水果强制热空气与气调处理技术和装备研发》还填补了此项国内空白,为国家经济和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充分基础。他为了探索新的检疫除害处理技术和方法呕心沥血,力争在防范外来有害生物侵害的同时最大程度上降低溴甲烷的使用和排放、保护大气臭氧层。

在植物检疫行业里奋斗了将近30年,王跃进从不计较虚名和个人的利益得失,也不认为自己做过的工作有什么特别的,他始终坚持的是作为一名植物检疫研究员的职责和本分,时刻考虑着的也是怎样将本职工作做到最好。他说,在当前的形势下,原有的检疫处理技术必将被逐渐淘汰,在此方面我国基本上与国际水平处在同一位置,但是因为美国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溴甲烷替代性技术的研究,所以我国必须要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前瞻性研究和基础性、应用性研究,才能保证检疫技术不致落后于国外,在对外交流和贸易中陷入被动。

王跃进表示,当前我国的检疫处理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阶段,还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在体制、机制的保证下完成创新和技术突破。他愿意为此继续奋斗,为我国的植物检疫事业奉献毕生之力。

天道酬勤,让我们祝愿王跃进所长在未来的检疫处理技术研究道路上越走越宽,取得更加突出的成就,为祖国做出更多贡献!

猜你喜欢
植物检疫原木熏蒸
苗药“活络汤”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国际热带木材市场
熏艾草
2019年吉林省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德惠市举行
原木精神
国际热带木材市场
2018年全省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前郭县举行
巧数原木
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药熏蒸配合电磁波治疗肘关节强直1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