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2012-05-17 01:21万廷军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33期
关键词:基底节开颅优良率

万廷军

贵州省黔西县中心医院,贵州 黔西,551500

高血压脑出血,简称HICH,是脑血管疾病中对人类健康影响最为大的一种疾病,多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但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所占的比例可达50%以上,传统上认为进行早期手术可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1]。目前外科清除血肿的方法主要有传统开颅术和微创开颅术两种,其中微创手术包括小骨窗开颅术和微创穿刺术。本文就开颅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经头部CT确诊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且出血量大于30mL、无脑疝发生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例112例。男性63例,女性49例,年龄39~80,平均年龄(60.3±8.1)岁,按是否接受开颅术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入院时意识状态良好的66例,并脑室出血的14例;对照组:入院时意识状态良好的39例,并脑室出血的9例。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意识状态分级、脑室出血的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治疗组:将有手术指征后2h计为手术开始时间,待患者全身麻醉后,于血肿距脑皮层最浅出切开脑组织,牵开脑组织经岛叶至血肿腔,在显微镜下清除血肿,血肿腔内留置引流管[2]。术后给予血压、颅压控制,并密切监护防止术后感染。

对照组:用内科保守治疗法进行对颅压、血压的控制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预后优良率、远期预后优良率(表1),发现治疗组的近期预后优良率和远期预后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内出血,易发生于基底节区。出血形成的血肿会使该区的神经长时间处于被压迫状态,故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极易造成患者瘫痪、意识模糊,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3]。在治疗该种疾病时,可选择进行保守性的内科治疗,也可进行手术治疗[4]。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可知采用开颅手术法的效果要远远优于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效果,开颅术能够更快捷、更有效地清除脑内的血肿,解除血肿对周围神经的压迫。

表1 两组患者的近期优良率、远期预后优良率的比较[n(%)]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还发现了开颅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①需全身麻醉,成本过高;②创伤面积较大,患者负担过大;③对仪器、临床医生要求较高,不利于有效开展等。故我们认为院方和患者不能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单方面地只考虑到开颅术所能带来的优于保守治疗的疗效,而应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基本情况、临床医生的操作经验、院方的仪器设备等的条件来进行综合考虑。综上所述,可见对于出血量大于30mL,且无脑疝发生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开颅术的疗效更佳,我们应早手术、早治疗。

目前对进行手术的时间点的选择不一,应尽可能在保守治疗一段时间确保血管全凝结为血肿后再进行开颅术治疗,这样能防止手术中脑内再出血,除去安全隐患[5]。且在术后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护,以保障术后疗效能更佳。

[1]毕向锋,唐宝苍,高春香.额后部入路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研究[J].山东医药,2008,48(32):129-130.

[2]宋伟健,胡深,颜杰浩.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医学研究杂志,2009,38(7):90-92.

[3]札彦礼,兰青.高山压脑出血的早期微创手术治疗[J].巾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7,6(1):92-94.

[4]关靖宁,高旭,韩松,等.高衄床基底节区脑出血个体化手术治疗[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33):7-9.

[5]陈旭,耿翔.脑出血的研究现状和治疗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l1(12):947-949.

猜你喜欢
基底节开颅优良率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早期气管切开对特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运动功能障碍及并发症的影响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