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

2012-05-21 03:44祝锡聪山西博爱医院药剂科太原03000山西博爱医院呼吸科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甲氧那明氨茶碱抗炎

祝锡聪, 张 霞 (山西博爱医院药剂科, 太原 03000;山西博爱医院呼吸科)

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多为呼吸道病毒,也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所致。当感染控制、急性期潜伏症状消失后,咳嗽仍迁延不愈,甚至加重,临床上称之为感染后咳嗽。感染后咳嗽为亚急性咳嗽常见的原因,持续时间约3-8周,甚至更长时间[1]。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多呈阵发性,夜间加重。大多为接触冷空气、灰尘环境、刺激性气体、烟雾、刺激性异味以及运动后诱发或加重。用常规的抗菌药物加镇咳祛痰药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盲目地应用糖皮质激素虽然暂时有一定的疗效,但停药后易复发,且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及有并发真菌感染的可能,也可使原有的疾病如糖尿病、消化道溃疡、结核等病情加重或诱发其发病。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细菌耐药等。复方甲氧那明是由甲氧那敏、那可丁、氨茶碱及马来酸氯苯那敏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镇咳、平喘、祛痰和抗炎作用。本文通过观察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呼吸科患者182例。所有病例符合感染后咳嗽诊断标准[1],患者不伴有喘鸣、呼吸困难、咯血或潮热盗汗等其他呼吸系统症状,体检肺部无干、湿啰音,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致正常。排除标准: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者,伴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肺结核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有鼻后滴流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系统疾病者,正在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者。

1.2 一般资料 按病历单双号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1例,对照组9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状况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clinical data between 2 groups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上海三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粒/次,3次/d,7 d一疗程。对照组口服阿奇霉素片(辉瑞制药)0.5 g/次,1次/d,3 d一疗程;复方甘草片(北京双鹤药业)4片/次,3次/d,7 d一疗程。治疗过程中不再同时使用其他止咳化痰药、抗组胺药、支气管扩张药和抗生素。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服药前后咳嗽严重程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镇咳平喘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症状及疗效判断。咳嗽症状判断标准[1]:0分,无咳嗽或咳嗽消失;1分,轻度咳嗽,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2分,中度咳嗽,介于轻度和重度咳嗽之间;3分,重度咳嗽,昼夜频繁咳嗽或阵咳严重,影响工作和睡眠。病情总积分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疗效判断标准:临床控制,病情总积分改善率≥80%;显效,病情总积分改善率60% -<80%;好转,病情总积分改善率30% -<60%;无效,病情总积分改善率<30%。临床控制和显效两者合计为有效,依此计算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疗效比较采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咳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咳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2.64%,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 3)。

表2 2组患者咳嗽评分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cough scores between 2 groups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Tab 3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s between 2 groups (cases)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1例轻度恶心,不影响治疗,未停药。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感染后咳嗽为亚急性咳嗽常见的原因,发病率高,约占上呼吸道感染的 40%[1],曾军等[2]报道占17.9%。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一些研究表明,感染后咳嗽是由于感染引起气道上皮受损,黏膜下感觉神经末梢暴露,刺激血管活性物质、组胺类炎症介质产生和释放[3]。感染可造成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呼吸道β-受体功能减退,从而引起支气管痉挛,导致气道的高反应。感染还可以使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神经肽或神经递质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即神经源性炎症,表现为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组织水肿。神经肽参与咳嗽反射,主要参与气道平滑肌的收缩机制,表现为外周咳嗽感受器敏感化和咳嗽的阈值下调,产生病理性咳嗽反射[4]。治疗感染后咳嗽除常规采用镇咳祛痰药加抗菌药物外,也有文献报道采用氯雷他定、赛庚啶、酮替芬[5]或孟鲁司特钠联合氨茶碱[6]等,但研究结果不一,临床有效率差异很大。

复方甲氧那明是由甲氧那明、那可丁、氨茶碱、氯苯那敏组成的复方制剂,前三种药物均有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抑制肺牵张反射引起的咳嗽作用。甲氧那明是β-受体激动剂,除可以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外,还能抑制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且与氨茶碱合用增强对炎症介质的抑制作用。那可丁是强烈的外周性镇咳药,与可待因相当。对痉挛性咳嗽、发作性剧烈咳嗽及过敏性咳嗽均有良好效果,同时也能抑制由于呼吸道分泌物引起的炎症。氨茶碱在小剂量(5-10 mg/L)时即能产生抗炎作用。它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细胞内3,5-环磷酸腺苷的浓度,激活蛋白激酶A、G,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显著抑制肥大细胞、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 α、白三烯 B4、白细胞介素-2,提高抗炎介质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还可以通过提高组蛋白去乙酰转移酶的活性来阻止组蛋白的乙酰基化,从而抑制炎症基因表达。此外,氨茶碱还有免疫调节、增加内源性儿茶酚胺的释放、加强纤毛运动进而促进痰液排出等作用。总之,较低浓度的氨茶碱就可以发挥其多元化的抗炎效应,对气道炎症具有广泛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7,8]。氯苯那敏是H1受体拮抗剂,对组胺和组胺类物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减轻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症状,在气道的炎症反应中能下调气道上皮细胞的活动,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和炎症介质的释放[9,10],从而减轻气道的高反应性。由上述四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小剂量组成复方制剂,对感冒后咳嗽从多方面进行治疗,协同抗炎,疗效增强。因此,复方甲氧那明具有明显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有效率为92.31%,大大高于采用常规的抗菌药物加镇咳祛痰药治疗的有效率62.64%,这与杨昌莉[8]报道的临床有效率90%,万雨明等[11]报道的临床有效率92.7%的结果相一致。该药是由小剂量的单药组成,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在本研究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因此,采用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感染后咳嗽不但安全、有效,而且不需使用抗生素,从而可以避免由于滥用抗生素而造成的药物不良反应、细菌耐药等问题,值得在临床推广。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1):737 -744.

[2] 曾军,何卫国,黄侃.按解剖学定位法诊断程序对173例慢性咳嗽的诊断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5,18(8):542 -543.

[3] 刘玉.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制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4):262 -263.

[4] 陈如冲,刘春丽,罗火韦,等.感冒后咳嗽敏感性及气道神经源性炎症改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9):674-679.

[5] 杜乐英,李美霞,王留新.酮替芬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1):83 -84.

[6] 程绪梅,潘峰.孟鲁司特钠联合氨茶碱治疗感染后咳嗽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2):272 -273.

[7] 田曼,葛传生,麦根荣.病毒感染引起气道高反应性的神经受体机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1):45 -47.

[8] 杨昌莉.复方甲氧那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咳嗽100例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08,8(8):36.

[9] 王悦红,白春学,高磊,等.复方甲氧那明平喘和抗炎作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4,13(6):331 -334.

[10] 林烨,孙圣华,于香安,等.布洛伪麻那敏干混悬剂治疗成人感冒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9,28(9):688 -692.

[11] 万雨明,王秀红,黄俊华.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感染后咳嗽110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0,29(7):558 -560.

猜你喜欢
甲氧那明氨茶碱抗炎
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风盛挛急型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复方甲氧那明治疗94例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持续静滴氨茶碱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西替利嗪与左西替利嗪对大鼠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